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美拉珍 李彥葦
摘要:家政工人是一個光榮而偉大的群體,他們以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源源不斷地創造著無盡的財富,推動著我們這個社會的車輪滾滾向前。然而,家政工人的病疾傷殘是在所難免之事,為他們提供有力的精神和物質保障,讓他們在身體傷痛的時,得到幫助和關懷,早日恢復身心健康,成為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職責。本文從工傷保險保險的權利屬性,家政工人享有工傷保險權利的正當性和必要性,我國家政工人工傷保險現狀及其原因分析,家政工人的工傷保險模式方面入手談家政工人工傷保險的權利及其實現。
關鍵詞:家政工人;工傷保險;權利;實現
一、家政工人享有工傷保險權利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在我國城市的各行各業中,家政從業人員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家政從業人員這一特殊的群體,已成為我國生產領域以及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城市家政從業人員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與相關權益的保障以及他們參與的社會生產生活活動的行為給他人所帶來的生命財產安全與權益的保障,在意識形態以及立法上,存在著嚴重的缺失。
我國城市家政從業人員的組成絕大部分是農民工。有資料顯示:在近年來發生的諸多工傷事故中,他們的傷亡占傷亡總數的80%以上,最近媒體頻頻報道的空調室外機安裝事故,傷亡人員幾乎全部是農民身份的安裝工。從多起事故現場看,普遍存在著兩個問題:(l)幾乎在所有的事故現場,家政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護設施非常簡陋甚至沒有;(2)幾乎所有的受傷家政從業人員都沒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更值得關注和重視的是:(3)七成以上的家政從業人員在上崗前沒有接受正式的安全技能培訓和安全知識教育;(4)至少九成以上的家政從業人員沒有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以上所顯示的資料暴露出的家政從業人員的安全隱患在法律法規中存在著真空,具體來說,會直接帶來如下問題:家政從業人員自身生命安全以及傷亡后應得到的救濟賠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家政從業人員作業現場給他人造成傷亡或財產損害的救濟賠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我國家政工人工傷保險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一)家政工被“邊緣化”
我國工傷保險的權益主體是建立了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雖然該法規定全日制工作人員等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個人名義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家務服務員也可以作為靈活就業人員自己繳費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但這兩種保險實為所有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與勞動者權益保護沒有直接的關系。而工傷保險以勞動關系為前提,屬于勞動者基本權益保障,社會保險法未將該項權利賦予靈活就業人員,家務服務員也無參加工傷保險的途徑。
(二)家政工參保率較低
根據“家政服務綜合保險”政策,家政保險業務的家政工人沒有購買工傷保險的資格,但可由雇主購買。在我國,人們的保險意識還很薄弱。由于商業保險是自愿的,沒有法律效力,所以保險率較低。很多雇主認為,國內從事家政服務過程中遭受意外傷害,要求雇主家庭工人在工作的所有風險和責任支付所有的醫療費用是不公平的。
三、家政工人的工傷保險模式
(一)立法確立模式:修改勞動法,將家政工人納入勞動者范疇等
目前家政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可以在《勞動法》的基礎上一章,并專門為國內服務勞動工傷救濟問題作出特別規定,為更好的保護家政工人,可以根據《勞動法》基于家政工人工傷救濟權利和其他特殊條件,與一般勞動者的權益保護條款組合;修改《勞動合同法》,在第五章“特殊規則”在“家政行業”,即一般法與特別法的結合。在立法實踐中,可以建立專門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作為特殊短期對策和匹配。例如,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加強家政服務行業管理,并協助當地政府實施家政工人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增加家政職工工傷保障權益的宣傳。
(二)家政服務資格認證模式:推行家政工人資格認證
制定家務服務員勞動權益法,不是對現行勞動基本法完全照搬,而是在能實現家務服務員與其他勞動者公平保護、同等對待的不做規定,如組織、參與工會、平等就業、職業安全和衛生保護、最低工資等。而應特別規定家務服務員的勞動保護與現行勞動基本法律的不同之處: 一是特殊的勞動基準規則。包括家務服務員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加班工資、解雇保護、免遭虐待和騷擾及強迫勞動、政府的職業培訓職責、勞動監察程序等。
(三)單位創設模式:將家政企業和家政中介公司認定為單位
家政公司不同于其他行業,家政公司負有人事保障責任。家政公司應當保證如實陳述雙方當事人的相關情況,進行力所能及的身份審核,并保證家政服務雙方主體具備相應的資格。家政公司保證家政雇主無故意傷害家政工的記錄;若雇主家中有患傳染病的成員的,能夠提供防止家政工被傳染的有效措施;若雇主家中有患精神病的成員的,能夠采取適當措施防止家政工受到傷害,以確保家政工在安全的環境下從事家政服務工作。如果因故意隱瞞或者提供虛假情況而損害一方利益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樣可以從源頭起到保護性作用。
結論
中國家政服務業方興未艾,對指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就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家政服務業缺乏法律層面的規范管理,家政工人工傷救濟權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工傷保險救濟機制的缺失阻礙了家政服務業的健康發展。解決辦法應立足于社會現實,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關切家政工人的切身利益,切實保障弱勢群體權益的家政工人工傷保險利益,為適應家政工人工傷救濟,妥善解決工傷保險問題,解決我國家政工人在工作中的任何威脅隱患,規范家政服務市場操作。
參考文獻
[1] 徐純先、張先貴,《家政工人勞動權益保護之監察》[J],《西南大學學報》, 2011年2期。
[2] 胡大武,《臺灣地區家政工人勞動權益保護法律實踐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0年6期。
[3] 劉成軍,《美國家政工人工傷保險法律制度分析》[J],《財經科學》,2010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