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中學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家對教育事業也越來越關注,素質教育改革進程有序推進,新課標的實施對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更好地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提升對歷史知識的應用和拓展能力,成為當下歷史教師研究的重點。本文對如何打造高中歷史有效課堂提出了具體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方法;素養
對于高中生而言,有了一定的初中歷史學習基礎,所以在開展高中歷史知識學習時變得相對輕松,但素質教育改革雖然實施了多年,對于歷史學科而言雖然在高考考察范圍之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視,但整體上關注程度依然還不夠,歷史成績所占的分值較少,加上學生面對較大的學業壓力,滿足于機械性地進行歷史知識學習和記憶,難以提高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新課標中提出,高中歷史課程教學,需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注重學生的實踐應用、反思,不斷完善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所以需要廣大高中歷史教師不斷進行探索,探究有利于促進歷史教學成效提升的新方法、新技術,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歷史成績,加強高中歷史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一、高中歷史課程有效教學目標的內涵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想要實現有效教學,需要實現價值觀與情感態度、能力與知識、方法與過程的有序融合,需要廣大教師既要注重引導學生加強實踐應用,不斷進行探索、反思和總結,又要學會聯系實際進行深度研究,構建和形成適合自身實際需要的、完善的歷史理論知識架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豐富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高中歷史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創設的具體途徑分析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受多年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對歷史學習本身缺乏足夠的重視,教師習慣按照機械的授課模式對歷史知識進行課堂講述,然后適當穿插一些隨堂訓練等方式,引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這種授課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不利于促進師生互動,難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降,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何談聯系實際生活加以應用。新課標中提出要不斷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深度探索和創新,打造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途徑主要有: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加強自身學習,系統地學習歷史相關的知識,并不斷進行實踐,從而積累更多的經驗,為開展歷史課程教學提供更多的理論方法指導。同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等的安排和設計,才能全面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進而保持最好的狀態,提高歷史學習的有效性。
(二)高度重視備課環節
想要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成效,備課環節至關重要,備課直接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不能單純地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而被動地進行應付,流于形式地進行備課,這不利于教師的全面發展,也影響了教學質量。教師要深入研究備課基本要領,圍繞新課標要求,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針對性對教學內容、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所使用的方法等進行系統的設計,并根據教學實踐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劃分好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授課和自主學習的時間,做到主次分明、有序開展、有張有弛,從而為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三)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活化教學形式
歷史知識本身帶有很大的趣味性,所以教師要從高中生的成長特點入手,適當地引入豐富的教學模式,這樣也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教學互動,進而形成良好的知識共享格局,共同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學習,歷史知識比較分散,涉及到年份、人物以及很多事件等都需要慢慢梳理,還需要進行區分,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共同開展互動學習,尋求更好地快速地記憶歷史內容的方法,通過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彼此學習和吸收其他學生的觀點和見解,豐富他們對歷史事件多維度思考意識,激發學習潛能,提高對歷史知識的接受和應用能力。再如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歷史知識有很多的背景資料,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等,將歷史事件通過圖片、背景音樂、視頻等方式形象地展現出來,讓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的方式了解歷史知識背后的歷史資料和經過,提高學習的代入感,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在創設的情境中感受歷史時代發展的變遷,將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進行深度思考,提高歷史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應用能力,增強才干和智慧。此外,教師通過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還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當學生感到困倦松懈的時候,單純地應用教學語言來進行講解,不如應用這種靈活的學生樂于接受的模式來進行歷史知識學習,更能提高有效性。
(四)設置開放性課題,激發發散思維,提高歷史知識串聯和系統掌握能力
針對歷史知識比較分散的特點,教師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可以通過設定相關的開放性題目,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媒體資源或者對比等方式進行歷史知識搜集,從而將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進行思考和應用,不斷形成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提高歷史學習成效。
三、結束語
總之,高中歷史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積極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更加適合學生和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樊松松.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提問探究[J].貴州師范大學.2017(04)
[2]俞愛東.高中歷史有效課堂教學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4(11)
[3]龔世雄.“駕馭式自主高效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2016(05)
[4]鄭志全.淺談新課標形勢下高中歷史有效教學課堂模式[J].考試周刊.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