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摘要:結合高校校園綠化的普遍現象,探討了校園綠化初步規劃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建議。探討了高校校園綠化管理的特點,問題和發展方向。本文的目的是表明校園綠化應根據高校的特點進行設計,并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以更好地實現校園綠化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校園綠化;大學建設;管理工作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校園環境是學校精神和文化的反應,同時也是人們了解學校最直接的方式,隨著高校人數的不斷增加,對于校園綠化的管理也成為了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大學綠化校園綠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等教育機構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重大科技文獻知識的儲存和傳播領域。高校校園綠化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師生的工作和生活經歷,在校園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1生態功能
高校校園綠化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之一就是生態功能。對于高校而言,人口密度往往非常大,很多的師生在一片區域生活學習,這就會讓他們所處的環境壓力特別大,而合理的綠化將會很好的改善學校的生態環境,比如可以很好的凈化空氣,減少周圍的噪音,使得可以為師生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氛圍,從而讓學校的教育工作變得更加的順利。也可以說,環境教育人們,默默地滋潤著人們。
1.2景觀功能
合理的校園設計和綠化也可以改善學校的美感。通過在校園內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可以創造出不同季節的風景,使學校的師生們獲得美好的體驗。一個好的景色可以讓身處在其中的人們得到放松,同時也可以讓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的美好,使得師生有一個好的心理狀態,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景色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同時還可以增加師生對生活的熱愛。另一方面,校園中的樹木也是學生歷史的見證者,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三、校園綠化的規則
3.1重視整體布局,配合學校的整體規劃
總的來說,校園建設一直處于整個校園規劃的初期,目前學校內各類建筑和功能區已經形成,校園綠化的分布主要是在校園的基礎上校園環境設計美化,因此,校園綠化比較大,所以在校園綠化中,要配合學生的整體規劃,高度重視整體布局,并從細化合理的綠地規劃和植物入手。
3.2以人為本,符合使用要求
相對而言,高校學生和教師的密度相對較大。在開展綠地規劃之前,要充分了解師生的利益和要求,注重區劃功能,在開展綠化工作的過程中盡量滿足大多數人的審美要求。
3.3綠化應符合自然和當地條件
對于高校來說,校園面積比較大,不同地區的地形特征和土壤條件也不同。在校園綠化工作中,要根據當地情況調整措施,適應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條件,選擇合理的種植植物,充分發揮地形優勢,營造褪色的葉子和鮮艷的花朵景觀,從而可以讓老師和學生充分體驗自然景觀的美麗和樂趣。
四、高校的綠化管理工作的弊端
4.1建設前未能結合高校形勢
高校校園景觀建設過程中,不采取挖掘,突出高校的文化內涵。植物種類的使用,削弱了校園綠化的環境特征和景觀意境,校園綠化有時會復制一些景觀,只是簡單的將綠色植物填充在校園中,沒有整體計劃和長期安排。一些早期的過度設計和建設特別強調追求高標準理想化,不考慮大學本身的需求。結合校園的原始景觀,校園的特色文化不足以形成一定的風格或創造一些文化底蘊的景觀。一般來說,它沒有結合原始景觀和當地環境形成特色景觀,也沒有與大學本身相結合,使綠化工作在精神上起輔助作用。
4.2后期缺乏專業技術人員
管理和維護一般由物流管理部門管理,但是,物流方面往往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綠化管理主要由原管理人員,衛生人員或相關人員管理。但是,綠化管理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許多植物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管理。因此,有時管理者會盡力而為,但缺乏相關知識無法取得好成績甚至適得其反。
4.3重型施工和輕型維護
“施工三點,管理七點”是對于綠化的描述,必須防止“重建”現象。但是,大多數大學對后來的綠化管理投入很少。許多珍稀花卉和樹木都愿意投資種植,但未能注意其后期的維護。許多樹木自由生長,沒有注意修剪,導致許多樹木未能形成良好的樹木形狀。也沒有對相應的植物進行修剪使得嚴重影響它們的生長;灌木留下自由生長,死枝和高密度的枝條未及時修剪。沒有對相應的草坪進行及時的處理雜草,使得對于植物的生長早成影響,同時景觀效果也不甚理想。在后期,水,肥料,病蟲害的管理不到位,導致許多植物的生長減弱甚至死亡。
4.4無法規范綠化數據管理和備案制度
綠化規劃和建設中的設計理念不健全,綠化工廠初期登記備案,植物數據增加和減少,移植過程中的景觀改善,這些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記錄,使得可以在處理的時候有明確的數據最為依據,而后來的管理人員無法把握設計師的初衷,從而無法把握未來的景觀推廣方向。
五、高校綠化管理相應的措施
5.1有針對性的設計特點
大學綠化綠色高校應具備校園景觀特色,而不是只是將剩余的空間填滿,高校所要做的就是通過對綠化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使得可以充分的體現學校自身的形象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同時可以讓身處在其中感受到安全,快樂,充滿積極的氛圍,從而增加對他們的吸引力,也可以在更多層面上增強參與和社交互動。 “以人為本”的校園綠化,應樹立景觀設計配置的理念是服務,如,建立涼亭,開放適合戶外場地,為學生學習裝飾休閑小凳子遮陽花園,休閑椅,庭院,建立特色景觀,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果等。此外,要創造獨特的景觀,使得大學的本身特點能夠得到充分的額體現,形成大學的品牌效應。
5.2引進高校綠色管理專業人才領導
高校重視校園綠化管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這對高校校園綠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和社會力量進行交流,比如說可以和有關的專家來討論學校綠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相應的改進,從而讓學校得到得到更好的發展。造林工作應按既定目標分階段,逐步進行。另一方面,從大學本身,盡可能安排具有園林綠化人才管理的專業知識,或定期對現有員工進行培訓,提高業務能力,使綠色生態實現標準化、制度化、專業化、科學化。
5.3加強大學校園綠化效果
關鍵在于普及維護管理知識,掌握關鍵維護技術。在一些大學,在設計和種植的早期階段進行了大量投資,但是維護和管理的后期階段并不到位,并且無法實現預期的綠化和美化效果。所以,對于綠化的保護工作要有足夠的重視,科學的對于綠地進行保護,同時根據植物的特性來施肥澆水,從而形成定期的日常管理規范。及時預防和控制病蟲害,每年至少噴灑325次殺蟲劑,以防止昆蟲和細菌滋生。對于疑難病蟲害,我們應該及時咨詢專家或相互溝通,找到正確合理的解決方案。在維護和管理的同時,應及時發現,砍伐和破壞病弱植物,以消除隱患,確保校園內各種植物的健康生長。只有當植物生長良好時,它們才能為所需的綠化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
5.4規范化管理和建立完善的體系
加強校園綠化產業高校的建設和管理要做好校園綠化工作的管理,不僅要提高專業管理能力,還要進行規范化管理的建立和建立體系。在保護過程中,應根據植物生長的季節特點進行管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日歷,使整個保護工作能夠定期進行,有計劃地進行。根據植物生長規則和工作日歷科學安排工作。最好將校園綠地的行政責任分為人,完善量化評估內容。在文件管理方面,有必要繪制一份準確的校園植物分布圖,為后續的校園綠化管理留下詳細和可驗證的數據。多年來種植的樹木應對應檔案設置號牌,并建立文本檔案。
六、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水平的提高,大學教育的發展,對于高校綠化的質量也在不斷地增加。所以高校的綠化要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來進行科學的綠化管理。讓師生可以在綠色校園,人文豐富的亭臺樓閣,走廊,通往幽靜的空間蜿蜒的小路上,悠然自得,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放松身心,徘徊于知識的海洋 - 這是大學校園應該具有的綠色空間景觀和人文景觀,也是大學校園綠化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卓森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低碳世界,2015(1):22-23.
[2]范智昆,陳誠.園林綠化工程管理的幾點思考[J].花卉,2017(12):62-63.
[3]徐宜通.加強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幾點思考[J].大陸橋視野,2015(2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