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霞
摘要:中國企業走出去,文化是軟肋。廣西企業要想走進東盟,在東盟地區扎根壯大,就必須解決好走進東盟跨文化融合這一問題。本文分析企業走進越南在文化融合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建議。
關鍵詞:文化融合 ?廣西企業 ? 越南
一、中資企業走進東盟的合作背景。
中國—東盟交通便利,經貿互補性強。雙方企業有著山水相連的合作區位優勢,來往方便。中國產品的性價比優勢明顯,符合東盟國家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水平。中資企業通過在東盟設廠生產的產品銷往有關其他國家,能充分利用東盟有的國家獲得歐美提供的貿易普惠制;中美經貿摩擦,另外歐盟國家對中國的個別產品設置了關稅壁壘而對東盟沒有;東盟與有的國家(如日本、印度)實施了自由貿易協議,而中國還沒有與日本、印度簽署此類自貿協議;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2018年12月30日開始生效,CPTPP里有四個東盟國家(越南、新加坡、文萊和馬來西亞)而中國不在其列。
此外,“一帶一路”建設和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正在有機結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經開始升級,相互更大的開放了市場。而東盟有些國家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有投資優惠政策。因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走進東盟,尤其是越南。越南被稱為是東南亞的投資熱土。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在對全球190個經濟體進行營商環境排名中,越南營商環境排名由2017年的第82名上升至第68,上升14個排位。2018年5月,中國廣西—越南經貿洽談會在越南河內舉行,洽談會共簽約64個合作項目,總投資19.6億美元。100多家廣西企業帶來近200個投資合作項目涉及資源開發、農業種植加工、農機制造、汽車及零配件、制糖等方面。廣西借助毗鄰越南優勢,近年來加密與越南經貿合作。廣西在越南-中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框架中發揮重要作用,越南連續17年成為廣西最大的貿易伙伴。
二、廣西企業走進東盟在文化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
中國企業走出去,文化是軟肋。廣西企業要想走進東盟,在東盟地區扎根壯大,就必須解決好走進東盟跨文化融合這一問題。新時代下,廣西企業在東盟投資日益增多,多元文化理解的必要性和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越發凸顯,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意味著直接經濟效益,決定廣西企業能否成功走進東盟。因此,對廣西企業走進越南的跨文化融合研究,為廣西企業走進越南提出建議,將有利于廣西企業扎根越南,從而走向東盟,擴大海外市場。
企業走進越南在文化融合方面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是獲得的越南當地商務信息不豐富,商務渠道過窄,制約了投資或貿易效益。中資企業對越南的市場動態、行業規劃、發展政策等信息缺乏了解,信息渠道不通暢。一些中資企業在越南的商務渠道有限,認識的商務伙伴不多。有的中資企業在越南遭遇不透明、不穩定的投資政策,甚至面對貪腐、行政效率慢等問題。
二是不了解越南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企業尚未做到入鄉隨俗。簡單照搬本企業文化和在國內市場營銷成功的經驗,不重視本土化經營。有些中國經營者存在暴發戶、優越感心理,既不入鄉隨俗也不遵紀守法,有時靠行賄來打理通關,在投資數額上夸??诙詈蟛粌冬F,過分重視簽約儀式、慶典活動等形式化活動,高調張揚,少數中國人在越南的言行破壞了中國形象。雖然中國投資可以改善當地民生、有助于當地經濟增長,但越南仍有一些民眾和企業不愿意看到國外產品占領自己國家的市場,擔心受到“經濟侵略”。大張旗鼓的形式化宣傳活動既會招來競爭者又會引起當地一些民眾的反感,最好是“只干不說”。
三是價值觀念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存在差異。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越南仍屬于經濟欠發達國家,在東盟國家中排名第六。近年來,中越兩國經貿關系日趨緊密,雙邊貿易額始終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但是,中越貿易逆差也在不斷增加,越南媒體稱之為“越中貿易嚴重不平衡”??梢钥闯?,越南群眾和媒體,關心的是在中越經貿合作中,越南是否為受惠國,而不僅僅是中越經貿合作的增長速度。
四是西方媒介的沖擊。在越南,西方國際基于某種政治目的,利用文化媒介的手段丑化中國,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試圖影響越南對中國的看法。西方媒介的不同視角解讀,影響中國與越南文化的合作與交流。
三、廣西企業走進越南的文化融合對策
(一)了解和推進文化融合。幾千年來,越南與中國文化相通,廣西沿海沿江沿邊,與越南陸海相連。中越文化融合具有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與越南存在現實的文化差距。文化傳統包括風俗、習慣、宗教和語言等因素,文化的影響體現于一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工作風格、風俗習慣、社會的價值、法律制度等。
2018年,一項針對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對中國文化認知的調查顯示,在97篇關于中國文化的報道中,正面報道61.9%、中立報道33%、負面報道5.1%。相對于政治、經濟等敏感性話題,文化話題更容易在主流媒體上進行傳播,這也和受訪者對中國文化形象整體認知在一定程度上有關聯。調查顯示,本科以上高學歷人群對“中國文學作品”“中餐飲食”“中國儒家思想觀念”這三個因子都表現出較高喜好度。在國際貿易中,文化差異越大,交易成本越高,如果雙方能達成共識,雙贏區會出現,雙方從交易中都能獲得利益。
(二)履行社會責任,促進文化融合。企業除了在當地社會追求價值,也要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作為價值追求之一。越南龍江是商務部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工業園,也是越南第一個中國獨資的工業園區、目前中國在越南建成的最大規模工業園區,該園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當地社會發展。到目前為止,工業園的企業社會價值,體現在直接為當地勞動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0000 個,通過就業培訓,使當地勞動力素質全面提高。截止目前,共計捐助各項公益事業資金總額超過140 億越南盾(約65 萬美元),項目包括維修民生路橋、疏浚當地民生河道、
(三)增強屬地文化建設和企業各項管理規定并周知全體員工。為員工提供了較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穩定性。倘若企業發生集體勞動糾紛,通常因并未制定公司管理規定,造成勞資雙方各執一詞之情況,需為健全整體企業人事管理制度,中資企業應參考越南勞動法令,制定企業人事管理規定,并依規定向各地勞動主管機關報備后,也可作為日后糾紛時作為參考依據。
(四)構筑媒體通道,做好媒體公關工作。近年來,部分越南媒體考慮自身立場或不查事實,對中資企業在越經商的行為進行歪曲報道,嚴重影響了中資企業在越南的形象。因此,跟媒體打好交道非常關鍵, 中資企業應當聯合起來,加強與越南媒體的溝通與聯系,建立穩定的媒體通道。與此同時,越南中商會也應與中資企業一起,建設好網站,共同發聲,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參考文獻:
1.郭映珍,劉慶,“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東盟文化融合的探究,東南傳播,2019年。
2.裴春梅,文化對越南國際經濟合作的影響研究,2016年。
3.古小松,越南文化的特點、發展趨勢與中越文化交流,文化軟實力,2018年。
4.部分東盟國家經濟增長數據出爐,中國貿易報,http://ccpit.nanning.gov.cn/mcxw/jmdt/t1588432.html
5.中國東盟博覽會網站信息
http://www.caexpo.org/html/2019/trends_0109/232112.
6. 環球網、鳳凰周刊等網站
https://www.guancha.cn/Neighbors/2014_05_14_229635.shtml
7.申雪鳳,中國文化形象在東盟國家的傳播認知分析——基于對東盟六國調研,廣西社會科學,2018。
8.翟慧霞,黃傳斌,2017年度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分析報告——以東盟六國為調查對象。
9.謝卓華,西媒體對東盟信息傳播能力研究(萬方)。
基金項目:
本論文為2019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新時代下廣西企業走進東盟的跨文化融合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