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惠
摘要: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使我國快速進入現代化發展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科學化、實踐化與特色化發展,是與中國國情相符合的創新成果。在民族地區推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路徑。在當前大數據時代,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傳播面臨著諸多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路徑
引言
我國經濟建設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離不開國家經濟的支持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局面。波瀾壯闊的中國共產黨奮斗史,是一部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上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立足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不斷總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史。
1大數據時代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面臨的機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需要及時了解時代的發展動態與社會的現實需求,而大數據的發展正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帶來了充足的現實信息依據。第一,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實現的主體不斷擴大。任何思想理論都來于實踐,而其價值的發揮也要歸于實踐,指導實踐,指導實踐的基礎則需要傳播推廣理論思想。在民族地區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讓馬克思主義真正在民族地區推廣開來。民族地區發展較為落后,思想封閉,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則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民族地區的傳播推廣提供了廣闊的傳播發展空間,奠定了充足的信息基石。同時,更擴大了理論的傳播主體,人人都可稱為信息的傳播者,理論的代言人。在大數據面前,大家平等地享有貢獻、分享、傳播的平等權利。大數據時代下,人們之間的信息連接更加緊密,數據之間的碰撞激發有更多的可能。大數據在彰顯并傳播著信息,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也可以被數據化、廣泛化、大眾化傳播,從而更好地指導社會實踐與民族地區的發展。第二,促使馬克思主義在傳播推廣上擁有更充足的信息量。馬克思主義在指導地區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首先在地區內部進行傳播推廣。在這個傳播推廣過程中,既是顯性也是隱性,其中顯性傳播是對馬克思主義論著的直接性傳播,隱性傳播則是對馬克思主義內在精神的推廣,這里的內在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獨有的理論立場、理論精髓、優良傳統等內化因素。而在過去傳統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多是對其文本著作的理論性傳播。而真正能指導民族地區的發展的,不僅僅是馬克思的經典著作,更是其中蘊含的思想精髓。大數據時代,則可利用富媒體化的形式將文本、圖片、音視頻等網絡信息廣泛地傳播于受眾之中,這種媒體化的傳播形式,更容易深入人心。
2大數據時代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路徑
2.1憑借主流文化提高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地區的宣傳力度
我國各民族地區都擁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文化,而在當下的社會和時代中起主導作用的文化,便是“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是經過長期復雜的文化競爭所形成的,因此具有較高的文化包容性、易于獲得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易于被人民群眾大力傳播。主流文化在民族地區諸多文化形式中處于主導的地位,不斷與其他文化形式相互融合,指引著時代和社會的文化大方向。當前我國各地區的主流文化,便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憑借好主流文化,提高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地區的宣傳力度顯得尤為重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民族文化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沖擊,主流文化在民族地區的宣傳推廣無論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地區的傳播,還是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著眼于大局,大力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當下民族地區文化建設方面的主導作用,從而提升民族地區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實現長治久安,各民族地區才會穩定和諧。因此,在促進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必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發揮文化的社會導向作用。
2.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正確方向
馬克思主義是指導實踐的行動指南,而不是機械重復的理論教條,必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首要前提和原則要求就是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才能“化”得準、“化”得實、“化”得好。歷史實踐表明,立足現實國情和時代特征,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確方向,準確理解和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就順利、成果就豐富、成效就明顯,國家綜合實力得到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不斷顯現。機械僵化地理解和對待馬克思主義,以主觀主義、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指導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迷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前進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就會犯“左”或“右”的錯誤,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就會受到嚴重損失,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明顯改善和較快提高,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和顯著體現。
2.3建構話語體系,提升傳播成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傳播,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下的社群話語體系特征,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將話語體系的落腳點放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上,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和少數民族現實生活的聯系。構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體系的關鍵在于使用接近少數民族大眾生活形式的生活化語言,形成生活化話語體系,將傳播重點放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此外,還要結合當前的時代化語言,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網絡語言有機結合,努力改變以往馬克思主義理論晦澀難懂的現象,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話語資源,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語言形式和概念,提高少數民族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語言的接受度,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工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進一步開展。
結語
大數據時代為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辟了全新的實現空間,但是,在大數據背景下,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同時,要時刻警惕大數據中理論被扭曲化、庸俗化。
參考文獻
[1]鄧伯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語料庫的建設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
[2]韓英麗,馬超群.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大數據時代的挑戰與回應[J].社科縱橫,2017,(7).
[3]趙蘭香,郭躍軍.大數據時代馬克思主義傳播探析[J].人民論壇,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