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孫微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黃博寧 ●本報記者 趙雨笙 ●丁雨晴

編者的話:保持匯率基本穩定是大國的重要責任之一。舊中國積貧積弱,哪里還談得上貨幣的穩定?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努力,人民幣成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地位的幣種。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看來,保持人民幣穩定,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堅實基礎,也是全球金融治理的穩定之源。這讓美國彭博社感嘆:“人民幣穩定是世界最大出口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有的擔當。”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倫敦金融城一直致力于將自己打造成人民幣國際市場的“西方中心”,而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前兩年就得出這樣的結論:人民幣在國際金融行業中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
1 “維持匯率穩定,中國認識早、準備早”
“中國在維持人民幣匯率水平方面認識早、準備早,使人民幣匯率水平保持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努力卓有成效。”美國奧本海默基金公司高級副總裁、基金經理李山泉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在李山泉看來,改革開放初期和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是人民幣日趨穩定的兩個重要事件。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出口換匯的做法,對中國參與世界貿易體系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亞洲金融危機則給人民幣保持穩定帶來極大的挑戰。他認為,事實證明,中國當時沒有通過人民幣貶值確保出口競爭力。中國的“克制”沒有造成范圍更廣的貶值潮,穩定了地區的金融秩序。
李山泉認為,人民幣持續保持穩定殊為不易。就在人民幣“穩定前行”的同時,許多發展中國家卻陷入貨幣大幅貶值的困境。如阿根廷、委內瑞拉、伊朗等國家的貨幣持續貶值,給自身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沖擊,也影響到百姓的日常生活。還有一些例證,如從1998年8月31日到2019年8月1日,俄羅斯盧布兌美元的貶值幅度高達91.52%,巴西雷亞爾貶值69.29%,南非蘭特貶值55.45%,印度盧比貶值39.99%。
在與國際經濟學者和投資家的交流中,李山泉經常能聽到有關人民幣穩定性和中國匯率管理的討論。一些學者對中國在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依然能保持經濟增長和匯率穩定深感欽佩。中國決策層在制定政策時極富前瞻性的思維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很多匯率管理不夠成熟的國家來說,人民幣的穩定特性以及中國的匯率管理水平頗受認可。彭博社去年7月曾報道稱,“從經濟到市場再到治國理政,如今的中國被視為(全球)穩定器”,而美國被視為“到處約架的破壞者”。文章認為,“人民幣穩定意義非同尋常,并贏得廣泛贊譽,這才是世界最大出口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有的擔當”。▲
2 “政治穩定是堅實支撐”
紐約《每月評論》2018年11月曾以“人民幣——世紀之變”為題刊文回顧中國貨幣史:從晚清起,中國就試圖建立基于國家財政實力的現代貨幣系統,但當時的財政基礎并不堅實,且海關稅收政策被外國列強掌控。1863年至1911年,英國外交官羅伯特·赫德曾擔任晚清海關總稅務司近半個世紀。直到解放前,中國都未能真正發行基于國家財力的貨幣。文章說,“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幣經歷各個時代的考驗,特別是1992年開始的貨幣化改革也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民幣成為全球穩定性貨幣,經歷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和考驗。在復旦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宋國友看來,以下幾個事件具有重要意義。198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隨后中國特別提款權份額不斷增加。2005年中國匯率改革,邁出了人民幣市場化進程的重要一步。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之水源源不斷地注入全球貨幣體系之中,為全球貨幣體系提供流動性并保持穩定性。2017年歐洲央行宣布增持價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令人興奮的重要時刻。宋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人民幣進入第二大國際貨幣發行機構歐洲央行的官方外匯儲備庫,意味著歐洲正越來越多地接受中國的經濟地位。
人民幣成為全球穩定貨幣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英國《經濟學人》曾在一篇題為“穩定之手:中國如何贏得人民幣戰爭”的文章中,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馬廄里的馬被喂養得膘肥體壯,有關人民幣是否將崩潰的爭論也變得毫無意義。宋國友回顧說,上世紀9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機極大地考驗了人民幣的穩定性,在地區國家的貨幣和股市紛紛崩盤之際,人民幣最終保持相對穩定。美國彭博社2017年曾評論稱,金融危機席卷亞洲時,北京保持人民幣穩定起到了重要的防火墻作用。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總結人民幣保持穩定的關鍵原因,李山泉認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和外貿凈出口表現是兩大重要因素。中國經濟增長始終保持活力和彈性為人民幣保持穩定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此外,貿易盈余為中國提供了強有力的國際支付能力,從而為人民幣保持穩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宋國友認為,人民幣成為全球最穩定的貨幣之一,首先是離不開中國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其次,中國政治社會的持續穩定為人民幣保持穩定提供了堅實支撐;第三,世界需要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格局中扮演穩定的角色。▲
3 倫敦金融城見證人民幣國際化
走進倫敦金融城,《環球時報》記者在這寸土寸金的“一平方英里(老金融城別稱)”內,看到了一家家中資銀行的身影。毗鄰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的是高懸中國國旗的中國銀行倫敦分行,此外,扎根倫敦金融城的還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上海浦發銀行等,而更多中資銀行在倫敦的分行之路也正在啟動。除了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投資基金等30多家中資金融機構也在倫敦金融城開始了國際化搶灘行動。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凱瑟琳·麥吉尼斯曾告訴記者,這些中資機構不僅為英國帶來急需的資金、創造數千個英國就業崗位,還以其擁有的專業知識和獨特技能,進一步支持了倫敦金融城的全球地位。
可以說,倫敦金融城見證著中國人民幣的穩定性和國際化。倫敦金融城和中國人民銀行歐洲代表處8月初聯合發布《倫敦人民幣業務季報》,強調了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平穩快速發展的趨勢。《季報》相關數據顯示,今年5月,英國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占全球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的44.46%。倫敦金融城亞洲事務新聞官駱南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們看到倫敦的人民幣產品和服務量穩步增長,并且很自豪能成為‘大中華區以外的人民幣金融業務中心。正如最新版《季報》所提到的,英國現在占人民幣外匯交易總額的近一半,這有助于鞏固我們作為世界外匯之都的地位。我們認為,倫敦必須保持其作為人民幣中心的地位。”
倫敦金融城專業人士在和《環球時報》記者的交流中表示,倫敦所取得的成功表明,國際投資者對倫敦作為全球資本市場門戶的角色和主要的人民幣清算中心深信不疑。在《倫敦人民幣業務季報》中有這樣的表述:“英國倫敦將繼續主導人民幣離岸市場。很少有人會否認中國貨幣將成為世界舞臺上更為重要的參與者,特別是通過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由于倫敦是世界的外匯之都,人民幣顯然應在這里交易和清算。這就是為什么倫敦金融城將繼續支持和促進英國和倫敦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原因。”▲
4 “人民幣的影響只會與日俱增”
在倫敦金融城亞洲事務新聞官駱南森所提的“大中華區”,從世紀初至今,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在循序漸進中進行,未來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香港人民幣跨境結算很長一段時間占到人民幣境外結算量的70%以上。現在,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及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期貨產品,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中銀香港資深經濟研究員王春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最近40年,人民幣堪稱世界上最穩定的貨幣之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央政府為支持香港,打擊金融大鱷,堅持人民幣不貶值。
王春新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上升,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人民幣對香港金融秩序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一帶一路”投融資平臺、亞洲主要資本市場及財富管理中心的建設,都和人民幣的穩定有莫大關系。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香港也從國際收支平衡方面,為人民幣穩定提供了極大支持。他表示:“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香港承擔著重要角色,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試驗場。”
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人民幣也幾乎成了當地“硬通貨”。今年初,為便利人民幣在東盟的使用,國家多部門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其中明確提到支持東盟地區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
談到人民幣穩定與人民幣國際化,有研究中東問題的學者表示,2018年,中國在阿聯酋各類企業達到4000家,阿布扎比國民銀行、迪拜酋長國國民銀行在上海等地開設分行或開辦人民幣業務。兩國不但簽署本幣互換協議和建立人民幣清算中心,還設立了200億美元的共同投資基金。以往一些海灣產油國嚴重依賴美元結算體系,但現在也提議用人民幣結算石油貿易。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網站前兩年曾刊文討論過“亞洲新金融秩序:人民幣陣營是否會出現”的問題。文章認為,從每一個指標來看,近年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行業中的影響力都在與日俱增。
中國央行已將貨幣互換協議擴展到30多個國家,因此人民幣可被用于貿易金融和流動性“援助”。人民幣正式被IMF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占比10.92%,超過日元和英鎊,名列第三。鑒于中國經濟仍將繼續增長,人民幣在亞洲和全球的影響力只會與日俱增。文章的結論是:“越來越多亞洲國家和地區將把人民幣當作‘幣值,并管理其貨幣以使其幣值與人民幣聯動。貨幣互換或許正被用作援助陷入危機的國家。從這層意義上說,我們或將很快目睹一個‘人民幣陣營的形成。”
宋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人民幣保持穩定有助于防止個別國家利用貨幣霸權追求自身利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給全世界的一個重要啟示便是,多元化和平衡化的貨幣體系至關重要。他認為,人民幣保持穩定也是全球金融治理的穩定之源,對全球擴大貿易并推動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并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新選擇,可以通過本幣結算的方式有利于這些國家更便捷地對外開展經貿活動。▲
環球時報20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