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目的:探討垂體瘤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對療效、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2例垂體瘤患者,隨機分對照組1例和實驗組1例,對照組予護理常規,實驗組予循證護理。比較效果。結果: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垂體瘤疾病認知、并發癥認知和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生存質量簡表評分相似,P>0.05;護理后實驗組生存質量簡表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顱神經損傷、腦積水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垂體瘤者實施循證護理效果好,可提高認知,取得患者配合,改善生存質量,減少顱神經損傷、腦積水等的發生率。
關鍵詞:垂體瘤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療效、并發癥;影響分析
引言
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其實施是根據臨床存在的護理問題,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查找護理循證措施,實現對患者的有效護理,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分析了垂體瘤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對療效、并發癥的影響,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1例垂體瘤患者,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別。
1.2方法
對照組予護理常規,實驗組予循證護理。第一,加強患者瞳孔、神志等的觀察,觀察24h內有無異常情況。每半小時對意識障礙患者進行監測。第二,加強患者血壓、術中出血等的觀察,做好積極止血護理。第三,若患者有肢體功能障礙和瞳孔散大,需要及時給予處理。第四,術后護士操作需輕柔,以免導致顱內壓升高。第五,腦脊液鼻漏常發生在術后1周內,需要觀察患者有無腦脊液鼻漏情況,以免出現病情加重,指導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積極預防感染的發生。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保持情緒狀態良好。第六,對患者尿量和出入量等進行嚴密監測,觀察患者皮膚彈性和血壓情況,觀察有無脫水指征,避免進食含糖食物。第七,指導患者合理使用激素,遵醫給予地塞米松靜滴,觀察有無垂體危象,加強對患者入水量的控制,監測患者水電解質情況。尿崩癥。循證:尿崩癥作為垂體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因垂體后葉、垂體柄或下丘腦等在手術過程中受到損傷,使抗利尿激素的釋放、分泌和轉運受到限制,從而腎小管濃縮功能發生障礙導致,但多為暫時性尿崩,往往發生于術后10h內。護理實踐:(1)術前對術后并發癥進行宣教,讓患者及家屬有一定的心理準備;(2)記24h尿量及每小時尿量,如術后每小時尿量大于200mL,且呈逐漸增多、尿色變淡的改變時,及時報告管床醫師;動態監測血壓、脈搏,抽血查相關生化指標;(3)觀察患者神志,及時依據電解質結果補鉀、補鈉等補液處理,嚴格執行低糖飲食以避免血糖升高帶來的滲透性利尿;(4)在術后72h內未發生尿崩癥患者進行嚴密觀察。視力、視野障礙。循證:80%左右的鞍區腫瘤患者可發生一定程度的視力障礙,但大部分術后視物模糊的癥狀將得到緩解,其中少數患者可因填塞物多、殘留卒中、視神經損害及血管痙攣而發生病情惡化。護理實踐:(1)術前2組患者均行視力、視野檢查,保持術后病房的清潔及合理布局,以便術后患者方便活動;(2)伴視力障礙者留1名陪人,協助患者活動;(3)指導患者術后進行視力恢復訓練,如定時讓患者辨認指數,平時多與鼓勵,以增強其康復信心。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滿意度;垂體瘤疾病認知、并發癥認知(以百分制問卷評價,越高越好)和住院時間;護理前后生存質量簡表評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則患者生存質量越高);顱神經損傷、腦積水等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SPSS22.0軟件分析統計,卡方和t檢驗被用于檢驗計數、計量數據,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1兩組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滿意度是15(100.00),高于對照組10(66.67)。
2.2護理前后生存質量簡表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生存質量簡表評分相似,P>0.05;護理后實驗組生存質量簡表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垂體瘤疾病認知、并發癥認知和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垂體瘤疾病認知、并發癥認知和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垂體瘤疾病認知、并發癥認知和住院時間分別是96.21±3.21分、95.22±1.46分、6.21±3.61d,對照組垂體瘤疾病認知、并發癥認知和住院時間分別是82.24±3.57分、84.15±2.56分、8.41±2.52d。
2.4兩組顱神經損傷、腦積水等的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顱神經損傷、腦積水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對于臨床垂體瘤切除術患者的護理,需要注重患者并發癥的預防,提高治療效果。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其要求護理人員在確定循證問題基礎上,通過查閱有關文獻,了解常見并發癥類型和預防方法,經循證護理措施的實施,結合患者期望等,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有效解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保障患者預后。本研究顯示循證護理在垂體瘤護理中的效果確切,可提高認知,取得患者配合,改善生存質量,減少顱神經損傷、腦積水等的發生率。
結語
神經內鏡下經鼻經蝶手術是當前治療垂體瘤的重要手段,其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的優勢,獲得廣大醫務人員和患者的接受與認可。垂體瘤因其特殊的解剖結構與垂體特殊的神經內分泌功能,故術后患者并發癥較多,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主要為意識障礙、尿崩癥、低鈉血癥、腦脊液漏以及顱內感染等,可嚴重降低術后康復療效及患者生活質量。近年來,不斷有研究者表明,術后予合理有效的護理技術將可減輕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循證護理是受循證醫學的影響而產生的護理觀念,在過去的幾十年,護理學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逐漸成為主流,循證護理即是用批判性思維尋求最優護理措施,實施全面護理質量改進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黃夢菲,孟巍,唐韜.循證護理聯合艾灸對垂體瘤術后并發癥及護理療效的影響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6,22(05):116-117+123.
[2]林惠群,候世珍,楊聰,龔文玲.循證護理在鞍區腫瘤術后常見并發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工程,2015,23(06):98-99.
[3]謝彩英,杜麗群,盧祥嬋,謝朝瓊.循證護理在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內科,2015,10(04):572-573+507.
[4]蔣紫娟,張天愉,朱曉娟,等.循證護理在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3,13(25):105-106.
[5]史玉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神經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129.
[6]馬艷芳.垂體瘤術后尿崩癥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4(12):236-237.
[7]段杰,王慶珍.神經外科護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115-117.
[8]胡小萍,鄒欽,何麗艷,等.經鼻蝶入路切除垂體瘤術后并發癥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0,24(8):2033-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