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美
摘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態。心理學在人類知識的科學體系中起著核心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心理學知識是對教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心理學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庫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深入挖掘小學數學教材所包含的心理知識,達到思想科學素質和諧的統一,使數學教學與心理知識教育有機結合,最終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
關鍵詞:心理學 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一、提高教學的藝術性,抓取學生的興趣
(一)興趣的概述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指個人以特定的對象、活動和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傾斜和選擇性的態度。每個人都優先考慮并積極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并表現出他的渴望。而興趣不僅僅是關于事物的表面,任何興趣都是由于獲得了這種知識或參與了這樣的活動,使人們體驗到情感的滿足。因此,人們的興趣不僅在學習和活動中發生和發展,而且是理解和參與活動的巨大動力。因此,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生們的天性是活潑、愛玩、愛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適應了解學生的天性,用心理學的角度適當地在教學中引入游戲,就可以創造一種有趣、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游戲和比賽中學會快樂地學習。當然,在進行游戲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實踐選擇適當的游戲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目的。
(二)教學過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要注意節奏。戲劇的情節有其開始、發展和高潮。只有提高教學高潮,才能引起濃厚的興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努力調動多種教學方法,設計出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法,突出課堂的主體和任務。高潮應該在一節課的30分鐘內設定,內容應該是全班的重點和難點。具體方式應是聲情并茂的講解,健談的討論,鼓舞人心的新穎獨特的問題,以及一些難以實現的聯系或操作,以及使用視聽教學或多媒體教學。視聽活動的手段。抓住小學生的心理老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從感知到理解的關鍵環節,也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最佳時機。
(三)教學過程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需要保持,講好課堂最后幾分鐘結束語,保持興趣。如同唱連臺戲說長篇書一樣,教師也要善于“賣關子”,“留關節”,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好的結束語,猶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使學生在裊裊余音中產生自我探尋的動機和盼望去上下一堂課的情緒。保持興趣的方式有:設置懸念,在精彩處戛然而止,留下遐想;提出問題引發深思;布置有趣的作業,使學生躍躍欲試;引而不發,鼓勵學生自學;提出設想,啟發學生多角度思維;故露馬腳,引起學生思辨等。
二、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注意力
當老師第一次出現在學生的視線中時,他的言行舉止都會激發學生的興趣。這里我們稱之為第一刺激。這種刺激會使學生在任何地方都第一次注意到,這里稱為第一注意。在大多數情況下,適當的第一注意事項應該針對教師本人,并在學生的心理中給予“課程馬上開始”的心理暗示,以便于學生在課前做好準備,特別是心理準備,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學生面前的第一次出現,如果他們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表現得過火,比如極端的情緒和奇怪的服裝,學生們總是會注意這些,這樣會導致學習不能好好認真的去學習。因此,教師要把握好這個程度。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力的第一個焦點不是強度越高越好。教育專家強調,教師應該注意個人儀表,著裝要簡潔、得體、自然大方的教學態度,容易引起教學活動的第一關注。
三、教學中經常運用賞識教育,激發學習的自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強化的結果,成功的獎賞會使學生產生喜悅的情緒,這種成功的喜悅又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當采用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這個適當的表達方法就是賞識。實施賞識教育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予以強化。第二,要注意的是,賞識要持之以恒,切忌急躁粗暴,大聲呵斥。第三要注意的是:賞識不能過度。
四、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教學中通過提問讓學生發展和培養思維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把數學與現實聯系起來,對數學的理解更深刻。利用心理學知識,分析學生心理。作為數學老師,在平日的教學中,也應該努力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特別是當與學生發生沖突時,更應該從保護學生幼小心靈的角度出發,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正常發展。
總之,“育人先育心”,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首先教師要了解小學生們的心理變化,運用心理學的知識來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對他們進行心理上的因材施教,并且靈活地把心理學知識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之中,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蘇]斯涅普坎,《數學教學心理學》,時勘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年.
[2]張奠宙,《數學教育研究導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