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任務在農村,最深厚基礎在農村,最大潛力也在農村。穩步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之舉。在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建設過程與實現路徑中,必須深刻認識鄉村振興戰略,厘清現代化思路;明確鄉村振興戰略時間表,穩步推進現代化;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路徑,激發現代化活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中國農業;現代化
歷史不止一次證明,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研判當前世情國情黨情,在十九大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質,全面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一、深刻認識鄉村振興戰略,厘清中國農業現代化思路
農業現代化,廣義是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富強。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三農”工作始終是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理論的最新發展成果,是對我黨農業農村政策體系的承接。現階段把握好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思路與方向,需要深刻認識鄉村振興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盵2]這是對當下農業現代化建設方向的正確把握。中國農業現代化,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把農業農村工作與事業擺在全局突出位置,凝聚全社會力量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有效的發展機制與管理體系。不僅要滿足農民群眾在物質生活、文化生活上的更高要求,也要滿足他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要求,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的全面現代化,不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
二、明確鄉村振興戰略時間表,穩步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2017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1]可以說,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個目標、任務與時間點,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目標相契合,為穩步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時間表。
一是重要進展時期,在這一時期里,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繼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農村法治建設,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不斷探索適合自己農業發展之路。二是決定性進展時期。理順鄉村振興戰略體制機制,優化農業結構,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美麗鄉村上邁出新步伐,城鄉要素流動障礙全面消除,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全面振興時期。整個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行之有效、完善實施,糧食產量實現持續增收,農民收入繼續穩定增幅,農村公共事業持續發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城鄉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并相互促進,實現城鄉共同繁榮,中國的“三農”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三、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路徑,激發中國農業現代化活力
現階段下,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第一、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中國要強,農業為基,必須強。做強農業,必須提高糧食的質量與產量,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堅持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第二、增加農民收入,加大惠農政策力度。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富裕農民,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開發農村二三產業增收空間,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加快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勢頭。
第三、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國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農村。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繁榮農村,必須堅持不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加快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滿足農民對生存空間與生活條件的訴求,將農村打造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第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F階段要把農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中央總體部署,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抓好試點試驗,不斷總結深化,加強督查落實,確保改有所進、改有所成,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3],進一步激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認真審視農業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適時調整“三農”政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樣才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 新華網.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傳遞六大新信號,[EB/OQ].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2/30/c_1122188285.htm.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