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要:目的:針對糖尿病護理中的優質護理方式和護理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取某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220例糖尿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病人和實驗組病人均使用常規的藥物進行治療,在這個基礎上對實驗組病人進行優質護理,而對照組病人給予常規護理。結果:經過護理之后,實驗組糖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樣含量、身體活動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和器官功能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病人。結論: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能使患者的血糖指標得到明顯改善,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和患者滿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糖尿病;應用
1導言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常見疾病,發病率近年來有明顯上升。目前臨床對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多數學者認為該疾病的發生與遺傳存在較大關系,且男性患病率要略高于女性。當前的醫療水平還不能徹底根治糖尿病,要想提升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僅要從藥物治療上著手,還可以通過提升護理質量加以實現。本次選取我院收治的220例、經過診斷均符合糖尿病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針對糖尿病護理中的優質護理方式和效果進行探究,現將研究報告呈現如下。
2資料及方法
2.1一般資料
選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間我院收治220例糖尿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10例。年齡最大67歲,最小19歲,平均年齡(48.53±3.54)歲。按照病人入院順序隨機分成兩組,各項資料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第一,健康知識護理:糖尿病患者常存在治療依從性不高的情況,究其主要原因,是對自身疾病情況不夠了解。因此,醫護人員組織健康知識講座,向糖尿病患者仔細講解糖尿病的疾病知識,主要包括: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臨床癥狀、治療方法、護理方法、日常護理方法以及自身注意事項等,詳細向患者闡述糖尿病的病情發展以及尿毒癥腎功能衰竭的危害,鼓勵患者之間相互交流,探討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第二,進行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較長,在并發糖尿病以后,其生活質量往往會明顯降低,使其心情低落,甚至出現焦慮抑郁的心理。護理人員要耐心聆聽患者的傾訴,在充分掌握健康知識的基礎上,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主動、積極給病人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并且將日常控制并發癥以及血糖的知識傳授給病人,增強病人的治療信心,使病人自覺接受健康的規律運動、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在護理過程中對于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能夠積極配合,并且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同時向患者講解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對于治療糖尿病的意義、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誘發因素,使其了解日常進行護理的重要性。根據患者具體的血糖水平、飲食及生活習慣,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膳食計劃和運動方案,如減少其飲食中脂肪的攝入量、嚴格控制其鈉和糖的攝入量、指導其進行有規律的運動、養成科學的作息習慣等。
第三,動護理:據調查發現,人體中的能量大多數為糖類,因此,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消耗患者體內的糖,達到控制患者體內血糖含量的目的,常見的有益有氧運動為慢跑、游泳等。
第四,日常飲食干預。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評估,依據患者體重、血糖情況等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叮囑患者日常飲食要多食用富含蛋白質、低鈉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與患者家屬進行良好溝通,促使其可監督患者。
2.3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實驗研究過程中所收集和整理的所有數據輸入到計算機中,再通過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和處理,記錄處理結果。
3結果
兩組病人護理前后血糖控制情況比:通過對兩組病人不同時間段的血糖情況進行分析和統計后得出如下結果:對照組和實驗組的糖尿病人分別經過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之后,其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樣含量均低于護理之前的含量。相對于對照組糖尿病人的血糖改善情況,實驗組病人的改善情況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兩組病人生理健康狀況比較:通過對兩組病人生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和統計后得出如下結果:實驗組糖尿病人經過優質護理之后其身體活動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和器官功能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病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4結論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高發于中老年人群。其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癥狀有兩種,一種是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另一種是缺乏無力,過度肥胖。糖尿病若不及時控制治療,患者會由于長期高血糖引發視網膜病變、腎病、口腔潰瘍等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該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上升。糖尿病患者臨床多需要通過藥物治療,以便延緩疾病的進展,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因糖尿病的病程較長,且需要較長時間接受治療,因此患者極易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種種負面情緒,從而導致治療無法順利進行,影響治療效果。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不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到自身所患疾病的基礎知識,促使其可調節自身情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診療工作,自覺規避生活中以及治療過程中存在的注意事項,提高治療效果,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此外,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不同的是,常規護理僅僅是按照流程對患者進行基本的護理,沒有進行系統性、針對性的管理,而優質護理的優點在于在入院、治療到出院期間,都對患者進行妥善的安排和管理。護理人員在住院期間與患者保持積極的溝通,對患者本身生命體征要進行記錄,進而與醫生進行疾病信息的交流,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同時讓患者了解治療方案和護理方案,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任度。向患者提供一種高效率、科學化的服務模式。由于患者對糖尿病及并發癥的危害程度了解程度不夠,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病情的逐漸加重或者不能夠及時進行診治,使病情惡化危及生命健康。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疾病知識的詳細教育,增加其自我檢測的意識,指導患者日常正確的生活方式。患者在患病期間血糖過高,對糖類食物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患者應當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這是因為攝入纖維素可以降低餐后的血糖水平,加強營養物質,要增強自身的體質。患者在患病期間,生理上受到疾病的折磨,繼而造成心理上可能會出現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因此,離不開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始終保持耐心與患者進行日常溝通,進一步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對于改善病人生理健康狀況以及血糖控制情況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曉琴,牟行蓉.對糖尿病足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觀察[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06):179-180+183.
[2]劉慧麗.優質護理應用于糖尿病的研究[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8,14(02):16.
[3]王瑞娟,陳新宇.優質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0):210.
[4]柯亞君,王麗,戢冰冰,歐陽志萍.優質護理應用于糖尿病護理中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2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