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要:新時代的變化尤其是網絡技術的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在內容上進行話語優化,這就要汲取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優秀話語并借鑒積極向上的網絡語言來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內容。
關鍵詞:新時代 ?思政課 ?話語內容
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新時代早已進入“觸屏時代”。“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積極探尋思政課話語體系的整體優化。首先應當在內容上進行話語優化。要在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優秀話語的基礎上,汲取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并借鑒積極向上的網絡語言來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內容。
一、汲取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黨中央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新高度,緊緊圍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把立德樹人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新話語和新思想。
首先必須要牢牢把握話思想政治理論課語的理論來源,堅持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與馬克思主義是流水與源頭的關系,拋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話語優化就是無源之水。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優化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作為核心靈魂,向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其次,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優化不能脫離社會發展的實際,要始終堅持從社會實踐中汲取新時代語言,作為豐富話語內容的重要來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要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們堅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信心,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也要反映時代發展的問題與挑戰,讓學生們充分了解社會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還要闡述和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把對新時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解釋和宣傳作為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優化的重要內容,增強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吸收和借鑒新時代的話語來豐富其話語內容,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具有時代性,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的同時為黨和國家培養優秀人才。
二、引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話語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根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內容的優化也離不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因為其從不缺少語言優美并蘊含深刻智慧的優秀話語,話語內容不僅簡單易懂又寓意深遠,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話語加以整理并運用,對于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內容有著很大的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中所包含的思想和道德教育在中國古代道德教育中一直有所體現,古代的道德教育更強調道德在忠孝仁義和修身養性方面的作用。比如在儒家的話語中,孔子強調“克己復禮為仁”和“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孟子也提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儒家思想中十分重視“仁”,他們認為只有擁有仁愛之心才會站在他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努力關心他人的感受就像關心自己一樣,整個社會就都是和諧相處,天下太平。孟子最著名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個人的修身始終被認為是做人的第一步,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才能完全其他事情。還有孔子提出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也在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在《之江新語·做人與做官》中引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來強調要提高道德修養才能以德為政。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自身素質為教育目標,因此教育者可以借用這些傳統文化中形式簡潔但寓意豐富的優秀話語來充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引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話語,就要充分挖掘和整理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話語來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內容,努力從優秀文化中汲取養分。
三、借鑒積極向上的網絡語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網絡,網絡也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交流方式,并產生了網絡語言。網絡語言的主要使用者是青年群體,所以網絡語言與大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內容中借鑒網絡語言,可以增加受教育者的親切感和熟悉感。
網絡話語是不同于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的新話語,無論在話語內容還是話語結構上都與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在今天這樣新的話語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要有選擇的對網絡話語中積極向上的內容進行吸收和借鑒。網絡話語的運用可以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嚴肅緊張的氣氛并拉近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借鑒和吸收積極向上的網絡話語,教育者首先要客觀辯證的對待網絡話語的存在,不能完全的否定或肯定,而應該全面的進行衡量。教育者其次要對網絡技術有一定的了解,能有效的使用網絡對其進行熟練操作,才能關注網絡話語的發展動態,把握受教育者的話語動向,并創造出符合受教育者需求和時代特征的新話語,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的不斷優化并和話語內容的不斷更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要想在新媒體時代提高優化的實效性,就必須適應網絡語言帶來的沖擊,同時合理運用網絡語言能夠拉近與受教育者的距離并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的內容更具時代氣息。
參考文獻:
[1]葛彥東.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1):73-77.
[2]侯惠勤.意識形態話語權初探[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12):5-12+157.
[3]駱郁廷,史姍姍.論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的文化話語權[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4):66-73.
[4]吳榮生. 贏得網絡話語權的四個關鍵點[N]. 學習時報,2019-05-1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