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少瑋 李欣宇
摘要:由于文化傳統、歷史風俗、宗教信仰、法律政策、社會制度、歷史淵源、倫理觀念、價值取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國在收養方面的規定都是地域色彩濃郁,因此存在種種有待解決的法律沖突,這也影響了涉外收養制度的發展。我國已有關于涉外收養的較完備的國內立法,并且加入涉外收養的國際公約,但是關于涉外收養的法律適用仍有欠缺之處。本文從我國涉外收養法律適用的法律沖突及現狀,分析出其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出關于完善涉外收養法律適用的建議。
關鍵詞:涉外收養;法律適用;法律沖突
一、收養的法律基本問題
(一)收養的內涵
收養屬于親屬制度的一種,根據相關法律條文的解釋,收養是通過法律程序創設父母子女關系的一種制度,收養人和被收養人之間并沒有血緣關系,而是由法律賦予的一種親子關系,法理上稱為擬制血親。英語中對收養的表述為“adoption”,有選擇他人自己家中作為親屬的意思。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中對收養的含義的解釋,都體現出一種成人本位,并沒有將兒童置于收養概念的中心。
(二)涉外收養的內涵
收養包括涉外收養和國內收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活動的范圍頁逐漸擴大,各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收養關系開始跨越國界和地區,即形成了涉外收養關系。
涉外收養也稱為跨國收養或是國際收養,即含有涉外因素的收養,它不同于國內收養,國內收養主要是收養人于被收養人屬于同一個國家并且收養行為是在其共同的國家內進行的收養,不含任何涉外因素。
二、涉外收養的法律沖突和適用的原則
(一)涉外收養的法律沖突
由于各國規定不一,產生的法律沖突表現為涉外收養的成立條件的法律沖突,記憶在涉外收養的效力方面和解除方面的法律沖突。首先,從成立要件來說,包括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實質要件是指收養關系雙方年齡、身份記憶意思表示等實質內容,而形式要件是指登記、公證等程序內容。其次,涉外收養的法律效力實質成立收養關系對于關系雙方是否有所影響。再次,涉外收養的解除關系指收養關系的解除對于雙方的影響如何。
(二)涉外收養法律適用原則
在涉外收養的準據法定位中涉外收養法律適用的原則意義重大。其中包括兒童利益原則、統一原則、分割制原則、最密切聯系原則等。
三、我國涉外收養法律適用的現狀及不足
(一)我國涉外收養法制度適用的現狀
1.立法上從無到有。早期我國民法對涉外收養的法律適用沒有規定,在法律適用上一度出現了空白。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制定的收養法自己中規定了外國人獲得其所在國同意后,可以根據中國收養法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在外國人在中國收養子女實施辦法中也做了相關規定。以上的收養法及其實施辦法都主張重疊適用中國法和收養人屬人法。因此,中國關于涉外收養的法律適用有了規定。中國關于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最新立法時2011年生效的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該法對涉外收養作了詳細的規定。
2.法律適用從單一到更加靈活。收養法及其實施辦法把涉外收養關系看作一個整體,規定涉外收養關系適用中國法及收養人的屬人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運用分割的辦法,把收養關系分為三個方面,分別規定了不同的法的選擇方法。
3.法律適用范圍和連結點表述從模糊到明確。收養法及其實施辦法就適用范圍表述模糊。收養法規定的時外國人在中國收養子女,該規定是僅僅指外國人在中國境內收養中國兒童還是也可以收養外國兒童,不可得知。實施辦法規定的是外國人在中國境內收養中國公民的子女適用該辦法,由此可見并不包括在中國境內收養外國兒童。
(二)我國涉外收養法制度適用的不足
盡管我國涉外收養法律適用制度有所完善,但是我國的國內立法仍有不足。以下是其不足方面:
我國涉外收養模式的單向化。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21條規定外國人可以在中國收養子女??芍谖覈贿m用于單向的涉外收養的情況,而忽視了也存在雙向的涉外收養。
四、對我國涉外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議
(一) 完善雙向涉外收養模式。我國應增加中國人收養外國兒童的相關規定,完善相關的法律適用,具體參照已有的法律適用模式,以最大的保護兒童利益為基本原則,多方面的保障收養關系雙方當事人的各項權益。(12)
(二)簡化收養程序。對涉外收養程序的簡化并不是減弱對涉外收養的監管,而是將u必要的程序精簡,例如:被收養兒童資格的審查、先簽訂委托收養協議再簽訂收養協議等,從而更高效地推進涉外收養程序的進行。
參考文獻
[1]楊大文.親屬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劉仁山.國際私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
[3]胡丹鳳.涉外收養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2.
[4]李想.我國涉外收養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5]李雙元、歐福永.國際私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6]余先予.沖突法資料選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7]劉春燕.我國涉外收養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
[8]李曉娟.涉外收養法律適用問題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7).
[9]呂曉偉,王文釗.監視居住法律條款的法律適用及思考[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5).
[10]蔣新苗,現代收養法趨同化取向[D].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6)
[11]史尚寬.親屬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3]摩爾根古代社會[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
[12]蔣新苗.國際收養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015.
[13] 李雙元中國與國際司法統-化進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14]王鐵崖.國際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15]禹沛衡、賈平.北美與歐盟性取向立法概況[M],青島:福特基金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