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圓
摘要:跆拳道是一項重要的體育競技運動,我國開展這項運動較晚,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而挖掘跆拳道人才對于發展體育競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須要重視跆拳道后備人才的有效培育。因此,本文簡要分析了目前跆拳道后備人才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培育跆拳道人才的有效措施,從而更好地促進跆拳道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體育競技;跆拳道;后備人才;人才培育
一、跆拳道后備人才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很多跆拳道教練雖然具備過硬的技術水平,但是學歷普遍比較低,科研和創新水平較差;第二,由于我國目前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生源的選拔范圍較少,生源水平下降較為嚴重;第三,對于很多跆拳道運動員來講,其服役生涯過后,后續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從而導致很多學生不愿意選擇跆拳道行業,也進一步降低了生源的選拔范圍。
(二)跆拳道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目前很多跆拳道在進行人才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急功近利的現象,并沒有按照訓練計劃腳踏實地地進行,從而導致訓練不夠科學嚴謹;第二,過分看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訓練,缺乏對心理素質的訓練,從而導致很多青少年在遇到挫折時,無法及時地調整心態;第三,運動員普遍處于青少年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容易沖動、任性和叛逆,為跆拳道訓練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訓練條件有限
第一,國家和政府對于跆拳道后備人才的儲備不夠重視,因此相關的訓練資源配備不足,場地資源尤為短缺;第二,跆拳道后備人才需要自己支付一定的學費,國家支付部分學習經費,但是很多學員無力承擔高額的學費,從而限制了跆拳道人才的儲備;第三,跆拳道運動量比較大,運動員很容易受傷,然而目前由于醫學條件有限,從而可能導致運動員在受傷后直接結束職業生涯;第四,信息化建設的程度不足,導致教師和學生無法更加快速地學習到新的訓練方法和戰術,訓練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限。
二、跆拳道后備人才有效培育的策略
(一)加強跆拳道后備人才的管理工作
第一,雖然運動員需要接受嚴格的技能訓練,但是也需要重視對運動員其他方面素質的培育,例如: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不斷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更好地面對運動或者比賽中的挫折與困難;同時,需要重視普通文化課程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學習水平等等,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后備人才的綜合素質;第二,加強對后備人才的管理工作,注重照顧后備人才的生活和學習等各個方面,及時了解運動員所需,幫助他們解除心中的顧慮,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當中。
(二)完善教練員的各方面素質
為了更好地加強跆拳道后備人才的培養,需要不斷提高教練員的各方面素質,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第一,公開招聘教練,使得教練之間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考核制度,選拔更加合適的教練人員,更好地提高后備人才的培養效率;第二,通過對教練員的不斷考核,讓教練員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練水平,不斷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創新相關的訓練方式;第三,推出更多的激勵措施,不斷提高教練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吸引國外優秀的教練員來國內任教,不斷促進跆拳道教學內容的交流。
(三)建立更多的人才輸送機制
為了更好地對跆拳道人才進行有效培育,必須要建立更多的人才輸送機制:第一,平衡業余訓練與專業訓練之間的關系,建立更加暢通的人才輸送機制,可以將更多的優秀跆拳道人才輸送盡量,擴大人才的后續儲備力量;第二,建立人才輸送的激勵機制,鼓勵教練、家長或者跆拳道訓練人員發現更多的優秀人才,輸送到國家的專業訓練隊伍中,增加跆拳道人員的候選數量;第三,確保運動員的基本生活和收入來源,解決好運動員退伍后的生活和收入問題等等,使得更多的跆拳道運動員可以采用自薦的形式,主動加入到國家跆拳道的訓練隊伍中去。
(四)完善科學化的訓練機制
對于跆拳道運動員來講,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在確保運動員身體情況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其跆拳道素質。因此,必須要建立完善的科學化訓練機制:第一,對運動員的深入素質進行全面的考核,分析運動員是否合適參加跆拳道的訓練,并且定期對運動員的身體進行檢查,更好地跟蹤他們身體素質的變化等等;第二,在各個訓練單位,不僅需要配置專業的教練員,還應該配置足夠數量的醫護人員,當運動員受傷時,能夠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救治,確保運動員的身體健康;第三,制定全面合理的培訓計劃,包括訓練方面、飲食方面、作息方面等計劃,從而能夠更加系統合理地提高運動員的技能,避免由于急功近利的原因,損害到運動員的身體健康。
三、結束語
我國跆拳道體育競技運動發展的時間比較晚,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須要重視跆拳道后備人才的培養,才能促進跆拳道運動的不斷發展。本文總結了目前跆拳道后備人才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解決策略,從而可以更好地指導我國跆拳道體育競技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波.陜西省競技跆拳道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J].知識經濟,2015 (08):53.
[2]孫茂君,楊娜,王麗莉.北京市跆拳道后備人才培養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 (02):19-22.
[3]尹雷,席玉寶,張俊紅,李偉,張騰飛.安徽省競技跆拳道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J].安徽體育科技,2013,34 (02):38-39+50.
[4]喻業,舒孝友.湖南省競技跆拳道后備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2,9 (06):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