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的知識產權事業一步一步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大發展、大跨越、大提升。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一條依托知識產權保護引領創新經濟、品牌經濟和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大道通途正逐步鋪開。
知識產權不僅讓一些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形成新的優勢,在一些戰略性新興領域,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知識產權助推產業發展的貢獻更是功不可沒。如今,知識產權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引導創新、優化結構、高效配置創新資源、協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已在17個園區、13個行業協會和115家企業開展了專利導航試點工作,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國家戰略性新興領域,已組建了91個產業知識產權聯盟,通過綜合運用市場信息、專利分析等手段,掌握行業知識產權布局和競爭態勢。此外,有關部門還制定了知識產權重點支持產業目錄,聚焦前沿技術,推進轉型升級。
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的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較2013年排名35位整整提高了21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2013年至2018年,國外申請人在華申請發明專利累計超過79.8萬件,年均增長3.9%;申請商標累計超過108.8萬件,年均增長10.5%。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已連續8年位居世界首位,商標注冊申請量連續18年位居世界第1位,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和通過《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提交的商標申請量,已經分別位居全球第2位和第3位。
所有這些都充分表明,中國作為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唯一進入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30名的國家,不僅在多個領域體現出明顯的創新實力,更以其崛起的創新潛力和突出的創新投資回報率,在突破高收入經濟體與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間創新障礙中提供動力,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保護效果、運用效益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開啟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新時代。
如今,如何有效地推動知識產權服務經濟發展,引領產業轉型,更好地發揮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既是當前我國加快實現由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關鍵一環,也是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亟待破解的核心問題。
新的時代,作為知識產權人,需要順應時代發展,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道路,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國際貿易的“標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等多重作用,讓知識產權有力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為高質量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活力。
本刊編輯部 李姍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