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劉穎
摘要:文體學是一門運用語言學方法研究文體風格的學科, 主要探討影響語言使用的場合特征, 以及各體語言的顯著特點。本研究基于韓禮德的功能文體學理論,從語音、詞匯、句法和語篇四個層面探討了文體知識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啟示, 旨在提高學生的得體意識和交際能力。
關鍵詞:功能文體學、大學英語、教學
一、研究背景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 文體學在西方傳統的修辭學基礎上,結合語言學和文學批評理論逐步發展起來的,并提出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語言描述方法, 有助于學生了解各種語體的特點, 領會不同體裁作品的語言風格, 也能提高學生恰當運用語言的能力。本研究將以韓禮德的功能文體學為理論基礎,從語音、詞匯、句法、語篇四個層面闡述文體學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意義。
二、功能文體學理論概述
根據韓禮德的功能文體學理論,文體運用必須與其功能及情景語境相適應。情景語境主要包括:語場、語式和語旨。語場指話語范圍,它與主題密切相關;語式指語言傳播的途徑,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語旨指說者與聽者之間的地位關系,同樣影響到語言形式的選擇。[2]總之,語言的功能決定了文體的選擇,要提高學習者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重視得體意識的培養,這也是文體學的題中之義。
三.功能文體學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1)語音層面
語音是語言的基礎, 也是文體研究的基本元素之一。對語音文體特征的了解,有助于學習者合理運用語音表現手段,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就語音語調而言, 重讀、連讀、停頓、語調等都能影響語言表達效果, [3]比如, “Sorry”用降調,表示道歉、不知情、或拒絕別人的請求;用升調, 則表示沒聽清,請對方重復,相當于“Pardon?”。重讀和停頓也影響口語交際的表達效果,恰當的使用能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在教授對話時, 教師應當把不同的語音表達效果介紹給學生, 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準確性。
2)詞匯層面
詞匯也是學生的薄弱環節。除了詞匯量有限外,大部分學生不太注意正式語體與非正式語體的差別,對近義詞的用法不加區分,語域混用的情況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教授詞匯時, 教師應該考慮話語方式的不同, 口語和書面語間的用詞差異。這些知識都需要教師根據語境提示學生,幫助他們理解詞匯的感情色彩和語域差別,以便他們今后能根據情境恰當地表達。
3)句式層面
句子是表達一個完整概念的基本語言單位, 其形式取決于言語者想表達的思想和交際的場合,句式的選擇或者修辭的運用都蘊含著說話者的思維方式和情感態度。在英語句子中,語法不規則或者成分省略現象比比皆是,教師應將看、聽和說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選擇一些歐美電影片段作為教學材料讓學生觀看,啟發和引導他們透過句式結構、文體色彩等推測話語所蘊含的信息,并結合情境領會說話者的心境和意圖,而不只是側重句子的語法結構和字面信息。
4)語篇層面
韓禮德認為,語篇發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之中,是語境作用的產物。功能文體學用語域理論分析具體的情景語境,通過對語境變量的考察,解釋語篇結構、句法特征與具體情境的關系[5]。因此,在材料選擇上, 教師應注意體裁的多樣性、情境的真實性以及題材的實用性,并對有標記性的或有突出語言特征的語篇進行賞析,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類型語篇在話語風格方面的特點, 并將其與篇章的主題思想聯系起來。語篇通常由相互關聯的句子或段落接續而成,其形式變化多樣,長短不一。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只注重音、詞、句的講解和練習,忽視各要素與整體內容的聯系,那么學生獲得的只是孤立的語言知識,停留在“見樹不見林”的層面。因此,我們應當運用語篇功能理論對學生加以引導,通過分析語篇的銜接手段、前景化效果等,加深其對篇章體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語篇的主題。
四、結語
功能文體學最強調得體意識的培養,從語音的運用、詞匯的選擇, 到句式的組織、甚至篇章的銜接, 每一層面都與情境、對象或言語者的意圖關系密切。文體知識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將有助于學生透過言語形式領悟其內在涵義, 學會在恰當的場合使用恰當的言語,進一步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常晨光:功能語篇分析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J]. 中國外語, 2005(9).
[2]候維瑞. 文學文體學[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李華,王金一:運用文體學理論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7(9).
[4]劉世生,朱瑞青. 文體學概論[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5]王佐良,丁往道. 英語文體學引論[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