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迎龍



摘 要:在水稻主產區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方式和種植大戶減肥增效模式下肥料利用率試驗,結果表明,肥料元素缺失對水稻產量影響較大,缺素區水稻植株相應元素含量較低,種植大戶減肥增效模式下的氮肥當季利用率高于測土配方的施肥模式,增施有機肥在減肥增效模式中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關鍵詞: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施肥模式;減肥增效
中圖分類號 S14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5-0093-03
為配合農業農村部進行的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測試,根據《全國農技中心關于印發2016年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方案的通知》(農技土肥水函〔2016〕125號)要求,在無為縣水稻主產區開展了肥料利用率試驗,研究測土配方施肥方式與種植大戶減肥增效模式下水稻肥料利用率,為有機肥替代化肥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點概況 2018年5—11月,在紅廟鎮閘北行政村畢崗自然村夏菊元戶安排了種植大戶減肥增效模式下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在開城鎮山垴村萬昌軍處戶安排測土配方施肥方式下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試驗前采取試驗地混合土樣分析土壤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pH、容重、孔隙度等性狀,試驗結束(作物收獲)后,對試驗各處理各取1個土樣分析土壤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pH、容重、孔隙度等,對比試驗前后土壤的理化性狀變化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2。
1.1.2 供試肥料與作物 尿素含N46%(安慶產),過磷酸鈣含P2O5 12%(銅陵產),氯化鉀含K2O 60%(加拿大產),有機肥(有機質≥45%);供試作物為糯稻;具體情況見表3。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不設重復,隨機排列;試驗地長方形,四周設保護行,雙膜覆蓋小區小埂,防止肥水互相滲透。根據不同地力水平和目標產量,設置了不同的施肥水平;具體見表4、5。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6、7可知,2試點全素區的有效穗和穗粒數明顯高于缺素區;紅廟點全氮磷鉀區比空白區、缺氮、缺磷、缺鉀區分別增產3421.1Kg/hm2、2610.5Kg/hm2、1147.8Kg/hm2、286.4kg/hm2,增產率分別為67.11%、44.19%、15.57%、3.48%;開城點全氮磷鉀區比空白、缺氮、缺磷、缺鉀區分別增產4143.2kg/hm2、2931kg/hm2、1464kg/hm2、1864.5kg/hm2,增產率分別為78.85%、45.33%、18.45%、24.75%;增產效果明顯。
2.2 不同處理對水稻生產效益的影響 由表8可知,2試點全素區產量產值最高,純收益也最高。
2.3 不同處理對肥料利用率的影響
2.3.1 不同施氮處理對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由表9可看出,配方施肥模式開城點的吸氮總量及100kg水稻籽粒吸氮量都比減肥增效模式紅廟點的低;減肥增效模式氮肥當季利用率為36.33%,配方施肥模式氮肥當季利用率為34.38%,減肥增效模式當季的氮肥利用率比配方施肥模式的提高了1.95%。
2.3.2 不同施磷處理對磷肥利用率的影響 由表10可看出,配方施肥模式開城點的吸磷總量及100 kg水稻籽粒吸氮量比減肥增效模式紅廟點的低;減肥增效模式氮肥當季利用率為24.87%,配方施肥模式磷肥當季利用率為20.37%,減肥增效模式當季的磷肥利用率比配方施肥提高了2.5%。
2.3.3 不同施鉀處理對鉀肥利用率的影響 由表11可看出,配方施肥模式下開城點的吸鉀總量及100 kg水稻籽粒吸氮量比減肥增效模式下紅廟點的低;減肥增效模式下的氮肥當季利用率為46.07%,配方施肥模式下的鉀肥當季利用率為41.49%,減肥增效當季的鉀肥利用率比配方施肥提高了4.58%。
3 結論
(1)肥料全素區水稻的株高、穗長、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等性狀優于缺素區。肥料元素缺失對水稻產量影響較大,除空白對照外,缺氮區水稻產量最低,其次是缺磷、缺鉀區。
(2)各元素肥料的投入與水稻植株的養分含量息息相關,缺素區水稻植株相應元素含量較低;地力水平低的缺素區水稻植株相應元素含量低于地力水平高的。
(3)配方施肥模式下的100 kg水稻籽粒吸收氮、磷、鉀的量比減肥增效模式下紅廟點的均低;配方施肥模式下的氮、磷、鉀當季利用率均低于減肥增效模式下的;減肥增效模式下增施有機肥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責編:汪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