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敏
1 緒論
1.1科研項目成本中固定資產使用費的概念。
固定資產使用費是指在項目研究開發過程中直接使用固定資產而發生的費用。根據規定,科研項目的核算成本由設計費、材料費、外協費、專用費、試驗費、設備費、工資費和管理費8個明細項目組成,其中設備費核算范圍完全對應項目計價成本的固定資產使用費,本課題將固定資產使用費和設備費2個名詞等同使用。
1.2固定資產使用費核算存在的問題。
設備費、工資費和管理費為項目成本中的間接費,項目單位一般采用分攤或計提的方法核算。在審計實踐中,對工資費、管理費有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控制標準,但對于設備費,經費管理辦法中沒有對分攤基數及分攤辦法有明確的標準,同時由于在成本預算及支出中占比較低,設備費沒有引起項目評審及審計人員足夠的關注。隨著項目審計的不斷深入和管理的精細化,固定資產使用費對科研項目成本的影響應納入審計考察的范圍。
1.3課題研究的樣本、研究方法及要解決的問題。
課題研究的樣本為2016年至2018年中心承擔審計任務,我們擬通過統計的方法,找出設備費在項目成本預算、實際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分析提出最佳控制比例和對成本支出的影響,擬從固定資產使用費對科研項目成本的影響的角度出發,以期對規范固定資產使用費的列支進行研究。
2 固定資產的現狀分析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固定資產具有價值大、使用周期長等特點,其價值在各單位資產(資本)中占比較大。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等會計制度的規定,需要在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的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以反映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合理損耗。因此,固定資產的折舊對科研單位的成本分析、成本預算、資產重置計劃、稅款繳納和現金流量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此外,固定資產是科研單位完成科研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單位完成科研任務和物質生產的保障。因此,規范科研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單位的經濟效益。
2.1固定資產的特點。
(1)固定資產既有用預算和國家專項技改投資購置的,也有自行購置的;
(2)固定資產的專業性很強,很多只能服務和應用于某一特定領域或環境;
(3)固定資產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較快,且對設備的精密度要求較高;
(4)固定資產的價值相對較高,生產經營用和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同時存在。
2.2固定資產的折舊體系不規范。
科技產業通常是高技術產業,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利用的固定資產往往賬面價值較高。然而,一些科研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核算體系并未經過合理科學的設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所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式采用一刀切的核算方法。目前,很多企事業單位采用的折舊方法為直線折舊法,每年所有的儀器設備按照固定資產原值的5%計提折舊。雖然這種核算方法比較簡單,但是所有固定資產一味的采用相同折舊方法并不能反映單位固定資產的真實情況,特別是高科技儀器設備因技術進步導致的價值損耗,因而不符合會計核算穩健性的原則;第二,對固定資產減值狀況進行準確反映還具有較大的難度。目前科研單位的固定資產持有量非常大,但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因此單位對固定資產的減值情況相關信息搜集難度不低,對其減值情況的判斷具有較多的限制。
2.3固定資產配置低效。
科研單位因其科研屬性,常存在重視固定資產的購置而輕視了固定資產的后續管理、重復購置、利用率偏低等問題。比如一些科研單位為了申請到更多科研經費,在申報項目時并沒有做好項目的預算和固定資產的清查工作,導致單位的重復購置現象嚴重,一方面浪費了國家的資源,另一方面使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混亂,降低效率。
3 固定資產使用費案例分析
3.1案例分析綜述
本文抽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進一步調研。少數單位將國家財政資金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所產生的折舊費用分攤計提入國家批復的其他科研項目中,造成重復列支固定資產相關支出的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在固定資產使用費計提方面,樣本中全部的單位都選擇了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絕大多數單位采用按月計提,部分單位按年計提。儀器設備使用費,每年按原值的5%計提;房屋建筑物使用費,每年按原值的2%計提。
將固定資產使用費分攤入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大多單位使用工時比例法分攤,將科研所用工時占總工時比例作為分攤基礎。部分單位使用工資比例分配法或收入比例分配法將固定資產使用費在科研項目和非科研項目之間分配。
3.2案例統計分析。
科研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下稱:科研收入占比)反映出一個單位對科研項目的依賴程度。經分析,科研收入占比與設備費占比存在著正相關非線性關系。由此說明,科研項目承擔的比重越大,耗用固定資產越多。不以科研項目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單位,其固定資產使用費大多分攤入非科研類項目,符合調研的預期假設。
進一步將分攤入某科研項目的固定資產使用費分解為“由國家投資的固定資產產生的使用費”(下稱:“國撥折舊”)和“自籌固定資產產生的使用費”(下稱:“自籌折舊”)。經被調研單位反映:因固定資產眾多、年限較長,區分難度較大,難以保證數據的絕對準確性。但是,就以獲取的數據來看,可以滿足我們對上述問題的分析。
在收回的調查樣本中,部分項目中列示其固定資產使用費的構成中包括國撥折舊,本文從“硬科學”和“軟科學”兩個項目類別出發,分析如下:
上述分析囿于樣本量限制,雖無法代表全部現狀,但也同樣可以反映出:國撥折舊在科研項目固定資產使用費中占比較高,平均達61.66%。其中,軟科學項目中國撥折舊的占比為64.82%。但是,我們看到在硬科學項目的固定資產使用費中,國撥折舊的占比也同樣很高。
4 研究結論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固定資產使用費占項目成本的不超過4%,7%以內應視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