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嘉 呂婷 劉靜
摘要:立德樹人的準則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要想做到立德樹人,教師應該做到德才兼備,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刻不容緩。教師應該不斷學習,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從而做到立德樹人,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 人文素養 立德樹人
作為一名未來的教師,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立德樹人的精神,它是指導我們社會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些問題,所要一直遵循的依據。作為一名學科教學專業的研究生,我們要時刻思考什么是立德樹人,以及怎么樣才能做到立德樹人這一項基本準則。
要想做到立德樹人并不容易,首先我們要了解究竟什么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每一個字都重若千斤,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使一棵小樹成長為一棵大樹,需要十年的時間,培養一個人才則需要更多的時間,那是一個長久之計,并且十分不易。國家、社會、學校、教師想要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和國家需要的人才十分困難,這就要求教師要時刻將立德樹人這一項基本的準則牢記在心間,并且實實在在地去完成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要想樹人,必先立德。我們對好老師的評判標準并不相同,但是這些好老師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會以道德感化學生,他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做好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更加學會如何做人。教師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教師肩負著“樹人”的光榮使命。學生成才的標準就是首先成為一個有德之人。
新時期對師德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要以“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愛就是指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要遵守以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六項為規范,認真踐行。
第一,“立德樹人”要求教師認真踐行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學生的個性品質加以正確引導;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維度目標細心體現;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名人事跡的熏陶與指引,使學生樹正德、立志向。
第二,“立德樹人”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德育為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德者,才之帥也。”學校要從課程德育、社會實踐和學校文化三方面進行建構,要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第三,“立德樹人”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樂觀向上的品格,學會創造幸福,分享快樂;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塑造學生純真完美的心靈;加強學生心理輔導,認真發掘健全人格教育資源,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為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圍。
總而言之,教師應努力投身教育,立德樹人,著力提高教學質量,踐行職業道德規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人文素養是指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人文素養教育能夠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培育我們的民族精神,增強我們的精神力量。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先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全社會一起共同努力,我們應該培養我們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這些是我們客服腐朽,摒棄消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法寶。優秀的精神文化擁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過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可以為我們以后去往教師崗位奠定一些基礎,我們的精神世界豐富了,以后在教導學生時也幫助學生,使他們的精神世界得到豐富。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使我們加強對社會、民族以及世界的認識。人文素養的培養幫助大學生得到進步,也是使社會得到更好的進步和發展。
再者,通過培養我們人文素養,可以培養我們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為爭取自身的生存、發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不斷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種自覺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守護的不朽長城。
最后,通過培養我們的人文素養,可以豐富我們的內在情感,促使我們的情感智慧得到提升。加強我們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人文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目前由于教育的過于專門化所導致的科學與人文的分裂,使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夠更加全面發展。既擁有足夠的科學素養,又富有足夠的人文精神;能夠熟練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能擁有健全的人格。
教育是一項喚醒生命的事業,把每一個性本善的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需要教師共同努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學生品德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一定的人文素養,只有這樣,才能言傳身教,使學生的品德得到提高。
在學生期間,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知識和專業的提高,而忽視了人文素養的培養,我們就不能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學生,思維單一,能力單一,以后的未來也不會一片光明,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如果以后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如果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忽略人文素養的培養,我們教出來的學生也難以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被社會和國家需要的人才。品德不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都是必不可少,不可忽視的,只有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
人文素養的培養就是完成立德樹人的必不可少的一環,最后,希望人文素養能夠得到更多的重視,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鄧志偉.論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的內涵建構[J].全球教育展望.2008(11)
[2] 孫麗麗.民俗文化對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功能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8(9)
[3] 黃俊杰.二十一世紀大學生的培育理念與人文素養教育:通識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全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3)
[4] 范志華.人文素養在當代大學生中的缺失與重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2)
[5] 駱郁廷.郭莉.“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及有效機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6] 高校立德樹人的理論指導與實踐路徑.方曉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