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曉瑜
摘要: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著心理學的不斷普及和發展,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應用心理學的普及給人們生活和心理壓力的釋放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說,應用心理學的不斷發展對于人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的發揮出應用心理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文章進行了相關實踐和策略的探討。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社會服務;發展策略;實踐路徑
應用心理學的不斷普及和推廣促進著心理學向人們生活中的普及,在釋放人們的生活壓力,讓人們感受到生活幸福感的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應用心理學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促進企業員工滿意度上升、社會思想素質水平提升等社會問題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我國應用心理學發展的現狀
應用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科目中的一個分支,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針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更好的把心理學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把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品質提高上去,把人們的幸福指數提上去。現階段我國心理學的應用還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體系還不夠規范和完善,發展階段不成熟等這也是阻礙我國應用心理學發展的一大因素。針對這種應用心理學所面臨的困境,我們要真正地讓應用心理學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大眾,應該更加科學地結合社會現實,尋求能夠適應我國發展需要的新型發展道路,要科學理性的認識應用心理學對社會和諧、社會進步的作用,要使應用心理學真正應用到社會服務當中并積極健康的發展壯大。
2我國應用心理學的相關背景
心理學是對人的內在心理活動和外在的行為活動加以分析和研究的,通過研究來對人的精神健康狀況、個體發展特征等進行判定,以此來尋找出相應的問題解決對策,以此來促進人的更好發展。應用心理學就是對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加以實際運用,以此來解決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它具有實用性、廣泛性等特征。想要促進應用心理學發展的話就要重視“應用”的質量,有效地將心理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社會服務中,以此來促進經濟效益的產生和應用心理學的發展。
2.1應用心理學是一門為社會服務,在實踐中成長的科學
心理學涉及到的研究領域是很多的,在眾多領域中應用心理學的作用無疑是很重要的,相比之下應用心理學是更加受到人們歡迎的,這是因為應用心理學更多的強調實際的心理學知識應用,這是跟人們的生活更加接近的。應用心理學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屬于前沿學科。想要促進應用心理學發展的話就要重視“應用”的質量,有效的將心理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社會服務中,以此來促進經濟效益的產生和應用心理學的發展。
應用心理學的研究方向是很多的,這些方向涉及到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例如工業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社區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和軍事心理學等。應用心理學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這些關注體現在高等教育中心理學教學重要性提升、心理學研究實驗室的建立等多方面。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應用心理學會獲得一片屬于自己發展的天空。
2.2應用心理學在當前社會中承擔著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使命
心理學是對人的內在心理活動和外在的行為活動加以分析和研究的,通過研究來對人的精神健康狀況、個體發展特征等進行判定,以此來尋找出相應的問題解決對策,以此來促進人的更好發展。因此,促進應用心理學的發展也是為了促進社會心理素質的提升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再利用心理學知識為人們提供相應服務的時候可以有效增強人的自信心,消除人們的煩惱,增強人們的抗挫折能力,這些都有利于增強人們的心理素質,促進個人和社會的更好發展。
3應用心理學發展的基本策略
心理學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逐漸提升,人們在生活中也對心理學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針對這樣的狀況,我們需要對心理學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加以有效分析和探討,從而為促進心理學的發展進行有效的策略探討。
3.1事業化融合
在之前的社會發展中,由于人們對于心理學的不理解和不重視導致心理學難以得到有效的發展,即使是在心理學逐漸受到社會關注的當下,有不少的人還是對于心理學的內容和作用缺乏有效的認知,這樣就造成了人們對心理學產生了主觀的錯誤認知,這些錯誤的認知是不利于促進社會發展的。針對這樣的問題,想要促進心理學的更好發展的話就需要加強對心理學的宣傳工作,利用相關的心理學知識的宣傳來讓人們認識心理學,了解心理學的內容和作用,真正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性;同時,在促進心理學發展的過程當中應當積極推進人文性在心理學中的體現,促進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和人文關懷的統一;要結合實際的國情和發展需要來對發展道路進行探索,要積極的推動社會和商業兩個層面上心理學的更好發展。
3.2行業服務規范
心理學僅僅停留在概念的層面是很難真正的為社會發展發揮作用的,想要讓心理學更好的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需要借助綜合性心理學應用機構的設立來實現。一個有效的綜合性機構應當面向社會大眾,服務于個人和組織,包含研究、開發和實踐活動,這個綜合性應用機構的建立可以促進心理學在社會發展中重要性提升,同時可以促進心理學服務社會能力的提升,更好的在社會的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自身的作用。在綜合性應用機構的建設當中,工作人員應當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參與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在自己工作的開展中樹立起服務意識并且培養出服務能力,積極的去為人們提供服務,將心理學的優勢發揮出來;同時,相關的專家和學者應當去對心理學的發展開展研究,促進心理學理論的不斷發展。
3.3產業拓展
我們知道社會經濟是由一、二、三產業的經濟構成的,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三個產業經濟的拉動。心理學則屬于一、二、三產業之外的新興第四產業,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來說,心理學承擔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的心理學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產業發展都較為緩慢,并且發展水平相較于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心理學對人們生活的滲透不足、工業及組織的發展水平不足等。這里我們可以拿相關的調查數據來進行說明,美國的心理學發展水平相對而言是較高的,僅僅人才測評方面的產值就達到了13億美元的規模,在綜合的心理學服務產值上更是達到了百億美元規模,我國的心理學產業價值相對而言是很少的。
所以說,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心理學的發展,需要我們的政府、相關企業和機構等進行產業發展的路徑探索,積極將心理學的發展和產業化模式相結合,對心理學可以涉及的產業領域進行分析和實踐探索,利用這樣的措施來逐漸的促進心理學產業形成和發展,從而不斷的促進應用心理學的發展,讓心理學為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4專業水平提升
高等教育院校開展心理學專業的知識教學是促進其專業水平提升的關鍵內容,通過對高校心理學專業教學水平的提升可以推動心理學專業水平不斷發展,同時,在高校內的心理學專業教師和研究人員也會通過持續的科研活動開展來幫助心理學實現更好發展。在推動高效心理學專業教育的發展方面,教育部門提出了三個部分的工作要求,以此來促進心理學專業化水平提升,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有:第一點,高校在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應當把應用心理學的專業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上,這種重要地位應當體現在專業課程的安排和調整過程中,學校方面應當對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進行合理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推動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利用有效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來更好的培育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出具有綜合專業能力的心理學專業人才。
第二點,在專業人才的資質審核方面也應當進行加強,通過審核標準提升和考核嚴格性加強來對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專業資質進行認可,從而提升專業資格的含金量,更好的促進心理學專業人才社會地位的提升;第三點,為了實現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政府部門應當對人才的培養方案和規劃進行制定,通過探索出一套心理學人才培養的方案來促進其標準化和規范化,這是促進心理學專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3.5市場化運作
心理學在社會發展中參與度的提升是跟其產業的發展有著緊密聯系的,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心理學正在逐漸的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這種心理學服務人民水平的逐漸提升現象正是心理學產業化和專業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體現。心理學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的是為人們提供各種心理學的服務,例如心理測評、心理輔導教參和心理咨詢等服務與產品交易等,通過持續的滲透,在當前心理學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已經逐漸的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心理學的市場化發展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支撐,通過在網絡上建立起健康咨詢中心和心理咨詢網站等服務平臺,心理學逐漸的實現了商業化的轉化,這種服務平臺的出現轉變了傳統的無償服務的心理學形象,使得應用心理學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機會。需要注意的是,作為服務產業的一種,心理學在參與到商業運作中的時候一定要對服務的態度和和質量加以關注,通過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心理服務來促進自身的發展。為此,需要相關的政府單位和企業合作推動心理學產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以此來為心理學產業的發展爭取到足夠的市場空間。
4結語
通過上文的內容探討我們可以知道,想要促進心理學的更好發展,相關的政府和專業人士等應當對應用心理學的發展給予足夠重視,在這樣的基礎上采取措施來促進心理學的發展朝著規范、科學的方向前進,同時還要重視人文性在心理學中的體現,是心理學更好的理解人們的所思所想,更好的為人們解決實際問題。未來的心理學發展空間是廣闊的,前途是光明的。
參考文獻:
[1]王雷.教育培養實踐視角下我國應用心理學發展的實踐路徑與基本策略[J].知識經濟,2017(17):166-166.
[2]韓力爭,賀張真.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團體輔導對貧困大學生心理成長的促進作用——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6(6):102-107.
[3]魏青,桂世權,張姝.教為不教學為創造培養應用型心理學人才——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1).
[4]包家官,李濤.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路徑研究——以淮海工學院應用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綜合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