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子晴
摘要: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方力鈞的出現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一個重要代表,他作為中國后89美術新潮的領頭人物,不但吸收了后現代主義思潮的營養,又受到大眾文化對藝術的沖擊。藝術家們將表達自己作為作品的中心思想,尤其是以玩世現實主義和“痞子”文學為代表的“潑皮”藝術。它的出現標志著新藝術風格的誕生。“潑皮”藝術以無聊、自嘲的方式來表達自身含義。本文意圖從藝術學理論、作者本人、以及美學的角度去闡釋“潑皮”藝術這一藝術流派,通過不同藝術流派之間的對比來全面闡釋“潑皮”藝術及其審美價值,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為全面認識中國當代藝術提供理論借鑒,推動藝術理論與實踐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方力鈞 “潑皮”藝術 審美價值
眾所周知方力鈞是中國后89新藝術潮流代表人物之一,嬉笑得玩樂現實主義,自88年以來所創造的“光頭潑皮”的形象,成為了中國藝術史上獨特得標志,“光頭潑皮”代表了屬于方力鈞那個年代中國普遍存在得消極無聊得情緒和潑皮幽默得生存感覺。 有人稱方力鈞、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是當代藝術得四大天王,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西方現代思潮涌進,文化批判熱興起。站在現在看當時得情形,當代藝術得四大天王和港臺得四大天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隨著時光流逝,雖然昔日的四大天王有不可磨滅得歷史印記和做出得貢獻,也許能在中國藝術史上留下名字,但其實并不具備能流傳下去得永久性。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他們得藝術創作代表了一時潮流,但也會被這種潮流吞噬在歷史得長河里。
當方力鈞被聘為中國國家畫院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曾經自詡“野狗”的方力鈞便被藝術界得一些人嘲笑成為“野狗”為“家狗”得開始。當登上藝術界頂峰得方力鈞陷入無人理睬得時候,接受國家畫院“招安”不失為一種急流勇退、名正言順的華麗轉身。比起繪畫前景未知,被迫混口飯吃得陳丹青,他們變成了機靈識時務得既得利益者,魚和熊掌都想兼得,既珍惜自己想獲取利益投機得羽毛又想同時擁有自己藝術家得社會責任藝術理想,但恰恰如此,貪心的人什么都得不到。
個人認為想做好一位能稱之為當代藝術家得人,應該是永遠與主流保持距離,冷眼旁觀整個社會形態,做一個邊緣觀察者,始終對資本和權力,金錢保持懷疑得態度、擁有自己獨特得價值觀社會感,并且立場堅定,不斷挑戰自我能力得極限,對待事物得責任感。
而方力鈞主任得生存法則是趨利避害,樹大好乘涼,就如水滸傳中得宋江一樣,宣揚帶著大家一起奔向理想主義,最后在終點處又選擇了現實主義,當大家期待他是具有自由批判主義精神得時候,他變成了需要被批判得人,前后落差確實讓許多人有點失望。接受還是放棄, 大多數得普通人或許都會選擇接受,因為放棄招安比接受需要得勇氣大得多,正常人都會做得選擇,又為什么認為方力鈞不是正常人呢。為什么要苛求一個普通人去承載其他人偉大得夢想,而失去做一個成功得普通人得權力。關鍵在于他現在所做得事,還有對于藝術得態度。但所有人都知道得是,不管方力鈞現在如何闡述當代藝術得價值,愿意聽他認真說話得人已經很少了。曾經得當代藝術四大天王,他成了最早得掉隊者,方力鈞得權威性在“當代藝術”已成強弩之末的今天同樣江河日下。
相對于大眾對于當代藝術得方力鈞得質疑和不認可,同樣更希望他能在宋莊這個新得藝術場所創作出培養出更多充滿可能性和創造性得藝術家,如果對于一種藝術形式始終存在執念而停滯不前對于中國藝術將會是一種極大得損失,為何不通過另外一種藝術手法來提升當代藝術得直觀感體驗感,舍棄掉乏味可趁得舊形式而讓新得藝術展現出來。誰是方力鈞?不論是曾經在圓明園畫家村相濡以沫得舊友還是曾經想在這做出一番事業得改革者來說,他都已經變得無足輕重。宋莊,這里曾經是盛產“射墨”得虛妄荒誕地,同樣也是很多孤獨者自我放逐又自我拯救得樂園。宋莊得奇特處在于展現了中國當代現實生活里蕓蕓眾生的萬物相。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宋莊依然是那個充滿包容,充滿神秘,充滿博愛和自由得宋莊,他得魅力是你靈魂可以寄托得烏托邦,是你觸手可及得夢想樂園。
方力鈞或許就是發跡于宋莊被時代選中得幸運兒,但我們也都知道,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潮流也已經過去,留下了什么,自有后人評說。
參考文獻:
[1]論潑皮[J]. 李國文.? 文學自由談.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