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玲
摘要: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高校黨建基層工作的主要陣地,肩負著為黨組織培養優秀繼承人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本研究通過對某醫學院校若干支部書記和支部學生黨員開展新時期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問卷訪談活動,深入調查發現目前基層學生黨支部存在的薄弱問題、分析其影響因素,力求為新時期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新時代;醫學院校;黨支部
一、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深情寄語年輕一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學生黨支部作為黨的新生力量的基層組織,旨在培養優秀青年黨員,不斷為黨內輸送新鮮力量,因此,學生黨支部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是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的需要,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選拔黨內先進力量的需要,是建設新時代的需要。
二、新時代醫學院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現狀
(一)學習黨政知識方式單一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95.16%的支部書記、學生正式黨員、預備黨員都是通過黨員集中政治學習來了解掌握相關黨政知識,目前學生支部黨員學習黨政知識的途徑絕大多數來源于學校建立黨課培訓班的集中專題知識宣講。在支部書記與預備黨員中,閱讀書刊、文件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學習途徑。由于醫學專業結構原因,大多數學生黨員處于醫院實習和備戰考研階段,事務繁忙,有接近一半的黨員較少主動學習黨政知識。預備黨員時間相對充裕,對電視網絡等新媒體的應用占有相對較高的比例,但是從總體上來說,他們對黨政知識的學習偏向于看紙質理論資料這種傳統方式。
(二)理論知識學習不貼近實際生活,學習內容滯后,缺乏時效性
調查數據顯示70.97%的支部成員認為黨政知識的學習偏理論化、不夠貼近實際,在支部書記的學習中欠缺互動和討論。學生黨員認為當前所學理論知識與他們的實際生活關系不大,有些政策學習相對滯后,和新時期新政策有一定脫節,對于指導學生黨員進步沒有實際意義。
(三)支部實踐活動形式較為單一,支部成員主動性差,成員之間缺乏密切配合。通過問卷發現85.48%的學生黨員認為支部實踐活動形式過于單一,支部實踐活動大多是專題討論,成員對專題缺乏精細解讀,大部分人以完成任務為目的被迫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還有部分成員流于形式,活動參與度極差,即使參與到活動中了也是敷衍塞責,不愿意承擔責任。部分成員團隊意識較差,不愿與他人合作,所以造成實踐活動質量低。
(四)支部創新載體不多,創新意識較薄弱,創新團隊觀念有待提高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支部創新意識相對薄弱,九成以上的學生黨員認為創新意識薄弱是支部創新活動難以開展的最大難題,雖然學校有出臺各種創新扶植政策,創新獎勵舉措,但大多數人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是缺乏好的創意,另一方面即使有好的創意也疲于制定實施計劃,造成支部內創新思維不活躍。在支部書記認為創新載體不多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學生黨支部面臨的主要對象是學生,而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但是在黨建工作中,難以建立行之有效的組織載體、制度載體、隊伍載體、活動載體等。[1]
三、醫學院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影響因素
(一)課業繁忙與異地辦學影響活動開展
調查數據顯示影響當前支部建設的主要因素是學生課業較為繁忙,在實習同時需要進行考研復習,支部黨員難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支部組織生活中。此外,由于學校辦學條件特殊,一部分臨床學院實行附屬醫院教學,另一部分臨床學院實行異地辦學,因此相當大一部分支部黨員與支部書記不在同一校園,支部成員與支部書記缺乏及時交流溝通,支部組織實踐活動進行困難。
(二)黨支部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黨支部在確立黨員發展對象時,考評內容還不夠細化,可能存在部分黨員先鋒意識一般的同學加入了支部,這些支部成員的存在間接影響了支部活動的完成質量。支部在進行黨員考評時有時存在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使得支部活動流于形式,支部考評體系在規范黨員行為中并沒有發揮到實際作用,考評的量化分數也不能完全代表黨員的先進程度,使得部分黨員可以蒙混過關。
四、新時期醫學院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策略
(一)注重政治理論學習聯系實際
學生支部開展的政治理論學習更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黨員的不同思想狀況區別對待,從實際出發,做到因人施教。對低年級的學生黨員以開展集中教育為主,對處于實習階段和即將畢業的學生黨員以部署自學為主,讓他們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重擔,自覺加強黨性鍛煉。適當結合大學生工作和學習相關理論政策,使得大學生黨員對將來職業與生活有更好的規劃,從一定意義上可以提高支部成員學習黨政知識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更高質量的黨員。
(二)合理設置學生黨支部,提高組織生活質量,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
學生黨支部應定期召開支部大會,學習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學生黨支部設置要結合實際情況,按照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的要求,認真開展好組織生活;要開拓思路,創新組織生活的內容和形式,以學習、參觀、座談、實踐、調研等形式開展組織生活;要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敢于相互糾正錯誤言行,克服各種不良現象,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2]
(三)不斷創新管理方法,加強自我教育
一是根據不同時期黨員教育的中心內容向黨員提出問題,啟發黨員自己思考,開展自我教育。結合教育內容,制定診斷標準進行自診和互診,根據診斷結果,由黨員自己定出整改計劃,支部負責檢查整改效果。二是通過黨員手冊,讓黨員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學習、工作、思想等情況,支部通過調看手冊對黨員進行鑒定、講評和監督,以促進學生黨員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三是學生黨員要佩戴黨員卡,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督促黨員以實際行動來接受學生的監督和考察。
(四)政策支持創新,營造創新氛圍
學校可出臺相關制度與政策鼓勵各個支部進行創新隊伍建設,激發支部內成員的創造活力和潛能,吸引各個支部積極投身入創新活動,對于創新實踐頻率較高的支部實施獎勵。校黨委可給予創新工作較好的黨支部頒發創新獎名譽,在支部大會廣泛宣傳,在全校學生支部范圍內大力推廣并實施此創新成果的分享。
參考文獻:
[1]劉雪瑩. 高等醫學院校實習生黨支部建設研究[J]. 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10(1):46-48.
[2]韓勝丁. 論高等院校學生黨支部的科學建設與發展[J]. 科教文匯, 2010(19):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