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星辰 范登科
摘要:針對我國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若干問題作者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觀點以及一些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高等教育;改革;原因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整體較好,可是仍存在著些許值得商榷的問題。就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因來看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高等教育讓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在應試教育下進行的,老師大堂課灌輸教學,因為課時緊張每堂課都有非常充實的內容致使學生全程都只能緊跟著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和理解。似乎大部分高等教育課堂上課的方式還是學理論、做習題,而不重視實踐 因為傳統教學方式不能夠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現在針對這一問題高等教育也給出了解決方案,比如上實驗課、課程設計等。讓大家自己動手設計一個項目或做出一份報告。其實最近比較火的課堂改革的名詞是翻轉課堂,帶來了一批全新的教學理念。大學也些許貼合了這種理念——學生課前展示,小組討論展示,課堂答辯的新式教學方面已屢見不鮮,傳統的課堂由老師進行掌控和教學似乎已經不再存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主性。不過也依然存在著諸多弊端,比如要求學生素質高,課堂的流程和講解方面可控。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教學反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需要健全的評價體制體系對老師進行反饋。
(2)大班教育,無法針對學生個性化發展
我國高等教育大部分都為大班制,一堂課甚至有幾百個人同時上課。這樣的情境下勢必會導致老師忽略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將大家統一對待。小班制教學逐步興起,此模式可讓老師更好地接觸學生,針對學生的反饋情況修改課程內容。目前大多大學四年的學生培養計劃在學生還未進校就已經制定,在如今這個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變化是日新月異的事情。也應該適時根據時代的情況修正培養計劃。選修課的建設也在逐步健全,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興趣進行個性化培養。從封閉式的課堂到開放式、交流式的課堂,更加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未上大學已定專業,匆忙決定大學四年課程
針對此情況,大部分學校開始了大類招生。大類招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舉措。很好地解決了學生未了解專業的詳細情況就匆忙選專業導致后悔,在之前統計的不滿意專業的人數比例很高。大類招生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緩解了這一問題的矛盾,讓大家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了解通識課,然后在根據自身興趣的了解的專業信息進行專業分流。專業的輔修機制也逐漸在健全,這樣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并擁有相關證明,從而為以后的就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4)專業設置單一,綜合素質培養尚未到位
我國高等教育之前的專業設置太偏向專業化,沒有綜合素質的培養的界限比較。在當今各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多,多崗位也要求重疊能力。學校課程的設置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現狀也改變了以往專業界限劃分嚴格的情況。不可否認的是創新素質是人的各項素質中較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創新教育也日益趨近素質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可能專業設置統一化和同質化會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現如今,各大高校創新創意的培養思路已經開始實施,開始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現在一種教育培養模式是:“基本素質+專業能力”。學習只是理論方面的認識和學習,實踐則是檢驗是不是真正掌握能力的關鍵。在參加或從事各種各樣類型的競賽和創新創業立項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爾雅通識課也逐漸興起,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注重學生的全面培養和發展。
(6)培養學生的視野
學生的視野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具有重大的影響。如果學生的大學期間只能夠呆在學校接觸一樣的人和事當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當今很多學校現在都在擴充合作交流院校,新的“3+1”和“2+2”模式鼓勵學生外出交流,擴展視野。這樣學生不僅能夠體驗國內的教學生活,也可以在國外體驗教學生活,豐富了自身的經歷。根據自身興趣參加比賽也是拓展視野的一大方法,因為在去別的學校參加省賽或國賽時能夠看到別的學校的風采,看到其他隊的實力。這樣就避免了視野僅在學校的這一局限性,能夠了解全國其他院校的情況。
(7)專業課程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要,更加促進就業方面技能的學習
傳統的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是以完整的學科體系為出發點的,偏重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嚴密性,這樣的設計可能太注重理論而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要。加強高等教育同市場需求的符合性也成為了一大發展趨勢。近年來,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掀起了新的風潮,這些專業大都為交叉專業,專門為某類職務量身定做,培養出的學生可畢業就從事專業的相關工作。
(8)課程內容大多為理論學習,學生實踐較少
教學內容的實踐應用為課程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校也越來越重視這一方面。“實驗課”設置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不局限于理論知識中,真正的動手去實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知識內容的理解與運用。
(9)信息化時代要求新的人才素養
目前,數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信息化時代,很多專業也都在和數據分析交叉融合,“計算+傳統學科”這一專業的設置逐漸興起。數據分析等崗位也日益火爆,成為公司決策必不可少的一項分析。
在當今科技引領的時代,新興產業不斷更替,這個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變化。高等教育是培養人才、促進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的一大支柱,如何面對當今社會形勢制定合適的的培養人才計劃是一直需要商討和研究的課題。因為人才的培養關乎著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切合實際和實際形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