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遠 古德祥 馬峪海 梁晟昊
摘要:在我國對于污水尾水的重視和關于深度處理的研究開展較晚,至今不過十余年,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實際工程應用,但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現狀。對于污水尾水的處理我國現多次采用的方法還是物理化學法。從微絮凝過濾法到新型纖維束過濾器到生物膜和沸石的組合工藝,再到曝氣生物濾和超濾相結合的工藝進行深度處理,各方研究無論是從物理還是化學還是生物方法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
關鍵詞:環境工程;污水處理;膜生物;反應技術
污水尾水最先受到重視是在國外,這項研究發展至今,常用且較為成熟的方法就是物理化學法和生物處理法,在國外, 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污水處理廠尾水的深度處理研究,以色列是最早污水的深度處理和回用作為基本國策的國家,如今在當地所有的生活污水已經進行了深度處理和利用,同時也已經建立了127座再生水庫。同時期美國也開展了相應的尾水深度處理工作,在1965年的時候大量使用。在1980年的時候,美國的污水量已經達到了將近300萬m3/d,其中一小部分作用與工業,其他的全都用在農業和城市的用水這兩方面。而日本在很早以前也已經對尾水的深度處理研究和大規模建設,日本在1987年的時候就建立了處理污水尾水的快速砂過濾設施,這個設施能夠處理45萬m3/d左右的污水。知道現在,日本的污水處理廠已經發展到了286家,大概能夠處理220萬m3/d的污水,占據總的處理量的16%。此外芬蘭、瑞典、德國等歐洲各國關于污水尾水的深度處理和回用大多也都開展于上世紀中期。
1 淺析膜生物反應技術存在的優點與缺點
1.1 膜生物反應技術應用優點
第一,膜生物在使用上有著更好的使用效率,也就是在采用了膜生物反應技術之后,關于該領域的相關內容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大量的實際經驗表明,在污水處理中,運用了膜生物技術,在污水處理效率上將會得到明顯提升,具體而言,就是在污水處理所形成的污水系統中,因為MISS存在會造成濃度過高的問題,所以需要針對這一系統而讓其容積可以得到更加顯著的發展,為此,增加膜生物運用的抗符合能力,促進膜生物的反應技術,可以更好的實現廢水處理工作的有機結合。
第二,膜生物反應技術在運用于污水處理中之后,因為膜生物反應技術活性污泥濃度一般都會較高的云因,miss的濃度會不斷的增加,從而在污水處理上,會因為這一原因,更好的降低污水中所存在懸浮物,尤其是針對污水中普遍存在的污泥,可以達到非常有效的降解。
1.2 膜生物反應技術應用缺點
膜生物反應技術在進行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存在一定優勢,并且也存在一定不足之處,例如:膜生物反應技術相對于傳統污水處理方式,針對同等級的污染水質進行實際處理過程中,通常會吸附更多的混合顆粒物以及有害物質;而在另一個層面而言,膜生物反應技術在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其中“膜”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通常會受到一定的污染影響,導致通水量明顯降低。因此怎樣才能進一步將“膜”的使用期限有效延長,確保膜在受到一定的污染之后仍然能夠保證正常的通水量,始終是現階段污水處理中需要研究的話題。
2 優化膜生物反應技術在環境工程污水處理的應用
2.1 采用 EGSB-MBR 重組技術
根據實際情況而言,EGSB-MBR 重組技術主要是將 EGSB 技術以及 MBR 技術中存在的優點進行有效結合。對 EGSB 反應器的有效應用,能夠將其中的有機廢水進行合理處理,并且其處理效率相對較高,科學運用這一技術能夠有效將廢水中存在的一些有害物質去除,雖有優勢但也有缺點,其對污水中懸浮物以及氨元素的處理方面仍有不足,因此采用與膜反應技術進行有效結合,能夠將 EGSB 技術中存在的一些缺點進行有效彌補。
2.2 膜生物技術與曝氣生物濾池、氣浮等技術
組合采用將各種技術進行組合的方式,能夠進一步將水中存在的膠體以及洗滌劑等相關污染物質含量達到有效降低,并且為日后的污水處理工作減輕負擔,尤其是針對膜污染物問題的延緩起到較好的效果。
3.運用該技術的意義
膜生物反應器在環境污染的處理中占據一定的地位以及優勢,主要是采用高效分離的膜組件,將生物組中的生物單元與沉池進行有效組合,進而形成一種整體性的有機水凈化再生技術。膜生物反應器占地面積相對較小,出水的水質相對較高,便于操作,并且能夠安全平穩正常運行,通過對這一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可以發現在膜生物反應中,如果采用自動化技術,將會達到更好的污水處理效果,這是在膜生物處理中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進而可以預見,今后膜生物反應技術的發展必然同自動化技術有著巨大的關聯。
結語
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國家日益強調的發展戰略,未來的污水處理水質要求只會更加嚴格,規模也會進一步擴大。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技術必然會更上一層樓,利用人工濕地系統進行污水的處理也會更迅速地從概念變為常規工程建設。由此一來,科學的設計結合最新的去污技術,膜生物技術一定會在未來污水處理方面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胡仲怡.膜生物技術在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的優劣分析[J].低碳世界,2018,08:14-15.
[2]王潤,王維紅,葛光毅,張小衛.MBR工藝在新疆小區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5,4308:158-160.
[3]龐家勝,楊淵.MBR工藝在制藥工業廢水處理中的設計及應用[J].化工設計,2012,2202:38-42+28+1-2.
[4]閆玉濤,周凌,馮騫,李軍.紊動對活性污泥特性及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影響[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6,3905:1-7+16.
[5]徐俊,朱雯喆,謝麗.生物強化技術對厭氧消化特性影響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9,09:4227-4237.
作者簡介:
作者姓名:馬志遠,出生日期:1998年5月10日,性別:男,籍貫:河北省邢臺市,專業:環境工程,學校(單位):大連工業大學
作者姓名:古德祥,出生日期:1995-08-12,性別:男,籍貫:貴州省畢節市,專業:環境工程,學校(單位):大連工業大學
作者姓名:馬峪海,出生日期:1998.01.01,性別:男,籍貫:遼寧省本溪市,專業:環境工程,學校(單位):大連工業大學
作者姓名:梁晟昊,出生日期:1998.03.08,性別:男,籍貫:河北省鹿泉市,專業:環境工程,學校(單位):大連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