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士
摘要: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對涵養時代新人具有重大價值,同時,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亟需剛健自強精神的滋養。對此,需要在弘揚剛健自強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中涵養時代新人,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與時俱進地借助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力量,充分調動各方主體性,形成全方位的培養格局。
關鍵詞:剛健自強;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時代新人;新時代
準確理解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與時代新人的豐富內涵,明確兩者的內在關聯,有利于更好地以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涵養時代新人,為新時代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輸送優秀的“生力軍”。
一、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時代新人的豐富內涵
剛健有為、自強不息是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中國人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的理論概括和價值凝練。首先,有“剛毅木訥近仁”、“剛健篤實輝光”,又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把對內心信念的操守與剛毅的品質聯系在一起,贊揚了對道義與理想的堅守與執著。其次,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準則。剛健有為、自強不息與儒家積極入世的主張相融合,充分彰顯了個人與國家的緊密聯系,個人需自立自強樹立遠大理想,個人作為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最后,這種精神突出地表現為“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尋求進步、革故鼎新的自我要求與宏遠志向。
時代新人具有歷史范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對時代新人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而不斷豐富。新時代“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更應該引起高度的和廣泛的重視。時代新人在新時代有著新的要求,要求與時俱進地與時代共成長共進步,充分認識到國家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并正確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積極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使命,以更加奮發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前,我國發展面臨國內國外復雜的雙重挑戰,培養新人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關,未來國際的競爭是關于人才的競爭。“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二、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涵養時代新人的關聯
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培養時代新人具有內在聯系,一方面,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對涵養時代新人具有非凡價值;另一方面,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亟需剛健自強精神的滋養。
(一)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對涵養時代新人具有重大價值
一是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為培養時代新人提供了價值引領與激勵作用,促使時代新人正確地看待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并引導其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與理想追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體現了積極有為,奮發報國的人生志向。二是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為涵養時代新人提供榜樣的模范力量。自古以來,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根植于中華兒女的血液中,無論在民族繁榮昌盛之際,還是民族危難之時,我們都順利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在歷史上涌現出無數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作出杰出貢獻,這些都是當今培育時代新人的豐富事例。
(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亟需剛健自強精神的滋養
我國社會發展處于戰略機遇期,面臨諸多來自國內外的雙重挑戰,新時期亟需用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來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的前途命運貢獻一份力量。同時,當代年輕人多數在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下成長,總體生活質量較高,普遍缺乏艱苦生活的磨勵,因此更需要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滋養。當然,剛健自強精神對時代新人的培養不只體現在其精神激勵層面,更多的是內化于時代新人的行動中,體現為時代新人積極有為、奮發向上的實踐。樹立全球化的視野,順應時代潮流,開闊思路,抓住機遇,努力在融入世界的大潮中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 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實現中國夢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取精神滋養。”
三、在弘揚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涵養時代新人
剛健自強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弘揚為時代新人的培養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前提下,剛健自強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弘揚,為社會輸送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弘揚剛健自強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中涵養時代新人,需要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與時俱進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力量,充分調動各方主體性,形成全方位的培養格局。
(一)創造性轉化剛健自強的精神文化資源,滋養新人責任擔當品質
中華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剛健自強精神,例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而取義”,“積剛以固其德,而不懈于動”。首先,對這些思想要立足新時代、新變化、新需要,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滿足時代新人培養的需要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依然具有“以文化人”的蓬勃的生命力。“自勝者強,自強者勝。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其次,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概括提煉出與當代文化語境相適應的關于剛健自強精神的文化資源,對相關傳統文化進行貼合時代發展的繼承與創新。
(二)借助媒體傳播中華民族剛健自強的精神,營造進取的輿論氛圍
當前我們正在步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互聯網高速發展,5G投入使用,新型網絡傳播媒體的應用所帶來的影響力前所未有,我們要充分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從而為培育時代新人營造出堅韌不拔、奮發有為的良好輿論氛圍。首先,傳播剛健自強的傳統精神文化要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方式,
(三)充分調動各方主體性,為培育新人的優秀品格匯聚強大的合力
弘揚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機聯動,從而為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匯聚強大的合力,增強時代新人培養的效果。一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需要在政策、法規、管理等方面體現出對弘揚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重視,提升傳播的力度和廣度。二是發揮學校的教育作用。學校是時代新人培養的主陣地,把剛健自強的精神文化融入課堂教育、校園文化的隱形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創新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將剛健自強的精神內化為自覺奮斗的行動。三是發揮家庭的教化作用。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具有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起到榜樣的作用。 四是發揮社會實踐的深刻作用。社會實踐是青少年積累經驗、獲得成長的重要途徑,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多方支持和配合,有針對性地篩選有關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
總之,新時代要重視以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涵養時代新人,不僅需要了解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培育時代新人的聯系,更需要進一步探索在弘揚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涵養時代新人的路徑。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4-30.
[2] 張豈之.中華文化的底氣[M].北京:中華書局,2017,228.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