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鑫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給廣大青年學生實現自我、建功立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與平臺,同時也對青年學生提出新的要求與期望。因此,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廣大青年學生應當積極發揚我國愛國奮斗的優良傳統,積極建功立業、奉獻國家,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關鍵詞:愛國奮斗精神;青年學生;措施
一、愛國奮斗精神的內涵
(一)以愛國精神為核心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主題。愛國情懷,是一種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現階段,愛國情懷主要表現為獻身于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獻身于促進國家統一的事業。
(二)以奮斗精神為基礎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里,中華民族就是靠著勤勞、勇敢和智慧,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才獲得生存的權利;就是靠著自強不息、鍥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才求得民族的興旺、國家的發展。我國人民經過長期實踐的積淀和凝聚,形成了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
(三)是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的結合
愛國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奮斗是一種高尚的情懷,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把黨的十九大描繪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要求青年學生樹立牢固的家國情懷,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波瀾壯闊的國家和民族事業中,懷揣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對民族的赤誠之意,對知識的熾熱之心,弘揚愛國奉獻精神,立足崗位、勇于創新,扎根人民、奉獻國家,把家國情懷轉化為奮斗激情,在時代洪流中進一步書寫精彩人生。
二、弘揚愛國奮斗精神的意義
(一) 是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動力的重要途徑
我們之所以能最終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能自信地挺起我們的脊梁,就是因為我們有愛國奮斗精神的堅強支撐。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廣大青年學生只有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波瀾壯闊的國家和民族事業中,知識才會發揮更大作用,民族復興的事業才會更加蓬勃發展。當代青年學生,要不斷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個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的有志青年。
(二)是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作風的必然要求
愛國奮斗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良好的愛國奮斗傳統,弘揚愛國奮斗精神是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發揚優良作風的必然。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偉大的愛國奮斗精神貫穿始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愛國教育,繼承和發揚奮斗精神,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宏偉事業而奮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弘揚愛國奮斗精神,能激發青年學生濃厚的家國情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動員他們一起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發揮重大作用。
(三)是加強黨團結引領知識分子的現實需要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知識分子的團結引領,青年學生作為知識分子中最廣泛的存在,團結引領青年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工作,要求對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進一步落實黨的人才政策,禮敬人才、厚待人才、激勵人才、服務人才,建設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于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把各方面優秀知識分子聚集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形成不懈奮斗、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
三、以愛國奮斗精神引領青年學生成長措施
(一)加強學習,提高政治理論修養
努力加強學風建設,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黨的基本理論,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改進自己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在理論聯系實際、指導實踐上下真功夫,不斷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二)嚴格政治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政治標準始終是第一位的,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強化“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逐步提高自身政治理論修養,始終堅定政治信念,做到對黨絕對忠誠,站在全局的高度認識問題、處理問題,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頭腦清醒,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觀念,加強黨性修養,不計較個人得失,以集體和國家利益為重,從而為踐行愛國奮斗精神奠定政治思想基礎。
(三)做好本職工作,立足崗位報效祖國
在新時代,踐行愛國奮斗精神的最終落腳點既是在自身的本職崗位上踏實肯干,兢兢業業,艱苦奮斗,任勞任怨。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杜絕假大空的愛國腔調和“遠大理想”,擯棄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觀心態。做到真正靜下心來,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滿腔熱血,發光發熱,從一點一滴做起,工作中不拉后腿,不滿腹牢騷抱怨,不好高騖遠,不斤斤計較,為國家的發展和榮辱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胡秀美:《大學精神建構與民族精神培育的哲學思考》 [J].學校競建與思想教育,2016-07-02。
[2]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3]張穎:《新時代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研究》 [D].東北師范大學,2018。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柳禮泉:《論堅持艱苦奮斗與實現遠大理想的統一》[J].科學社會主義,2008(01)。
[6]懷進鵬:《高揚愛國奮斗主旋律 引領創新建功新時代》[N].人民日報,2018(09)。
[7]苗天慧,余國林:《在大學生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