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雅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為發展鄉村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鄉村的發展要將人才的培養放在關鍵地位,以人才支撐鄉村振興。鄉村人才振興有利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但鄉村人才振興因鄉村缺少留住人才的外在資源、鄉村內部人才資源發掘不足,導致鄉村人才流失。因此鄉村人才振興要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以政策創新提高人才競爭力,利用鄉村公共資源提高人才吸引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人才;農民;培養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代化國家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民獲得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為新時代農村發展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干事興業靠人,任何戰略都離不開人才的引領和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從農業轉向非農業、從鄉村流動到城鎮,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有利于破解農村發展瓶頸,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
(一)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有利于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是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保障
長期以來,我國資源要素的配置在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之間處于分割狀態,農村和不發達地區的資源要素處于低效率的配置狀態,不能發揮其對當地經濟發展應有的促進作用。長期二元結構分割,導致城鄉居民收人差距、財產差距、生活水平差距巨大。鄉村培育和引進人才將產生出資源要素重組后的經濟效應,化解二元結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二)實施人才振興有利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目標之一,而農民的收入水平與其自身所具備的農業科技知識和綜合素質能力密切相關。當前,農村“村莊空心化、農業兼業化、村民老齡化”的現象較突出。培有一支科技文化素質高和創新創業能力強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能促進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引導農民開展自主創業,通過創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目標,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二、鄉村人才振興遇到的問題
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鄉村振興事關改革與發展的成敗,然而農村發展卻到了瓶頸期,農村想發展,鄉村要振興,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才問題。不可否認的是,長期以來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鄉村人才外流和缺失變得愈加嚴重。
農村由于自身發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前景以及保障制度等等的不完善,人才吸引力相對于城市而言較弱。一直以來,農村發展機會較少,人才用武之地匱乏,農村往往會被認為沒有發展前景,缺少發展機遇,因此鄉村好不容易培養的人才也最終因鄉村發展的種種原因而選擇留在城市。目前,農民并沒有被完全視為是一種職業,社會創業人才對在農村開辟事業并不樂觀。城市健全的公共設施、完善的服務及發展機會使人才向城市加速流動,農村地區的精華人力資源被城市“吸走”,農村人才“回流”較難實現。因此,一直以來城市優先發展導致城市成為吸引人才的好地方,而農村由于各種資源匱乏,有真才實干的人往往想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更優厚的待遇,更好的社會保障等等,這些農村都沒有能力給予,這就是人才往往不愿來,留不住的重要原因。
鄉村內部人才資源發掘不足
首先,從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現狀來看,培訓場所簡陋,現代化教學設備欠缺;培訓模式簡單,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而現代化的培訓模式如互聯網培、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外地考察等未能大范圍普及。其次,我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發展中,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已不局限于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還需要擁有現代化的經營理念、管理水平、文化創意等綜合素質。最后,我國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存在現實“短板”,人才活力難以激發出來。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資源不足水平不高,現有的農民培訓工作由多個部門齊抓共管,各自為政,缺乏科學高效的管理與協調機制,存在重復培訓、職責不清、沒有形成合力的情況。
三、鄉村人才振興的對策建議
“人才隊伍穩固是實現農村穩、農業興的重要基礎。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目標指向,擁有一支深刻了解農村生產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質‘三農’工作保障隊伍尤為關鍵。” 因此,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建立穩固的人才隊伍,激發人才的無限活力,使外部人才因發展機遇而走進鄉村,使內部人才因心懷鄉情而留在鄉村,使人才這第一資源在廣闊的農村天地大有作為。
(一)鄉村人才振興要造就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鄉村振興,要造就鄉土人才。鄉村振興要重視挖掘本土人才資源,發掘鄉村精英、回鄉大學生以及鄉村技術能手等人才,全面開放發展機會,讓本土人才立足當地施展才華、建功立業。除此之外,還要激活潛在的本土人才資源,農民一般為知識水平較低人群,為了發揮農民優勢,需要對農民進行系統化教育培訓,努力培養出一批懂經營、懂網絡、能創新的優秀人才,構建一支腳踏實地、勇于創新的農民創業團隊,培育出新型職業農民。
鄉村振興,還要聚天下人才而用之。鄉村振興、人才資源開發需要激發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鄉村振興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既要生產人才,也要經營管理人才,既要經濟能人,也要文化能人、技術能手,還要工作隊伍、服務人才。因此,鄉村振興,僅僅依靠鄉土人才是不夠的,“眾人拾柴火焰高”,還應以開放的姿態歡迎各類人才到農村。
(二)鄉村人才振興要實現政策創新
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政策創新是重要的推動力量,政策可以解決鄉村人才層次不高、結構不合理、才能轉化不夠、開發深度不夠,培養途徑簡單、人才示范效益不明顯等問題,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保障。
出臺本土人才成長、激勵、流動政策,給予政策、獎金及技術傾斜和扶持。鄉村人才振興要在資金、稅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配置、項目對接、利益共享機制,解決鄉村人才后顧之憂,為鄉村人才搭建舞臺,發揮鄉村人才作用。
優化人才引進來政策,并出臺優惠政策留住人才。進一步加強農村企業發展,采取物質獎勵、精神激勵、政策牽引等方式,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各地應增強人才包容性,秉持歡迎人才、信賴人才、精選人才的原則,以更加優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條件增強人才“粘性”,搭建成熟、健全的共建共治共享人才機制,改進和優化農村人才引進專項機制,在引進人才相關的創業扶持、特殊補貼、住房醫療、子女教育以及配偶就業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提供定期進修學習機會,選派優秀人才外出留學深造,扎實做好“筑巢引鳳”的人才引進工作。
(三)鄉村人才振興要利用鄉村公共資源提高吸引力
公共資源一直都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鄉村的公共資源關系到鄉村未來的發展以及自身的競爭力。鄉村人才振興靠政策扶持只是暫時的,要想長久發展,實現真正振興要靠鄉村自身提高吸引力,只有自身具備與城市相當的競爭力,那招攬人才,留住人才才會更容易實現。
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要充分科學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真正使鄉村成為山清水秀、天高云淡的美麗鄉村。鄉村環境改善,并逐步趕上城市生活環境,有利于提高鄉村人才吸引力,提高鄉村人才競爭力,以美麗鄉村招攬人才、留住人才。
辦好鄉村教育,提升鄉民整體素質。現階段,鄉村教育與城市相比較,不論是在投入資金,還是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城鄉教育依然不公平。鄉村教育的落后,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農民素質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得鄉村人才流失。辦好鄉村教育,一方面可以為鄉村振興培養本土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為吸引的人才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使他們更安心放心在鄉村工作,為鄉村謀福利。為此政府應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學校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弘揚素質教育理念,堅持從實際出發辦好鄉村教育。
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站在未來發展的視野下提出的行動方案,人才強國戰略是國家為達成未來目標提供的人才支撐,兩個國家戰略互動,才能保證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實現民族復興。鄉村沒有人才,鄉村永遠不會實現真正振興,鄉村人才振興是把人才強國戰略引入鄉村振興戰略之中,并以此來推動鄉村的發展與振興的一種舉措。鄉村人才是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重視鄉村人才培養就是重視農業的未來。要激勵大批符合時代要求、具有引領和帶動作用的鄉村人才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示范作用,持續為鄉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2月4日,中國政府網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 高琦:《激發人才活力 ?推進鄉村振興》,《人民論壇》,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