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澤宇 荊福全
摘 要:工業生產帶來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部分傳統工業產業日益萎縮,遺留下大量工業廠房及機器設備,長期荒廢可能帶來環境污染和城市美觀等問題。文章通過對沈陽、撫順、本溪、遼陽、丹東、錦州、營口、盤錦等工業遺址城市實地調研,分析遼寧工業遺址的歷史形成與特征,研究遼寧工業遺址建筑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歸納整理目前遼寧省工業遺址建筑保護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及建議,為遼寧工業遺址建筑保護開發及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業遺址建筑;保護;改造;策略
一、遼寧工業遺址的基本特征
遼寧是老工業基地,工業十分發達,曾經為國家建設做出巨大的貢獻。隨著資源枯竭,產業結構調整,一些當時新中國成立之初建立的,現在由于科技發展,設備陳舊的工廠也隨之廢棄,成為工業遺址,原有的工業廢棄廠房及附屬建筑成為遺址留下來,有些因城市建設發展直接更新,有些區域目前仍處于荒廢狀態,從遺產保護角度出發,利用和保護工業遺址建筑顯得尤為重要。
二、遼寧工業遺址的構成
(一)工業建筑物:是以緊密貼合工業發展、生產需要和大型機械等設計建成的。因此各不相同、空間組成不同形象各異,或是特殊用途決定的特殊形態所決定的建筑。遼寧省各城市工業建筑物較多,一部分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一部分列入重點建筑保護名單。尤其以大連和沈陽尤為突出。這些建筑不僅是簡單的土木建筑,更是工業發展帶來的結晶。
(二)企業舊址:最早出現的企業就是工業企業,就是進行工業生產經營活動與勞動活動的組織。遼寧重工業發達,因此工業企業眾多,重工業生產占主導地位。此種企業一般會留下具有歷史意義價值珍貴的工業遺產,所以是工業遺址重點保護對象。
(三)城市老工業區:城市老工業區是指已經形成了的城市工業區中需要進行工業轉型調整與更替的工業區。遼寧老工業區較多,比較著名的就是沈陽鐵西工業區、沈陽大東工業區、本溪本鋼工業區。它們是工業化的典型,后來有不同程度的衰敗,其中有很多企業面臨破產搬遷。成為“煙囪工業區”。隨著改革開放這些企業都進行了企業轉型與經濟復興戰略。具有代表性的工業區則被列入歷史文化街區加以保護,例如沈陽鐵西工人村歷史文化街區。
三、遼寧工業遺址建筑利用現狀
(一)極少數工業遺址保存完好,大部分工業遺產保存現狀較好,同時進行合適的展示利用。例如沈陽市利用工業遺址原有的廠房,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工業特色的博物館。在鐵西區老工業區改造中,鐵西區委、區政府決定保護和改造工業建筑的廢墟。在此基礎上,2007年6月18日正式開放了沈陽工村生活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反映了上個世紀工人的精神面貌。還原了當時的生活場景、展現了當時的生活習俗。
(二)大多數工業遺址保存較好,但由于沒有合理的規劃和使用,所以一直處于閑置荒廢狀態,尚未充分發揮其作用。如:本溪煤礦中央大斜井、鞍鋼近現代工業建筑群、本溪湖工業遺產群——小紅樓、大白樓和撫順石油一廠等。以撫順石油一廠為例,自1984年起,廠房手嚴重開采影響,附近地面發生嚴重變形,造成建筑物傾斜和不同程度的塌方,成為國家重大地質隱患。2012年3月,廠房全面關閉,撫順石油一長全面停業待整頓。
(三)少數工業遺址已經被人為破壞,被保護狀態令人堪憂。隨著城市化加快和各種工業企業更新迭代、關停并轉,工業遺址下保留與改造方面存在較大矛盾,相當多部門與企業為擴大效益,將珍貴的工業遺址拆毀或為其他產業重建。例如:本鋼一鐵廠舊址和本鋼第二發電廠冷卻水塔,在本溪湖工業遺產群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乃至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后,才得以避免被拆除的命運。
四、遼寧工業遺址建筑保護措施
(一)可以對遼寧省工業遺址的現有場地進行二次改造,在整體結構保護和綜合再利用方面,廢廠遺留的各種設施具有特殊的工業、歷史、文化內涵和技術美學特征,可將其改造成景觀公園或文化廣場。工廠中建筑物都可予以保留,賦予舊建筑新的使用功能,報廢的機器盡可能的利用起來。1991年由彼得拉茨建成的杜伊斯堡景觀公園目的就是為了理解過去的工業,公園由梅德利希鋼鐵廠改建而成,當初工廠面臨拆除和改建的選擇,最終選擇改建,對其工業遺址進行保留賦予新的功能。彼得拉茨新穎的“后工業景觀設計”思想被尊為“后工業景觀”設計的代表人物.杜伊斯堡景觀公園也被視為“后工業景觀公園”的典范。
(二)對于占地面積不是特別大的工業舊址,可以采用博物館模式。廢棄場地和設施予以保留,改造為傳播相關工業技術與文化的大型博物館。2007年,沈陽市原沈陽鑄造廠搬遷后沒有拆除舊址。相反,它被改建成中國工業博物館,位于前沈陽鑄造砂光車間的遺址上。并成為遼寧省第一所對外界開放的工業遺址博物館。
(三)一些條件允許的廢棄工業建筑,通過加固修繕作為體育休閑健身場所。例如鋼鐵廠等配有高爐或高樓的工業舊址可以更新改造成能夠進行攀巖等體育活動的場所,既可以健身又可以欣賞全景的高景觀平臺。
五、結語
城市工業遺址建筑的再利用,不只是改變一塊荒涼貧瘠的土地,也不只是對部分景觀遺跡的保護。通過改造,為工業衰退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及環境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法、增加城市多樣性,才是它最重要的目標。隨著我國對工業遺址保護問題重視度的不斷提升,城市設計者應不斷吸取國外成功案例的經驗,并且結合我國城市景觀設計的特點,使城市景觀能夠傳承城市的記憶,利用城市工業遺址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景觀。工業遺址是城市的歷史,是一座城市發展“見證者”,也是城市文化的最好體現。城市不斷發展,我們不該將這些“見證者”遺忘,而是應該對它們進行合理的利用和保護。重新煥發生機的工業遺址,會為城市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韓福文.王芳.工業遺產保護視角下的工業文化特色城市建設——以遼寧工業城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3(6).
[2]王雷.趙少軍.遼寧省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文化遺產,2015(5).
[3]劉思.沈守云.廖秋林.工業遺址保護及再利用中的景觀思考[J].現代園藝,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