曾林明
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高中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核心素養能力。就高中數學的核心素養能力來說,一是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其次是使得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三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培養其探究數學問題以及舉一反三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整體水平。當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的教學時,可以從核心素養背景之下出發,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展開教學,讓學生既學會基礎知識,又會將數學理論和知識相結合應用數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對學生最大的挑戰莫過于數學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不能夠直觀地認知數學知識,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具體事例幫助理解。現在的高中數學課堂經常出現幾種教學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方面未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更多的是代替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導致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較為薄弱。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時缺乏耐心,忽視學生的認識是一個不斷形成并發展的過程,為了追求教學進度放棄讓學生深入理解、探究數理。為了解決以上所存在的問題,教師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總結出以下幾點可行性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數學,提高數學的能力。
一、從核心素養出發,創建自主學習課堂
高中學生在數學的學習時應彰顯自主學習性,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中創建自主學習課堂。自主學習課堂具有民主性、發展性、思考性等,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也需要改用多元化的課堂模式進行教學。首先基于核心素養的影響執行,教師需要摸清每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制定屬于學生的教學模式,如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其次對數學的教材要有所選擇,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更有針對性。
例如,當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三章《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學習。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瀏覽本章節的內容,并根據自己的理解構建思維導圖。學生在構建思維導圖時,需要針對本章節的教學內容做出基本的對比。比如,從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的定義、圖像、特征來區別三個函數的不同。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具體事例的練習,讓學生加深這三個函數的理解。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帶領學生區別指數函數、冪函數以及對數函數三者間的異同,通過學生自行學習總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從而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
二、從核心素養出發,激發獨立思維能力
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思維能力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能力。高中數學的數理知識是抽象的,學生需要將抽象的知識轉換成具象的內容,便于理解抽象的知識。當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培養學生學會理清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在必要時可以相互轉換和推理。
例如,當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二章第三節《圓與圓的方程》的學習時,教師帶領學生學會元的方程的表達、直線與圓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并學會用方程表達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最后讓學生學會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中表示圓。當學生在學習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結合拋物線與直線的方程知識講解,通過結合講學,學生更容易理解圓的方程的表達方式。接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對圓的方程的圖像展示,讓學生概括出圓的方程有什么樣的特征,或者需要注意的知識點。以結合相關知識的教學方式進行數學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圓的方程》中學會轉化和滲透相關的知識,并對新的數學問題提出質疑,激發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
三、從核心素養出發,培養探究創新能力
創新和探究數學問題已然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點,這也是核心素養要求之下具備的數學能力。當學生在面對一道數學問題時,首先需要反應出考察的知識點,其次需要找尋最適合解題的方法和思路,即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解答最快。當解答完題目之后還需要考慮這道題目還可以有什么樣的考察方向,試著出題并解答。
例如,當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中的《簡單線性規則》教學時,教師就一道線性規劃與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題讓學生解答,限時十分鐘。當教師提問時,學生需要回答本道題所考察的知識點,以及在解答時所需要用到的幾個具體的知識。教師在提問環節可以讓學生自主發揮其解題思路,在最后讓其余學生思考哪個解題方式才是正確,待討論之后教師再以引導的方式解答。學生理解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的方向,通過改變數字或者條件即可變成一道新題目。讓學生嘗試以“改題”的方式探究本道題目更多的出題方式,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意識。
結語:
總而言之,以上就是關于如何在高中數學的教學時滲透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高中階段的學生形成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教師在教學數學時需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減少對教師的學習上的依賴。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并在班集體中善于利用現有材料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和創新,基于自身的缺點汲取他人的優點,突出數學學科的發展性和探究性的特性。
參考文獻:
[1]王曉紅.知識的分類與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J].數學教學通訊,2017,(33):10-11.
[2]吳洪生.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案例分析[J].中學數學,2017,(1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