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倩茹
摘 要:高職院校高辦學目標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是學校關注的重點,表現性評價能有效提高實踐教學效果。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出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倉儲系統實訓表現性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有效客觀地反應學生學習情況,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層次分析法;物流實訓;高職教育
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目標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學校不僅需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教授,更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在高職院校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就是一門對學生動手能力有極高要求的專業,像專業課程中的倉儲、運輸、配送、快遞和報關報檢等物流實訓課程的教學,都需要依托于專業的實訓設施、設備和實訓軟件,這些課程的教學與傳統的理論知識教學存在極大的差異,學生考核評價方法也應與傳統評價不同。為了更好的評價和掌握學生在實訓教學中的表現和收獲,本文將基于AHP和表現性評價思想重新構建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評價體系。
1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課程考核評價存在的問題
目前許多物流實訓課程考核評價存在問題,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課程的考核內容和方式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仍然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只是將傳統的試卷考試改為交課程大作業、報告或者上機考等形式。在成績評定中,很多時候只是依據最終的實訓報告,并且很多報告僅僅是由少數學生完成,但是由于以小組形式提交,此次成績涉及到小組所有成員,導致學生重結果、輕過程,養成了為考而學的不良習慣。具體存在問題可以歸納如下三個方面:
1.1缺乏統一評價標準
根據國家教育部規定,實訓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中重要的一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應用型學校辦學的關鍵,甚至規定在高職院校開設課程中,實訓課時為總課時的一半以上,但是在學校具體落實實訓教學和實訓教學考核時,大部分學校沒有制定統一的實訓項目指導書和與之相對應的實訓考核評價表。統一評價標準的缺乏,導致授課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實踐技能的真實掌握情況,無法根據學生的情況給予進一步指導。
1.2評價指標單一化
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訓授課中,學生不僅需要操作多項物流專業設備,比如叉車、手推車、貨架和地牛等,還需要配套使用物流設備完成綜合任務,比如打包、分揀和設計儲存方案等,這些實訓項目的完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但是在實際教學考核過程,教師往往只對每個項目給出一個總分數,沒有細化的評分標準,也沒有給出扣分的事項和理由,考核評價結果粗糙、缺乏公平性。
1.3評價指標不合理
針對學生實訓評價,在評價指標的選擇和設置上存在問題,多數評價指標設置不合理,無法有效反映學生實訓技能掌握情況。目前在評價指標的選擇上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分數,沒有重視學生在整個實訓過程中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協作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因此運用科學地手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制定一份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表現性評價指標體系非常重要,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課程的開設和發展存在重要現實意思。
2概念界定及文獻綜述
2.1概念界定
2.1.1表現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主要用于考察學習者運用已學知識解決某個問題或者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此評價方式強調“從做中學”,具體是使用真實的生活或者模擬的情景來調到學習者的最初反應,由高水平的評價者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直接的觀察和評判,其主要形式包括操作、資料收集、作文、作品展示、書面報告、實驗、演說、和構建式反應題等。老師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目的不在于將學生化為等級,而是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情感等給予評價。
2.1.2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將一個目標通過層層分解,化為多個目標和準則層次,并運用定量方法確定各個層次或者目標的排序,在此基礎上進行目標決策,是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由于其簡單實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優點,常常被運用于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確定上。
2.2文獻綜述
在高職教學研究中,已經有一些學者對表現性評價進行了探討研究,這些研究可以歸納為三類,一是將表現性評價運用到實驗教學中,并運用實證數據證明了現性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操作技能。二是研究表現性評價方法本身的特性以及在高等教育運用中的優點、缺點和存在的問題。三是將表現性評價和專業特色相結合,構建出具有專業特色的表現性評價標準。
3表現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規劃和評價指標選擇原則,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倉儲系統實訓表現性評價將由傳統的老師評價改為自評,小組評和老師評,表現性評價指標體系共包含3個一級指標和9個二級指標,具體評價指標選擇如下:
3.1知識能力
知識能力為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和物流專業知識。
(1)基礎知識是學生在學習課程前所具備的知識,包計算機基礎知識、數學知識和管理學知識等。計算機基礎知識:能夠熟練的使用常用辦公軟件,如EXCEL、WORD和PPT等。數學知識:能夠使用數據計算公式進行簡單計算。(2)物流專業知識是課程所涉及的物流知識和倉儲管理知識。物流知識:物流和物流管理基本概念,物流的七要素、物流的發展和構成等。倉儲管理知識:倉儲的概念、分類、作用和倉儲建設和維護等知識。
3.2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學生學習課程所需掌握的能完成專業工作的能力,包括物流設備選擇能力、倉儲工作能力和倉儲管理能力。(1)設備選擇能力是指在倉儲系統軟件操作中,學生能夠根據工作需要選擇適宜的物流設備。如:通過資料收集和計算,選擇合理規格的托盤。(2)倉儲工作能力是指學生能力完成日常倉儲管理中的基礎工作,比如根據入庫單辦理入庫、根據客戶要求配合出庫和日常盤點貨物等。(3)倉儲管理能力是指學生能夠統籌管理倉庫的布局、協調員工工作、合理完成貨物的調配和處理突發情況等。
3.3綜合技能
綜合技能是學生在實訓中具備的綜合素質能力,包括知識應用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和創新應變能力。(1)知識應用能力是學生能夠將物流專業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踐當中,能夠熟練的運用物流所學的各種方法、如ABC分類法;能夠熟練掌握專業軟件的應用,如操作倉儲管理系統。(2)寫作與表達能力是學生能夠將實踐過程、實踐收獲運用文字或者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要求學生在實訓完成后,能夠使用WORD撰寫報告、排版以及制作PPT與其他同學交流匯報。(3)溝通協調能力是指通過與其他同學合作達成實訓目標。在物流實訓中,許多項目需要以小組的形式,組內成員配合完成,良好地溝通,有效地配合是小組實訓出色完成的關鍵。(4)創新應變能力是學生提出新想法與有效的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在物流實訓方案設計中,善于觀察、勇于質疑、敢于提出新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實訓效果。
4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
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表現性評價要做到公平、客觀地反應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必須對評價指標進行權重化為,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
4.1確定一級指標權重
根據層次分析法兩兩比較原則,首先確定出3個一級指標的評價矩陣并計算出3個一級評價指標權重如下:
其中一致性檢驗為CI=0.0053<0.1,通過一致性檢驗。因此w=(A1,A2,A3)=(0.21,0.55,0.24),即A1,A2和A3所占的比例為21%,55%和24%。
4.2確定二級指標權重
使用同樣的兩兩比較的原則,確定出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如下:
其中A1,A2和A3矩陣的一致性檢驗分別為0.0000,0.0176和0.0446都小于0.1,說明都通過了一致性檢驗。W1=(B1,B2)=(0.2,0.8),W2=(B3,B4,B5)=(0.21,0.55,0.24),W3=(B6,B7,B8,B9)=(0.11,0.35,0.32,0.22),即B1,B2在一級指標A1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0%和80%,B3,B4和B5在一級指標A2中占比分別為21%,55%和24%,B6,B7,B8,B9在一級指標A3中占比為11%,35%,32%和22%。
4.3指標最終權重
使用層次分析法求得評價指標最終權重如下表所示:
5結論
高職院校學生課程考核與評價應做到與時俱進且具有發展性,有效的評價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表現性評價方式運用自評,小組互評和老師評價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并結合層次分析法構建出包含3個一級指標和9個二級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切實發揮表現性評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邵清艷. 學生評價與學法指導[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2]趙德成. 表現性評價:歷史、實踐及未來[J]. 課程·教材·教法,2013,33(02):97-103.
[3]楊紅艷, 江成城. GIOWA在物流管理實訓表現性評價中的應用[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0, 32(9):65-67.
[4]彭瑾,徐敏民. “表現性評價”在日語教學中的運用[J]. 日語學習與研究,2016,(06):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