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雨桐 崔迪
摘要:隨著黨中央、國務院推動有關“互聯網 +”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各行各業積極尋求互聯網應用新需求、新形式、新業態,從實體經濟到數字經濟,從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從經濟領域到社會領域,“互聯網 +”與各行各業融合的成果日新月異,由此對傳統財稅服務所帶來壓力和挑戰,對“互聯網+”財稅財稅服務的發展現狀進行探討,并對具體發展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財稅服務;信息化
一、“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是一種新經濟形態,即是要充分發揮在生產要素配置中互聯網的優化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高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生產力,形成更加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互聯網+”計劃將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新興業態,打造新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促進國民經濟的提質增效升級。
二、我國發展“互聯網+”財稅服務的背景簡介
“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趨勢,財稅服務必須要緊跟時代的腳步,主動迎合“互聯網+”,建立“互聯網+”財稅服務的新思維。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 年)》明確指出,統籌利用現有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各類資源,優化資金配置。即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小微企業的財政支持。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跨界、融合、創新性產品和服務享受軟件產業稅收優惠等政策。
三、我國“互聯網+”財稅服務的發展現狀
全國已經有政府和部門與互聯網企業在財稅等方面開始有了合作,并且以實現完善征管、組織財稅收入、提高財稅服務質量效率為目標。自 2013 年國家稅務總局等四部門將京東集團作為電子發票應用試點起,電子發票已在電商、物流等十幾個行業普及推廣,已經在全國廣泛使用。電子發票開票簡單,便于自動對賬、增值稅發票認證,有效地解決了納稅不規范的問題,也有利于營造誠信經營的良好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局面。許多大型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 +財稅”改革中不斷創新,阿里巴巴集團以平臺的巨大效應帶動振興實體經濟,極大的拓寬稅基創造新稅源,2017 年,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合計納稅 366 億元,平均每天納稅 1 億元,更帶動生態上下游納稅超過 2900 億元。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了網上辦稅一體化平臺——微稅平臺,以增值稅的稅務業務為核心,提供增值稅發票、網絡辦稅等稅務及擴展應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提供各種企業信息化應用和服務。北京大賬房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大眾創業在線云平臺,為小微企業、代理記賬公司提供財稅服務。
四、我國“互聯網+”財稅服務存在的問題
1.稅務師事務所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聯網+”計劃建設前期投入資金大要求高,而 90%的中小型稅務師事務所資金不足、技術不高、建設“互聯網+”的能力弱,而且信息化程度嚴重滯后,所以建設“互聯網+”財稅服務是對中小型事務所的挑戰。
2.傳統財稅服務效率低,適應性差。“互聯網+”是開放共融的,只要有想法、有能力,就能夠發揮“互聯網+”的重要價值。在“互聯網+”這一巨大浪潮下,傳統財稅服務若依然一成不變,止步不前,那么其必將會遭受到嚴重打擊。
3.“互聯網+”要求稅收管理的水平要上升新的臺階。納稅人唯一識別號的實現、紙質發票逐漸無紙化、“互聯網+”帶來的業態重組等問題還亟待解決。稅務機關及傳統行業均面臨著挑戰和壓力。
五、“互聯網+”財稅服務的發展措施
在“互聯網+”這一大趨勢下,財稅服務面臨著許多困難。在應對這些困難時,應做好以下發展措施。
一是要樹立“互聯網+財稅服務”這一新思維。思維決定行動,只有在心理上接納“互聯網+”這一新思維,才能以嶄新的姿態去擁抱“互聯網+”。建立“互聯網+”財稅服務之前,應該正確認識“互聯網+”對稅收管理、納稅服務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通過“互聯網+”的思維,促進傳統財稅服務的創新,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激發財稅人員擁抱“互聯網+”的熱情。二是推進財稅信息化建設。財稅人員要積極引導納稅人廣泛通過網上辦稅,然后在用好傳統納稅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網上辦稅服務廳,推動移動納稅客戶端的開發、進一步完善自助辦稅服務終端設備的功能,為“互聯網+”財稅服務奠定堅實牢固的基礎。稅務機關和事務所則應當以移動終端為載體,豐富納稅服務的內容,積極倡導掌上辦稅。不僅如此,還要善于總結以往財稅信息化建設的經驗教訓,不走彎路,加快財稅信息化建設的步伐。財稅人員應積極順應時代的潮流,主動學習信息化管理,在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同時,做好財稅信息化建設。
三是創新財稅服務模式。“互聯網+”財稅服務不只是將互聯網與財稅服務簡單組合,而更多是財稅服務通過互聯網融合、平等、開放的特性,通過信息和數據的轉變為創新財稅服務模式提供新的動力。財稅服務的創新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財稅服務要以納稅人為中心,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針對用戶的需求去設計產品。財稅服務還可以嘗試建立新模式,例如將專業服務資源外包等。
四是具備開放性。 “互聯網+”的重要特征是大數據和云計算,“互聯網+”財稅服務與傳統稅務系統相對封閉的信息不同,它是具備數據共享的平臺。在保護好納稅人隱私和國家機密的前提下,大數據的建設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注重信息的共享與交流。
五是做好人才培養。“互聯網+”財稅服務不光依靠互聯網,更是以人為中心,打造“互聯網+”的新型人才。不僅要積極得引入社會力量,尋求外部合作,而且要更加重視培養和使用信息技術人才。注重信息技術人才的梯隊化成長,尤其是在一些核心的領域,我們要打造自己的專家團隊。“互聯網+”財稅服務不僅需要宏觀視野和微觀知識兼備的高端人才,更需要兼備財稅知識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韓翠.“互聯網+”政府財稅治理創新改革初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09).
[2]周雙潔.企業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12).
[3]丁蕓. “互聯網+財稅服務”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N]. 中國稅務報,2016-04-01(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