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俠 周曉莉 潘靜 喬平平
摘要: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軟骨病變為主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是臨床上導致中老年人慢性殘障的最常見原因之一。臨床表現以膝關節腫脹、疼痛為主,歸屬于中醫學“骨痹”范疇。筆者認為骨痹以“肝腎虧虛”為本,風寒濕熱等外邪多為誘發或加重因素。盤龍七片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之功,兼具補腎之效,可有效治療骨痹,臨床應用廣泛。
關鍵詞:盤龍七片;膝骨性關節炎;經驗介紹。
盤龍七片是臨床常用的治療風濕骨病的中成藥制劑,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功,下面筆者就盤龍七片治療膝骨關節炎(骨痹)的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1.審病論因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可見于全身多關節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發病率較高,根據調查顯示[1]骨關節炎的總患病率約為15%,40歲以上的患病率則為10%~17%,60歲以上達50%,而在75歲以上則高達80%,而膝關節為人體負重關節,人體走路、跑跳等多種運動皆以磨損膝關節為主,故又以膝骨性關節炎最為常見。根據本病關節腫痛等臨床表現,歸屬于中醫學“骨痹”范疇。骨痹發病年齡多為中老年人,《內經》認為“……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男子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腎乃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髓盛充骨則骨強,腎虛髓少則骨弱,骨弱則會使骨的退行性變產生,且肝腎同源,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精血互生,肝腎相互滋養。筆者認為本病以“肝腎虧虛”為本,風寒濕熱等外邪多為誘發或加重因素。
2.辨因論治
對于骨痹,臨床一般以祛風、散寒、除濕、清熱、化痰、行瘀等為治療原則,陳劍強等自擬[2]補腎活血通絡經驗方,臨床治療膝骨關節炎急性發作,發現其可促進軟骨修復發,并能抑制滑膜炎癥反應,從而延緩關節腫痛癥狀;陶平等[3] 以枸杞子、女貞子、補骨脂、肉蓯蓉、淫羊藿、牛膝等藥為主,加以補腎活血治療,對于肝腎虧虛型骨痹效果較佳、安全性好,筆者認為骨痹多以肝腎虧虛為本,寒濕瘀阻為標。急性期以標“實”為主,治療以“通”為用,散寒除濕、消腫止痛為首要目標,切勿亟待迫“補”;待“通”過之后,邪去腫消,再行調理脾胃、補益肝腎,起到“治病求本”之效。對于寒濕瘀阻之證,可應用盤龍七片來增強祛寒除濕,活血通絡之效。
盤龍七片,組方有盤龍七、竹根七、羊角七等秦嶺道地藥材,及五加皮、絡石藤、川烏、木香、草烏、紅花、沒藥、伸筋草、牛膝、乳香二十九味中草藥組成。諸藥合用,盤龍七片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盤龍七片能迅速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起到鎮痛、消炎、消腫、加速病灶部位的修復的作用,臨床上適用于風濕性關節炎及軟組織損傷、腰腿痛等多種疾病[4-5]。臨床治療發現[6-9],盤龍七片對膝骨關節炎、急性腰背部軟組織損傷、腰椎管狹窄、強直性脊柱炎等患者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且用藥安全、療效穩定。膝骨性關節炎根據其臨床癥狀及體征,歸屬于中醫學“骨痹”、“白虎歷節”、“鶴膝風”等范疇,好發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3.驗案舉例
劉某,女,45歲,主因“雙膝關節疼痛反復發作2年,加重伴腫脹1周”于2017年3月16日就診我院門診。患者2年前因受涼后出現雙膝關節疼痛,無明顯腫脹及皮疹、發熱不適,遇寒及下樓時加重,得溫則舒,自行予局部膏藥外敷,癥狀略有緩解。之后疼痛癥狀每于受涼或勞累后反復發作,未予系統診療。1周前因受涼后膝關節痛加重,伴腫脹,就診當地醫院,行膝關節X線檢查,診斷“骨性關節炎”,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具體不詳),未效,就診我科。癥見:雙膝關節疼痛,伴腫脹,活動困難,局部冷痛喜暖,肌膚欠溫,局部皮色黯,遇寒及下樓時加重,時腰困、乏力,休息可緩解。納眠可,二便調,舌暗淡,苔薄白,脈細滑。查類風濕因子、抗鏈“O”、抗CCP抗體等均未見異常,血沉:7mm/h。中醫診斷:骨痹(肝腎不足,寒濕瘀阻);西醫診斷:膝骨關節炎。患者素體偏弱,加之人到中年,肝腎虧虛,外邪易侵。感受寒濕之邪,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寒勝則痛,濕勝則腫,寒濕瘀血積聚膝關節局部,故見膝關節腫脹、疼痛反復。治法:本病目前處于活動期,當以祛邪為主,治以祛寒除濕,活血通絡。由于患者拒絕口服中藥湯劑,要求中成藥口服,故予盤龍七片口服,4粒/次,3次/天,囑其避風寒,慎起居,避免上下樓等損傷關節的活動,適度平路運動鍛煉。若疼痛明顯加服消炎止痛藥,疼痛止則停藥。1月后復診,患者膝關節腫痛較前明顯減輕,活動較前明顯改善,諸癥減輕,患者訴消炎止痛藥口服1周后即因疼痛減輕而停用。復診:患者病情減輕,因納差、胃脹痛反復,故盤龍七片改為4粒/次,2次/天口服。2月后復診,關節腫痛緩解,活動如常。諸癥緩解。隨訪1月,關節腫痛未見復發。
按:本病以肝腎虧虛為本,寒濕之邪為標,兼瘀血為患,當以散寒除濕、活血化瘀為主。患者拒絕口服中藥湯劑,故予盤龍七片口服,以達利濕消腫、活血化瘀之效。風寒散,寒濕除,經絡通利則疾病自愈。盤龍七片作為中成藥制劑,充分發揮道地藥材功效,散寒除濕、活血通絡;針對風濕性疾病病程長、病情反復的特點,發揮中成藥制劑藥效緩和,作用持久,服用方便,便于攜帶的優勢;而且藥材地道、質量均一、藥物含量穩定、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對于對于風濕性疾病寒濕瘀阻、肝腎不足型甚佳,宜推而廣之。臨床應用中,筆者體會骨痹早期應用盤龍七片,可達到止痛消腫之功;中晚期患者或腫脹疼痛嚴重者宜加入其它治療,如針灸、理療等加強療效,緩解病情。
參考文獻:
[1] 廖德發.我國骨性關節炎流行病學調查現狀[J].微創醫學,2017,12(4):521-523.
[2] 陳劍強,張小芳,等.補腎活血通絡方加減辨治原發性膝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臨床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8(37):66-67.
[3] 陶平,樂智卿,等.益腎通絡方治療肝腎虧虛型膝骨性關節炎30例[J].光明中醫,2017,32(18):2639-2641.
[4] 耿維鳳.盤龍七片的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8):130-131.
[5] 龔慶鳳.盤龍七片的藥理作用和臨床用途[J].中外醫療,2009,(2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