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濤 高躍輝



摘要:隨著長株潭城市群建設的發展,該地區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域與就業行業的選擇中,地位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本文以近五年來長株潭三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數據做分析,力圖揭示長株潭城市群在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措施。
關鍵詞:長株潭 ?就業 ? 分析報告
就業是民生大事,事關家庭與社會穩定和發展。本文將通過對近五年來長株潭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探討該地在經濟社會發展與高校畢業生就業之間建立起來的某種內在關系,從而為進一步提升就業、推動經濟發展提出有益的建議。
一、就業現狀
(一)總量巨大、地位重要
湖南是全國教育大省之一,2015年以來高考考生數量由39萬增長到2019年49.9萬。巨量的生源和高校教育資源的不足,使得湖南本地高校生源質量高、學習地域集中。數量分布情況見下表。
(二)就業率保持平穩,提升空間大
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在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方面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并將就業率列為行政一把手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這為大學生就業加了兩把鎖——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然而、市場背后那雙“看不見的手”仍在在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大學生就業的制約作用顯著。
(三)就業形式單一、自主創業剛剛起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畢業生走上了自主擇業和創業的道路。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人們的就業觀念大部分仍處于職業穩定、職業體面的傳統思維模式中。因而傳統就業仍然是一條重要途徑。而九零后的思想觀念又處于不斷更新,追求個性、崇尚自由中,因而選擇靈活就業的較多。
從上表可知,在主要的四種就業形式中,靈活就業占絕大多數,高達71%以上,其次是傳統就業,保持在15-20%之間。而自主創業低至0.5%。
(四)就業性質穩定,集中于企事業單位
湖南是農業大省,自改革開放以來,工商業發展迅速,工礦企業一直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承擔者。其次是人們向往的事業單位,但由于公務員考試制度的實施,機關單位的就業占比才保持較低水平。
由上表可知,企業選用和事業單位招錄畢業生,占據了就業率的大頭。
(五)就業分布廣泛,省內省外相當
由上表可知,湖南省內安置的畢業生數量僅高出外省安置數量的六七個百分點。流出本省的畢業生數量近五年來仍然龐大。這說明外省,特別是泛珠三角地區就業的吸引力依然巨大,而省內卻沒有取得更多的優質人才資源優勢。
二、問題分析
長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經濟政治文化等發展的領頭羊,既有區域優勢,又有政策優勢,在吸納畢業生就業方面起決定性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政策扶持空泛,對畢業生吸引力不足
長株潭高校畢業生總量巨大,而就業率增長被卡在瓶頸,多年未能突破。雖然國家不斷出臺政策促進就業,但具體到地方,這些政策都顯得華而不實,地方政府沒有配套措施落實到位,沒有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如創新創業激勵政策,參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僅僅少數,大多數仍然只是想想而已,不敢涉足。
(二)長株潭區域差距擴大,就業選擇受限
長株潭城市群盡管在2007年成立,但十多年的發展,并沒有使三市真正融合一體,而是各自發展,差距越來越大。畢業生就業首選長沙,而長沙卻又無法容納這么多專業的畢業生,株洲湘潭因地域有偏差,收入有落差,文化生活有反差,畢業生就業選擇意愿不強,因此導致大量畢業生流出本省。其次,根據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發布2018年全省各市州居民收入情況,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4647元、33953元、29872元,僅高出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為28228元),遠遠落后于沿海發展地區。這也是畢業生外流主要原因之一。
(三)校企合作強度欠缺,畢業生對本地就業認知不足
長株潭高校集中,教育資源豐富、智力創新實力強勁。但政府沒有扮演好校企聯姻的“媒人”作用,高校與企業之間是單方面的聯系,實習實訓基地、就業基地、企業導師制、項目研發合作等形式的合作沒有全面鋪開,大學生對本地企業缺乏了解,企業也沒有為大學生提供認知機會。特別是經濟管理文學等專業大學生,對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沒有認知,而是將目光瞄準北上廣,把一線城市就業當做奮斗目標。加上近幾年企業生產萎縮,經濟效益不景氣,更加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
三、對策與建議
(一)匯聚三市合力,共同施策促就業
長株潭作為城市群試驗區,在三市融合過程中發展緩慢,各市政府目光聚焦本市,仍然是三駕馬車各奔一方,沒有形成有效合力,沒有凝聚成一股繩,使城市群之間經濟差距依然巨大。因此,要盡快改變現狀,只有省政府出面,出臺新的政策,協調三市發展方向和力度,發揮各市資源優勢,建立特色項目,吸納各類人才,并且在政策的引導下,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積極保障自主創業
自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并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和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等場合中頻頻闡釋這一思想之后,全國掀起了創新創業的熱潮。然而,大學生創業卻面臨許多困境。因為經驗不足,或好高騖遠,創業成功者甚少。而自主創業又是打破大學生就業瓶頸的關鍵。因此,政府因主動承擔起引導和扶持大學生創業的重任,通過企業導師指導、財政政策扶持,市場信息支撐等,為創業者保駕護航。
(三)加強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
俗話說,政府搭臺,校企唱戲。長株潭區域聯系緊密,交通方便,高校之間交流密切。企業也大多遷入經開區或合作園區。高校和企業的相對集中,為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條件。通常情況下,學校缺乏科研資金,企業缺乏技術人才,學校培養的人才善理論,少實踐。企業招聘的人才也因實踐不足,要付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實習培訓。因此加強校企合作,讓大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企業實習培養,而政府通過政策扶持,讓企業成為大學生培訓基地,高校與企業簽訂培養協議,實行訂單式培養,讓大學生從入校到離校,都有企業單位直接對接,真正做到教育與就業一站式服務。
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政府只有積極轉變自身角色,充分實現服務功能,為校企合作搭好平臺,才能為長株潭大學生就業拓展出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創業與長株潭區域經濟和諧發展對策,朱軍、馮向陽,《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年5月
2.《長株潭經濟社會政策差異及協調建議》,陳利文、劉燦、《長株潭城市群藍皮書》2008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