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黃迪
摘要:生態語言學是近年來新興的交叉學科之一,是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研究語言學范疇的理論與方法論等,也有語言教師將整個教學過程生態化,分析各個生態因子之間的關系,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是從生態語言學的視角,將移動學習引入大學英語的課堂,研究各生態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構建“多元化”有效的大學英語課堂。
關鍵詞:生態語言學,移動學習,大學英語
1.前言
大學英語課程是全國高校學生必修的基礎課之一,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生態語言學角度來看,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也是一個生態系統,由學生、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生態因子構成。如何讓這個生態系統更好地運轉,成為了很多一線英語教師考慮的問題。本文試圖將移動學習引入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對教學進行重新構建,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生態語言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生態現狀
生態語言學,又叫語言生態學,是生態學與語言學結合而形成的一個全新的交叉學科,是最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新興語言學分支。它的任務是通過研究語言生態以及語言與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關系,揭示語言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目前,為學界所熟知并且廣泛認同的是Haugen模式和Halliday模式。Haugen模式即Haugen提出的隱喻說,Halliday模式是非隱喻的,關注的是語言與環境的關系,或者說語言是怎樣影響生態環境的。凡·里爾(Van Lier)將社會文化理論結合生態語言學相關原理,生態地考察了二語習得研究,為語言教學提供了新的理論研究生長點。克拉姆齊(Kramsch)從語言社會化視角將其語言習得過程延伸至多維時空的流變性,更為全面、生態地理解了語言教學觀。凡·里爾和克拉姆齊構建的語言教學生態模式,對于改變我國外語教學研究者或關注語言自身、或強調語言學習機制、或重視語言環境等片面之見有一定啟示作用,也有利于指導和理解我國英語語言教學與研究。
生態語言學認為,世界上任何語言系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置于一個與它緊密聯系,相互作用,不可分離的生態環境之中,它的產生和發展都與生態系統中的自然、社會、文化、人群等環境因素密切相關。[1]
而現如今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并不理想,所以教學效果也并不理想。首先,該教學生態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傳統的英語課堂多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沒有主動性。教學內容這一生態因子,也由于教學進度及教材制約,難以有所新意和拓展。至于教學環境,更是傳統的課堂講授,部分教師會在課上結合多媒體教學,但是在當今多數教材都配有各自的多媒體課件的條件下,多媒體教學也有些流于形式。
鑒于現今大學英語課堂生態不理想的狀況,需要一線英語教師結合實際并結合當今時代特點,思考英語教學的新出路。
3.移動學習融入大學英語生態課堂
當今社會是互聯網的時代,更是移動傳媒的黃金時代。幾乎人手一臺的電腦和手機,早已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走在時代前端的大學生群體也不例外,他們利用移動端隨時隨地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識。作為教育者要善于抓住時代與學生的特點,讓移動學習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改善原本并不理想的課堂生態。
移動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互聯網,通過手機電腦上微博、微課、APP等移動端,來進行學習的方式。該學習方式的好處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并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網上出現了大量的慕課微課資源,近年也催生出很多微信公眾號、微博授課等形式的資源。這些資源,如果被好好利用,會輔助大學英語課堂,不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根據移動學習的特點,以及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移動學習最宜被應用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兩個環節。
課前預習階段。大學英語教材所選課文都有主題,教師可根據每課的主題在網上選擇相配合的資源,可以是一個小微課,也可以是某個微信公眾號發表的文章。將該資源發送到學生群中,讓學生課前觀看。根據資源內容,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思考題,在課上的前五到十分鐘作為新課導入部分,進行課上討論。在課前預習環節引入移動學習,不但可以起到預習的效果,還會節省課堂時間。
課后復習階段。傳統的課后復習,通常是老師要求學生作相關的習題來達到鞏固學習效果的目的,但是對于大學生而言,這樣難免枯燥無味。教師可以在校園網設立專門的板塊,設計適合每課的復習題,形式可以多樣。圖片、音頻、視頻均可。從視聽說多方面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利用大數據統計,有效監控學生完成情況,也可以以此來規劃授課重點。
4.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教育也需要跟緊時代的步伐。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的必修基礎課,更要與時俱進,不能再使用枯燥的傳統教法。大學英語課堂既然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教師和學生,作為重要的生態因子,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這個生態課堂有效并有趣的運轉起來。當引入移動學習之后,大學英語的課堂生態變得多樣化和趣味化。當代大學生善于利用微博微課APP等移動端來進行獲取信息和知識。讓移動英語學習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大學英語教學也將呈現出良性的移動的生態環境中,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沈映梅.外語教學的生態語言學解讀[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12月.
[2]何湘君.論生態語言學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轉向[J]海外英語,2015年4月.
[2]謝丹.“微時代”語境下高職英語課堂生態重構探析[J]湖北校園英語,2016月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