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南寧
摘 要:過去,針對企業質量管理只有政府或同行監督等措施,采用這類監管方式成本很高,并且在監管過程當中因為存在信息不對稱,很難保證監管持續性和有效性。但是隨著新浪微博和公眾號等新興網絡媒體的產生,可以對企業的產品質量起到很好的持續監督效果,強化公眾的參與意識,減輕政府部門的工作壓力。本文將從企業質量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造成的影響及其背后原因,網絡媒體監督中發揮的作用進行系統性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完善措施,希望更好的幫助網絡媒體發揮對企業行為的監督作用。
關鍵詞:企業管理;網絡媒體;質量管理
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就是各種消費品的生產消費和再生產過程,這些產品的質量關乎人身和財產安全,社會上某些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影響了人們健康也引發社會恐慌。
一、企業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針對企業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包括有食品質量問題、生活用品質量問題,還包括基礎設施質量問題等。每一次質量事件出現都對社會造成極大影響,盡管政府采取多種懲治措施,但類似事件仍層出不窮,如何能更好的對企業質量管理進行持續監督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企業產品質量低劣的原因
企業生產產品低劣,質量不過關是有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具體有以下方面。
(一)企業管理體制不健全
一個組織如果想要高效運轉需要有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同時還要加強對內部控制中風險的防范。企業在質量管理方面,實際上是對質量風險的預防和控制,包括產品生產前對生產原材料品質、規格檢驗,對生產設備是否不存在故障、生產控制系統是否正常運轉的檢查;生產過程中對半成品、產成品進行抽檢,判斷是否達到規定標準;生產完成后對產品各批次的二次檢驗,以及儲存過程中防止變質腐敗等方面。若企業在全部環節按照規章制度完成,內部質量控制就存在風險,從而導致產品質量出現問題。
(二)企業對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認識不足
對于企業而言,作為盈利性組織在生產經管過程中本質上是趨利的。如果一家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過多關注生產成本,以利潤至上作為自身生產經營的宗旨,那么就極有可能偏離正常的運營軌道,脫離實現社會價值的目標。企業和社會公眾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一種委托代理關系,由于信息不對稱給了企業以機會,當企業認為降低產品質量可以獲得利益時,就可能同消費者的利益相沖突,產生代理風險,通過生產低劣產品損害消費者利益而獲得自身利益。
三、網絡媒體在企業質量管理中發揮的作用
在原來的質量管理模式中,一方面是由政府質檢部門履行對企業產品的監督職責,通過定期抽檢和質量控制體系資格認定等方式督促企業在正常賺取財富的同時也要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是有非政府部門通過舉報投訴進行監督,如非營利性行業組織、其他企業和公眾利益組織等,此外還有媒體的跟蹤報道。但是目前的監管模式都存在著成本高、持續性不足的問題,不能對企業進行長久有效的督促作用。這時,網絡媒體作為新的信息傳播模式,在擴大事件影響力引發社會關注,強化對問題企業的打擊力度上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網絡媒體具有信息時效性、豐富性、跨越性的特點,相比于傳統媒體,信息的傳遞速度更快、能夠跨越空間。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社交應用的普及,網絡走進千家萬戶,變成人們觸手可得的信息交流方式。此時,人們對外界信息的獲取已經從傳統的紙質媒體、口語相傳發展為通過網絡自媒體、傳統媒體的網絡平臺達到足不出戶即可知天下事的狀態。網絡媒體在對企業質量安全管理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監督作用,具體有以下方面:
(一)擴大事件影響力
網絡報道的廣泛傳播,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引發公眾關注,強化企業面臨的公眾信任風險和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以往的懲罰機制只能對企業做出一時約束,產品質量問題并不能引發其他使用群體的關注,長久以來企業就會形成逃避責任,被發現再解決的思想觀念。但是隨著網絡媒體發展,越來越多消費者能夠參與進來,每一次質量事故都會引發消費者的積極討論,逼迫企業必須對此做出反應,并在未來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質量管理意識;對于上市企業而言,企業價值也會長期受到巨大折損。
(二)引發政府部門關注
通過網絡媒體的傳播,可以引起質檢部門對相關事態的關注,及時介入可以避免企業產品質量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在政府對企業進行產品質量監督的體系中,信息不對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由于難以避免的人力物力等原因,可能不能及時發現問題企業或問題事由,但是通過網絡媒體的報道,可以立刻將信息傳遞給政府部門,幫助有關單位了解事件具體情況,降低調查成本。
四、如何有效發揮網絡媒體對企業質量管理的督促作用
(一)強化信息溝通
網絡媒體要加強同社會公眾的溝通,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針對社會上的質量安全問題要多加關注,保持對相關企業的持續監督。同時網絡媒體也有檢舉責任和義務,針對可能危害社會公眾利益的現象要及時向政府部門報告,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二)培養社會責任感
網絡媒體要踐行自身作為新聞媒體報到者的責任,在報道中秉承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態度,將最準確最能反映事件本質的信息傳遞出來。網絡媒體工作者也是社會公眾一份子,樹立好核心價值觀,在享受公民權利的同時要履行社會義務,實現社會價值。
(三)建立適當獎懲機制
政府部門可以通過設置年度獎勵、相關報道榮譽證書等措施激勵網絡媒體的主動性,發揮其在企業質量管理監督中的優勢。政府通過一定獎懲制度培育出良好的網絡媒體監督體系,可以形成針對企業質量管理的有效公眾參與機制。
參考文獻:
[1]曹裕,余振宇,萬光羽.新媒體環境下政府與企業在食品摻假中的演化博弈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7,25(06):179-187.
[2]楊波,仲帆.媒體關注對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17(30):115-120.
[3]李偵偵.數字時代新媒體廣告傳播的社會責任探究——評《新媒體廣告傳播》[J].中國教育學刊,2018(06):129.
[4]丁會兵,劉小燕.媒體監督對委托代理成本的影響研究——基于地域性格視角[J].會計之友,2018(12):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