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陳苗
摘要:漢語作為我們中國人的母語,是日常交流和學習其他一切的基礎。因此學好中文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是中文教學中最基礎的一環,如何做到讓每個人都擁有好的語文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點。聽說讀寫是學習語言的四個重要步驟。同時聽說讀寫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在日常運用中也是彼此相輔相成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孤立的談到某一項,而是應該針對其中兩項或者多項的應用進行探索和發展,進而使學生們熟練地掌握中文,將其能在聽說讀寫都沒有障礙,并且能夠做到和別人有效溝通。
關鍵詞:讀寫結合? 生活實踐? 讀后感? 日記
日常生活中,我們更注重的是聽說的能力,認真地聆聽對方的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落實到書面上的輸入和輸出就是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試卷上閱讀和寫作是兩道大題,但是在學習中,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是互相不可分割的,彼此互相成長的。如何做到讀寫結合,如何使讀到的東西可以內化成自己的儲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1? ?結合生活實踐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都是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范圍編寫的。有很多日常的事件或者現象會被編寫到教材中去,通過這些內容的閱讀,和日常生活的聯系,在進行一定程度的仿寫和提高,就能做到讀寫結合,讀寫的進步。比如關于節日的課文,《難忘的潑水節》等優秀名家名篇被編入教材,不僅風格上鮮明活潑,內容上簡潔明了,在對學生形成節日的意識上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和作用。同時,節日作為我們的生活的日常,具有可行性和可觀察、可感知的特點,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回憶,向父母詢問等方式明晰了節日的風俗,節日的日期,節日的意義等,形成獨特的關于節日的概念。同時,積累了節日相關的許多知識,可以進一步讓學生進行節日題材的寫作,而且在課文的透徹解析后,學生的寫作更容易形成自己的風格,避免了文字堆砌,和前言不搭后語的現象產生。
同樣,在我們課文中也有許多關于風景的描述,對動植物的描述,對自然現象的描述,比如《黃山奇石》《植物媽媽有辦法》《霧在哪里》等,這些都是源于對生活的觀察,一山一水,一花一樹,一貓一狗,都可以成為寫作的對象,對課文進行分析解構的同時,要激發學生的聯想,讓同學們想到日常生活中相似的內容,并且在學習之后,鼓勵同學們把自己日常喜愛關心的內容寫下來,逐漸地養成讀寫結合的良好習慣。
2? ?培養學生讀后感的習慣
童年是學生接觸大量新鮮事物和形成是非觀念的重要階段。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我們更希望他們側重于教育意義比較強的寓言故事,通過寓言故事感受到事情的對錯,有哪些事情是該做的,哪些事情是必須要杜絕的。這樣的故事深刻內容的滲透,可以通過學生讀后感來表現。培養學生讀后感書寫,首先可以使得學生在閱讀后汲取到正確的知識養分,同時,寫作的過程是對故事的反復咀嚼和推敲,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接觸更多的課外書籍,國內外的名家名作都是學生個人素質培養,個人氣質養成,個人是非觀念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讀后感的書寫,不僅能夠在第一時間使學生明白自己得到了什么樣的收獲,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曲線的作用,在對整部作品大部分內容遺忘的情況下,更能簡明迅速地學習到整部書的精華所在。并且名家名篇在正能量方面可以給學生給予支持,在寫作架構和文字表述方面提供參考,在對事物描述方面可以給到學生日常難以注意到的觀察點的引導。
讀后感作為經典的讀寫結合模式產物,能夠應用到日常教學中,會使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寫作能力的培養都具有極大的功能效用。
3? ?寫日記
學生應該從小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是最基本的,沒有格式對錯,內容限制的寫作基礎。是寫作習慣最容易養成的方式。學生寫日記可以是記錄日常發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動植物的觀察日記,也可以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是某些小心思的表達。總之,內容多種多樣,都是根據當天學生心情和興趣所在而發生改變。而且可以對寫作素材進行早期的積累,為以后寫作內容的豐富提供基礎。同時,日記里可以進行多種寫作手法的嘗試,局部的精細描寫,抽象的寫意派,倒敘,插敘等等都可以不計較對錯的放在日記里去嘗試。而且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在眾多題材中選擇自己更中意的題材進行寫作,是逐漸培養突出重點的過程。
4? ?類比仿寫
在我們日常教學中,通常經過仿寫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修辭手法,或者是表達方式,比如“把”字句變“被”字句,用“一邊……一邊……”造句等等。在寫作中也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比如選擇一個三段式的文章請學生仿寫,或者選擇一個描寫風景的文章,采用排比的手法描述一個美好的事物等等。
5? ?結語
小學生的聽說讀寫都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在我們日常教學中也應該盡量找到幾者的共通點,做到全面且有所側重的培養教學,使得小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能夠更加有效地幫助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培養學生的基礎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本奎.如何把握讀寫結合的“點”[J].成才,2004(12):26.
[2] 周雁翎.立足課內 植根課外 讀寫結合[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10):87.
[3] 路陽.淺談滲透讀寫結合教學理念,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文理導航(下旬),2017(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