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華
摘要:浙江省90后城市青年的戀愛婚姻狀況有了一定的變化,通過網絡和實地調查訪談,對90后城市青年的戀愛婚姻觀做出初步分析,發現90后城市青年有初戀趨早、婚姻推遲,對戀愛渴求度有所下降,注重個人感覺,現實交際能力趨弱,對婚前性行為過于寬容,不愿意生育特別是不愿意生育二胎傾向較為明顯,認為養育孩子過于操勞,最頭痛孩子的境遇成長問題等。
關鍵詞:浙江90后;城市青年;婚姻觀;戀愛觀;現狀;
一、前言
我國傳統家庭中,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養兒防老是家庭的主要功能,而農耕經濟的需求,表現在在兩性關系上,“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觀念根深蒂固。而今,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不斷變化著。全世界都在前進。比如,教育方面,從只允許男孩上學,到男女同校。婚戀觀也是如此。人們的思想更自由,更開放。結婚,變得不只是為了繁殖,更是為了一些情感上的溝通與其他目的。現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會因為生了一胎女孩就一定要再生一胎男孩。
目前浙江省90后城市青年,由于政府倡導晚婚晚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普遍存在早戀晚婚的現象。對此,本文試圖通過對1432例浙江省90后城市青年的戀愛婚姻現狀進行網絡和實地問卷調查,并結合深入訪談進一步分析,針對婚戀現狀和產生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
二、對象與方法
我們利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之便,教師帶隊指導部分大一大二的大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采取線上線下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在浙江省內線上發放了電子版問卷,參與答卷的人數達1289人次,實地調查訪談的143人,其中男性占47%,女性占53%。
三、問卷反映出來的現象與問題及其分析
(一)戀愛時間與戀愛渴望度方面
1.對于初戀時間,有越來越提早的趨勢
調查顯示,有些九零后城市青年在高中甚至在初中就有過戀愛史。有近50%的人都表示初戀時間為17-19歲,還有8.9%的表示在初中就有過戀愛經歷。這段時間正好是初中追求自由叛逆時期,以及高中畢業、大學開始的時間段。據訪談得知,現在許多90后城市青年的父母觀念都比較開放,對自己的孩子戀愛行為基本是基于“高考”因素考慮,許多家長不允許孩子在高中戀愛,而到了大學基本是不干預。因此,城市90后青年戀愛行為在大學開始普遍增多(調查數據顯示為39.1%),沒有考上大學的,往往在初中、高中階段就有涉入,進入社會后更為普遍。
2.對戀愛渴求度有所下降
調查顯示,90后相較于“80”后、“70”后對戀愛婚姻的渴求度有明顯的下降。只有10%左右表示非常期待談戀愛,,沒有考慮的占近20%,還有20%只有表示工作穩定、好轉后再談。網上看見許多90后表示“余生不用你指教了,我自己瞎過吧”、“手機不好玩還是零食不好吃,為什么人一定要談戀愛一定要結婚?”,這些言論在一段時間成為熱門。很多跟帖人(90后居多)表示不想把自己匆忙嫁掉,假以時日成了黃臉婆,每天做飯收拾屋子接送孩子檢查作業,睡前還要提醒丈夫洗澡,可預見性的乏味。自己的夢想和事業都沒有得到實現和保障,就被生活耽擱了,根本不是熱血90后期望的想要的生活。如今90后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結婚了,不愿意在感情中付出時間和精力,去促成一段穩定的關系。互聯網時代網絡和手機讓90后有了更值得投入注意力的東西,婚戀成為第二甚至第三的選擇。
(二)選擇對象方面
1.戀愛條件多元化和注重個人感覺并重
對于問題“您選擇戀人時注重對方的哪些方面”,92.68%選擇“性格、脾氣投合,內在美”,82.93%選擇“價值觀和追求”,80.49%選擇“共同興趣和理想”,78.05%選擇“眼緣與感覺”的都非常多。這反映了現在青年擇偶條件中,非常重視戀愛對象是否與自己情投意合,更注重感性方面的追求。對于“工作單位與經濟條件”(48.78%)、“家庭背景”(31.71%)等這些本來非常看重的東西,反而看得淡了。根據訪談,現在的青年基本都持這樣的一種觀念:能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人才是最難的。其他的,比如“經濟條件”等因素,都是后天的、可創造的。
2. 戀愛動機趨向理想與現實結合
對于“戀愛動機”,68.29%青年選擇“和他/她有共同語言,共同追求,共同理想”,43.9%選“找個伴,對學習工作生活有好處”,29.27%選“為了找結婚對象”,這也正是體現了當今90后的自由戀愛觀:一切都隨緣,是否能與自己情投意合才是最重要的。而選“受老鄉、同事、同學影響,不想‘落伍’”的只有4.88%、選戀愛是為了“彌補內心空虛,緩解寂寞”的為14.63%,說明這些抱著玩玩的心態的觀念明顯是少了很多。現在大多數的90后對戀愛還是比較認真的。
3.現實交際能力趨弱,戀愛對象選擇面狹窄
您希望怎么樣開始一段美好的愛情:75.6%的90后都希望是在學習和工作中產生,日久生情。包括青梅竹馬也是日久生情,只是多數90后沒有青梅竹馬。且通過進一步訪談得知,絕大多數的90后的戀愛對象都是自己的同學。大家都覺得,“日久見人心”,戀愛,還是與相處了久的人一起談比較靠譜。這不僅體現了90后的戀愛觀,更是體現了90后的戀愛狀態。這反映出90后青年現實交際能力較弱,宅男宅女現象比較嚴重,注重在工作中、同學中選擇戀愛對象,對于家人、親人、同事和朋友介紹的對象,往往因為交往不夠而“無疾而終”,戀愛對象選擇面越來越狹窄。
(三)戀愛過程方面
1.關于戀愛行動,有延后的趨勢
雖然90后初戀時間有提早的趨勢,但90后城市青年,真正為婚姻而戀愛的,卻有延后的趨勢。調查顯示,有27.14%正在戀愛中,有9.52%是非常期待談戀愛的,23.34%的90后表示隨緣,20.8%表示工作穩定以后,甚至還有19.2%人沒想過。由此可見,浙江90后源于浙江經濟發展好,家庭生活條件好,只要有工作,有互聯網的庇佑,能夠足不出戶,自己也能生活的精致,就覺得不再生活孤獨,不再需要依靠另外的人過以后的生活。社會認為在校大學生和年輕人急于談戀愛現象并不十分準確。
2.戀愛行為過于被動
對于問題“假如您愛上一個異性,您會主動追求嗎? ”將近50%的青年都選擇“會暗示,但不會主動”。本次調查樣本選取多數為城市中的青年。這些90后顯然是在國家實行二胎政策之前的孩子,再加上是城市中的,他們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被嚴格要求,通常知書達理,性格也偏于內向。通過訪談得知,這類青年,對于自己所愛會很想追求,但又有所顧忌,怕自己會失了禮數,從而只是有所暗示,而不會太主動。
3.對戀愛過程有較正確的認識
對于問題“如果您是大學生,那么在大學期間,您更注重戀愛的過程,還是結果”,數據顯示,56.1%的90后認為,大學的戀愛,過程、結果都應該注重。這體現了90后認真的戀愛觀。90后的青年相比早幾年的人,思想更加成熟,也不會覺得戀愛是兒戲。
而“您認為應該如何處理戀愛與事業(學業)的關系”的調查顯示,68.29%的青年都認為戀愛與事業同等重要。通過訪談得知,多數青年都認為,戀愛不是兒戲,它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甚至是事業。因此,在注重事業的同時,戀愛也是需要兼顧的。
4.戀愛過程更具有自主性與樂觀性
問及“您認為戀愛消費應由誰買單”時,63.41%的青年都認為,對于戀愛消費,男女都有,但男生應更多一些。現今,平等觀念依舊深入人心,但“男方包辦”的傳統思想依舊沒有消失。而“男女都應承擔一些”這樣的思想,更體現了90后戀愛的正確態度。他們都認真對待,而不是以前認為,戀愛就是得到了一個“長期飯票”爾爾。
此外,90后青年對待戀愛都持有樂觀的態度,認為只要兩個人相愛,就沒有什么克服不了。有53.66%的青年認為,異地戀是可以維持的。這是自由、開放的戀愛帶來的結果。因此,過半數的90后都對“異地戀”抱有樂觀的態度。
5.超過半數人認同網戀
對于網戀,現在的90后青年對網戀的看法有所改變。調查顯示,56.1%青年表示不拒絕網戀,可以開展網聊網戀,并不將網戀直接扼殺在搖籃里,這與傳統觀念大不相同。現實中有不少青年沉迷于上網,也涉足網戀,新聞中,對于“網戀出事”的報道也不占少數。網戀是否真的可靠,這的確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通過訪談90后青年的父母家長,得知幾乎所有家長都非常反對網戀,這點明顯和90后青年有代溝和認識上的差別。
(四)婚前性行為方面
在婚前性行為方面,90后青年表現出過于寬容的心態。調查顯示,有31.71%的人表示婚前性行為是男歡女愛,無所謂,48.78%認為是愛情的升華與進階,在許多青年人的眼里,愛情是一種非常圣潔的東西,性行為也是進一步的升華。可見超過80%的90后青年對婚前性行為淡然處之,持無所謂、順其自然的態度,多數青年認為兩個人相愛就好。這與時代的開放、戀愛的自由都有關系。通過訪談筆者還發現,這種理念也是造成許多男方哄騙女方,使其與自己進行性行為,達到圖一時之快目的的原因。這種后果就是,打胎的女性年齡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女性無法懷孕。此外,數據顯示,在婚前性行為的后果調查中,有半數左右的青年表示害怕和認為弊大于利。可見,加強婚前性行為的教育刻不容緩。
(五)愛情與婚姻的關系方面
調查顯示,48.78%的90后認為,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因此,這代人還是很注重愛情的,認為沒有愛情的婚姻是維持不下去的。90后也比較看重戀愛,很少人認為戀愛是兒戲。51.22%的90后認為,婚姻是應該從一而終的。但也有將近一半的人認為應該依據感情而定。可見多數90后青年對待婚姻的態度都是很認真的,婚姻不是兒戲。選擇“依感情而定”的人,他們心里也希望從一而終,但不會死守婚姻。在戀愛和婚姻上,他們并不太注重結果,如果最后沒辦法走進婚姻的殿堂,也不強求;在婚姻中,如果到最后感情沒了,過不下去了,也就散了。絕大多數90后都認為,愛情、責任、共同價值觀等是婚姻的基礎。但有80.49%的青年認為經濟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婚姻的目的,95.12%的青年都選擇,婚姻是為了“共同度過美好人生”。這也就是現在的青年還是比較注重感性方面的因素,注重愛情,認為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兩個人在一起,就是為了享受生活的,而不是為了其他的目的。對于婚姻、戀愛的幸福感,63.3%的青年選擇了“很幸福”。這也印證了,現在青年在結婚之前會考慮得很清楚。這也為幸福的婚姻奠定了基礎。
此外,關于婚姻的費用方面,90.53%的青年選擇婚房及其裝修費用是最大的費用,即使家人有房子準備給他們結婚用,他們也認為房子在婚姻中最貴最費錢,其次41.66%的人認為聘禮有一定的負擔,還有30.78%的人認為婚宴、家電、日用品較為費錢。
(六)婚后的矛盾方面
調查顯示,有85.17%的90后認為,培養孩子方面最大的問題是教育問題,其次有40.62%認為子女成長過程的醫療費用、35.47%認為子女今后的住房、32.72%認為學區房也成為培養孩子的最大負擔。
調查顯示,60.78%的90后城市青年認為料理教育孩子是產生家庭矛盾的最主要因素。房子還貸、處理親情人際關系、處理家庭和工作關系三項調查有42.20%的90后城市青年認為是產生家庭矛盾的重要因素,再次,有35.69%的90后青年把支撐家庭開支與面子、有33.55%把操持家務、有30.32%把照顧老人選為影響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
(七)影響生育(包括二胎)的因素
調查顯示,90后城市青年的婚姻家庭觀念有較大變化,有超過13%的人不愿意生育,他們有的認為二人世界已經很好,有手機玩就夠了,還有的由于是單親家庭出身,對婚姻有成見,還有的認為自己還是個孩子,連婚都不想結,更不想要孩子。調查顯示影響生育的主要因素還是經濟收入(58.35%)、教育費用(62.57%)、住房與就業(42.47%)、產期服務(38.22%)等問題,其他撫養費(33.12%)、醫療費(22.32%)、照料難(25.28%)、養老難(24.66%)也是重要因素。
(八)父母方面
調查顯示,在戀愛的事是否要和父母說方面,近五成90后認為看情況而定,他們還比較注重和父母的溝通,認為坦誠相待,沒有必要隱瞞父母。當父母反對自己的結婚對象時,超過65%的90后會考慮爭取父母的同意,但仍以自己感情為重。通過訪談發現,他們對待婚姻的看法非常理想化,認為兩個人相愛最重要,認為即使家長反對但婚姻狀況很好的例子也有很多,所以可以不考慮父母意見。也有近1/3的90后選擇“如果父母仍不滿意就分手”,他們認為,父母不會害了自己,自己與父母意見不合多半是因為自己歷練還不多,因此,仍要聽從父母的意見,應以父母意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