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英姿
摘要:高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數學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被認為較難的一門課程。數學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數學的學習中學生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的現象。分層教學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能夠照顧到每個學生。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旨在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分層教學
前言
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和能力是不同的,從而導致同一個知識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難度也不同。新課改下對于教育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每個學生都要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分層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即是指針對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分層教學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學習到數學知識。而且,分層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充滿興趣。分層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一視同仁”,對待不同的學生,教學內容是一樣的。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基礎和能力是不同的,從而學習相同的內容對不同的學生來說難度是不同。數學的學習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邏輯能力,當學生聽不懂數學內容時,很難融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因此,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分層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的目標就是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不同難度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生之間的關系。分層教學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給的不足之處,提高數學教育質量,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分層教學能夠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質量都能夠得到提高。在高中階段采用分層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讓學生對數學概念有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二、新課標下采用分層教學的原則
新課改下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修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是主體性的原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作為了課堂的主體人物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其次是差異性的原則。分層教學即是差異性的教學,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能力,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讓學生學習合適的數學內容。差異性并不是指區別對待學生,而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到合適的內容。最后就是采用激勵性的原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學生受到鼓勵之后,會提高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新課標下分層教學的措施
1.教學目標層次化
在分層教學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的學習態度。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后,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也要具有層次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的教學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的要求較低一點,對于基礎比較好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在教學要求上也會越來越高。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對于基礎的學生來說只要背會公式,并且會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問題即可。但是,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不僅要利用公式解決問題,還能夠利用公式學會相互之間的推導,引出新的內容。
2.教學內容層次化
為了合理掌握課堂上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理解所學的知識,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也要進行層次化。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將備課的內容按照不同的難度從簡單到復雜進行排序。在教學時,基礎不好的學生可以只學習基礎的內容,基礎較好的學生不僅要學習簡單的知識,還要理解復雜的部分。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討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為學生準備不同的討論內容。
3.課后作業層次化
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也要根據學生的能力選擇不同的內容。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不是為了為難學生,而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鞏固數學,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學習合適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不會對數學產生厭煩。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也要進行分層次地進行評價。總之,教師進行分層次的教學,才能夠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快速地提高。
總結
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數學更是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教師要合理利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充滿興趣。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要做到“一視同仁”,在教學內容上要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杰亭.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理論與實踐[D]. 華中師范大學, 2003.
[2]林清波. 新課程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有關思考[J]. 成功(教育), 2013(1):226-226.
[3]尤麗平.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探析[J]. 考試周刊, 2013(9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