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華
摘要:“互聯網+”時代對高校傳統思政課教學帶來挑戰,教師作為傳統知識的權威壟斷者,正日益受到信息化時代的挑戰;同時也迎來新機遇,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使得課堂教學手段豐富多樣,教學素材、教學資源隨手可得,老師與學生交流無限聯通,易于建立新型和諧師生關系。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把握時代機遇,創新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式,建設創新型思政課。
關鍵詞:新媒體;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
2016 年 12 月 7 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高校思政課教學正處在信息化時代的新起點,如何做好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新課題。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方法創新的瓶頸
“互聯網+”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復雜廣闊,渠道豐富多變,其載體的獨特優勢為思政教學提供了新的展現方式,促進了思政教育方式的創新和發展。[2]與此同時,新媒體的興起使思政課教學面臨諸多困境。
1.教育的模式特點迥異
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依然比較盛行,思政課堂教學往往空談理論而缺乏互動,而新媒體教學強調以主動教育為主,它以其鮮明的互動性特征為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學習提供平臺,思政教學也逐漸形成勤討論、高參與、多互動的教學方式,表現出了較強的活躍性。
2.思政教育教學管理難度增加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低頭族”在高校思政課堂中逐漸出現,思政教學課本也演化成為“裝飾品”。此外,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大學生難以辨識主流因子,容易偏離正確的軌道。如何處理新媒體與思政課堂的關系以正確引導學生適度合理地運用新媒體學習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是思政課堂教學面臨的巨大挑戰。
3.理論難以聯系實踐
實踐活動作為思政課堂教學的補充彌補了思政課教學方法單一的不足。一方面,開展實踐活動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思政課堂教學成果的提升也離不開實踐。脫離實踐而空談理論難以激發學生的熱情,難以使學生將所學的思政理論知識轉化為正確的價值行動,難以從生活中獲得更深的領悟與實踐體驗。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的現實需要
面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學面臨的諸多困境,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從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環境的變化方面著手分析高校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推動思政教學方式的創新和發展。
1.時代的發展推動思政課堂教學方法創新
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將新媒體運用到高校思政教學是思政教育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的具體表現。[3]傳統教學無論是在教學模式還是教學工具方面都落后于時代,將新媒體運用到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之中,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課堂思政教學方法創新的突出表現。由此觀之,在新媒體環境下要實現高校思政教學的特色發展,對思政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將勢在必行。
2.知識傳播方式的變化需要思政課堂教學方法創新
當前高校思政教學所處的教育媒介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信息傳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籍報刊,新媒體時代豐富多元的信息資源給師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交流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容易迷失方向,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結合當前教育形式的變化,充分利用媒體進行思政課堂教學方法的變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要求思政課堂教學方法創新
對高校而言,新時代將新媒體運用到高校思政課堂實踐教學中,能夠在理論與實踐的碰撞中及時發現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而教學實踐中各類觀點及信息資源的整合也更能推動實踐教學的創新發展。因此高校思政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必須緊緊依托新媒體,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新媒體搭建思政理論宣傳平臺,積極運用新的媒介傳播工具傳播前沿理論,從而推動思政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創新選擇
1.利用新技術,拓寬思政課教學路徑
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應以全新、生動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政教學方法的創新要從學生的興趣需求出發,充分發揮新媒體互動性強、及時便利等特點,結合時下流行的網絡載體,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又貼近學生專業愛好的教學模式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2.思政教學與專業教學相結合,構建“大思政”教學格局
習近平同志指出: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4]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學生所學專業緊密結合,從學生所學專業視角出發進行思政教學布局,創新“大思政”課堂教學體系,以此推動思政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渠道創新和多元化發展。
3.形成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協同機制
從思政教育的角度來講,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貫穿于課堂教學,還要通過開展主題教育、社會實踐等活動,發揮思政教學的育人功能。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思政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同時,開展紅色革命景點參觀活動或專題研究愛國歷史人物等形式就更容易使學生抓住教學中的關鍵,豐富教學實踐。因此高校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思政實踐教學活動,推動思政課堂教學與實踐的協同發展。
綜上所述,當前高校思政教學的改革必須緊隨時代發展的潮流,在遵循思政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動思政課堂教學方法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1][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7(01) .
[2]張耀燦,鄭永延,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85.
[3]鄧書基.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發展研究[J].信息技術,2017(4):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