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鵬
摘要:黃自先生是我國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一名卓越的音樂教育家。盡管他的一生短暫,但他卻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藝術作品,為我國早期音樂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也在我國音樂發展史上享有盛名。黃自先生將中國古典詩詞與西方藝術元素融會貫通,從而產生了藝術歌曲《春思曲》。該樂曲有著濃厚的民族氣息,并在當時的背景下運用歐洲作曲技巧進行中國式的民族化探索創新。該歌曲演繹出了具有中國風味的作品,表現了我國人民的音樂創造力。黃自先生創作的諸多藝術歌曲,都是民族特色音樂與歐洲作曲技法相結合,因此其諸多作品值得我們去細細探索。
關鍵詞: 黃自? 藝術歌曲? 藝術特色
一、黃自生平簡介及春思曲創作背景
(1)黃自來自江蘇川沙,字今吾,號椒軒,筆名四由等,他是中國近代音樂發展史上的一代大家,也是重要的奠基人。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音樂界,他的知名度很高并有著崇高的地位。黃自先生創作過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為我國音樂的更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世人贊為中國新音樂的奠基者之一,是我國近代音樂界必不可少的開拓者。到今天,黃自在音樂界的影響仍極為深遠。
(2)《春思曲》是上個世紀30年代,黃自先生任教時所創作的。“瀟瀟夜雨滴街前,寒衾孤枕未成眠。”紛紛擾擾的雨水滴滴落在女子的心上,身心皆寒冷心事滿懷無法入眠。“今朝攪鏡,應是梨渦淺,綠云慵掠,懶貼花鈿。這句表達了女子心情郁悶無心梳妝打扮的情緒。“小樓獨倚,怕睹陌偷楊柳,分色上簾邊;更妒煞無知雙燕,吱吱語過花欄前。”寂靜雨夜,女子獨身一人慵懶地倚靠在小樓上,既怕睹物思人,又十分羨慕成雙成對的燕子,此句深刻描繪了一幅孤獨女子的內心波瀾。“憶個郎遠別已經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喚他快整歸鞭。”此句又描繪出女子嗔怨郎君一去多年,自己又無可奈何的情感。這首歌曲雖然是一首抒發對郎君思念之情的樂曲,但結合當時的情形,側面反映了作曲者的心愿。當時中華民族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狀態,中國貧窮落后,動蕩不安,百姓生活中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黃自先生身處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他的創作靈感受得到了啟發。通過借景抒情的方法來表達該女子在雨夜對郎君的熱烈思念之情,同時也側面烘托黃自先生創作該曲時的處境和心情。黃自所創作的作品是我國近代作曲家所探求的中西結合的成功的典范。
二、藝術歌曲《春思曲》的特色
(一)西方唱腔與中國詩詞相結合
演唱者在演唱時需要把握好該曲的層次、樂段,準確運用控制情感,適當地利用自己的音色。在統一的基調下,人物的性格已經滲透地細致而準確,雨滴聲聲滴落在孤寂女子的心里,雨夜仿佛更加寒冷。深入感悟歌曲表達的感情, 才能使更充分地體現歌曲的藝術價值。該作品感情鮮明,需要引起頭腔共鳴,要想唱好歌曲,吸氣是重要的條件,并且要先嘆后吸。歌唱的時候咬字要圓潤,不要太白,這樣才會有詩詞的意境。
本首歌曲感情特征總體是抑郁哀傷的,像此類藝術歌曲的演唱通常是美聲唱法,美聲唱法是“圓潤”的,并不是像我們平常喊叫一樣是“扁平”的,比如通俗點講就是將聲音豎起來。在橫膈膜找個支點,比如大笑,吹蠟燭,咳嗽,哽咽.....等等方法。再像打哈欠似的打開口腔,啃蘋果似的上顎發力,關鍵是要體會共鳴,從鼻腔“哼”出來,“哼”的時間長一點,就會感覺頭和胸腔在震動,接下來就是氣息了,有“氣沉丹田”這句話,所以氣息要從丹田吸氣喚氣,這些都需要多去實踐多去演唱才好。可以好好地去聽聽歐洲人發音歌唱,畢竟藝術歌曲唱腔是從歐洲傳來的,而且歐洲人聲音很容易產生共鳴。高音和低音的演唱都是由氣息控制的,不過也跟先天嗓子條件有一定關系,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自身條件去選擇唱高音或者是低音,不過經過后期加強氣息的訓練,掌握到歌唱方法的話不管是高音還是低音都游刃有余了。
演唱這首作品最重要的是呼吸,呼吸在歌唱中起著極大地作用,歌唱時聲音要集中,一吸一呼都是歌唱的關鍵,細致了解掌握整首歌的意境,跟隨歌曲的節奏與情緒調整自己的呼吸和音色,逐字逐句地將歌詞中的古風古韻演唱出來,最后在雨滴聲中緩慢的結束。
(二)具有畫面感的鋼琴伴奏
《春思曲》是由鋼琴伴奏,汲取了西方藝術歌曲伴奏的技巧,本曲忽強忽弱,層次豐富情緒迭起都是由鋼琴演奏出來。為樂曲創造了豐富細膩的形象和場景。
第一句鋼琴緩慢均勻地伴奏,三連音伴奏和弦把人們帶進了淅淅瀝瀝的春夜的雨中,均勻,有速地加深雨滴的下落形象。女子在一個安靜的春夜雨中思念遠方郎君的寂寞心情被淋漓極致地刻畫出來,音情交融。“綠云慵掠,懶貼花鈿” 這段旋律細膩的刻畫出女子嬌弱無力,并且沒有心情去梳妝打扮的畫面。歌曲第二小節主旋律弱起,鋼琴伴奏的右手仍然是三連音如雨滴答一樣均勻連貫,左手伴隨主旋律,跨八度彈奏,高抬指緩下鍵的觸鍵方式,旋律逐漸下行,和聲的情緒一直在變化。第三句跟第一句旋律相同,后面因旋律稍微改變,調性也發生變化。到曲子最后,人的聲音逐漸消失,雨滴又開始滴落,淅淅瀝瀝紛紛擾擾的音樂畫面,出現了首尾呼應的特點,歌曲的伴奏和中國特色詩詞相結合,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了該女子滿懷思念之情期望郎君早日歸來的心情。
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最大的特色是運用中國特有的詩詞作詞,結合西洋大小調,顯得更加別具一格。詩詞內涵豐富伴隨著鋼琴伴奏的結合,旋律和詩詞的相互融合,樂曲表達出既寂寞孤寥又滿懷憧憬的感覺。在黃自的創作中,他對詩詞本身所表達的含義相當清楚,曲調跟隨詩詞的感覺走,忽強忽弱、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在他的藝術歌曲的創作生涯中將中國的詩詞精髓完全融合到曲調中,通過樂曲的演奏和演唱來向世人解釋歌曲的意義,他所創作的歌曲不僅賞心悅目,并且飽含深意。這首音樂藝術作品,內容相當豐富,感情細膩,畫面感也很強,很適合去深入探究,值得廣大音樂愛好者去摸索演唱,并且可以學習創新。
結語
本文從黃自先生創作的藝術歌曲背景、創作特點等方面做了具體的探究與分析。黃自先生作為我國一代大家,為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所創造的各類歌曲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與推崇,通過對黃自先生藝術歌曲《春思曲》等作品的學習與研究,我發現黃自先生對藝術歌曲的認真與細致是值得我們這些音樂學者的追隨和發揚的。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傳統韻味與西方作曲技法于一體,既展現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又表現出精煉的作曲技巧,與中國民族精神相輔相成。當然在最后,加強專業院校對我國藝術作品的學習,在藝術歌曲學習的道路上求同存異,探索民族音樂。作為一位即將從事音樂教育的人,發展與傳承民族藝術歌曲是我們光榮的使命。
參考文獻
[1]趙春美.論黃自《思鄉》《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藝術歌曲的教學特點[J]. 東北師范大學 2009.
[2]管成峰,耿琰,趙娜. 略論黃自藝術歌曲《春思曲》[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5,31(06):144-145.
[3]戴旦旦,黃彬. 黃自藝術歌曲的演唱研究——以《春思曲》《思鄉》為例[J]. 黃河之聲,2014,(18):69.
[4]張敏.春天的思念—黃自歌曲《春思曲》演唱分析[J].音樂探索,2003.(0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