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如何教學一直是值得探討的主題,《哪吒鬧海》《開天辟地》《嫦娥奔月》此類課文是否能研究出一些教學范式是值得深思的。既然是神話那么就要追問“神在何處”;既然是故事就要梳理“情節脈絡”;既然塑造了人物,就要能感受“人物形象”;既然神話故事是中國文學的瑰寶,那么就要習得這種文體的文學特點及文字風格。經過這一番解讀,筆者在戲劇語文教學研究過程中便總結出一些范式,在教學內容選擇及教學方法的展開方面進行一些探討,供大家商榷。
一、神話體裁重在激趣
中國古代神話的魅力是巨大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傳承,讀者們可以不識字,但故事卻婦孺皆知,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精神DNA。之所以如此吸引人,無外乎它的趣味性: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拓展了人類的視野,打碎了人們的思維壁壘,閱讀之余有一種歡暢淋漓的精神享受。
在執教《開天辟地》等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類的課文時,老師往往可以專注于一個大問題:盤古是怎樣用他的神力和軀體開天辟地,化身萬物的?這個問題統領了全課,又把住了文體的內核,讓兒童帶著濃濃的趣味來讀情節,品詞句,悟人物。在課堂的結尾處問道:孩子們,你們相信這個故事嗎?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深度思考,這種大膽卻又回歸本質的提問讓兒童對神話體裁的作品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情節梳理在于厘清
兒童是喜愛聽神話故事的,神話故事最吸引人的便是情節。因此,學故事首先是學情節。《開天辟地》的情節非常清晰,從開天辟地—頂天立地—化身萬物,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逐次展開。作為一個神話故事,它環環相扣,情節也是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
通過提問引導讓兒童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了解情節的推進,并適當概括。通過“撐”字的動作體會,“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的圖片解析,讓課堂的呈現更生動、有趣,故事情節更明確、清晰。再通過情緒的渲染讓兒童對情節有了更深的體悟,隨著情節的一步步推進,兒童的情緒也一步步高漲。由于情節不斷變化,到了“化身萬物”時,悲劇色彩開始出現,可運用一段音樂進行渲染,把課堂推向高潮。
故事的情節并不復雜,蘊含在字里行間,一步步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勾畫重點詞句談體會,指導朗讀,是一個逐步深化學習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體會詞句的學習中,理解故事含義,塑造人物形象,將單純的詞句訓練向思維訓練過渡是情節厘清的要義。
三、角色感知在于移情
支撐神話故事的是其塑造出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這些人物成為讀者心中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或偉大或智慧的光芒,感知這些角色重在引導兒童移情。
《開天辟地》中盤古的偉岸形象,像一首悲壯的英雄頌歌唱給后世的炎黃子孫來聽。老師要緊緊抓住人物形象的體會,通過表演“撐”這個動作對學生進行采訪,“有什么感覺”“手那么酸為什么不放下”“就歇一會兒吧”等問題勾畫出盤古的內心世界:很累很酸,但絕不放棄。因為不能前功盡棄,因為心向光明。這樣,學生對人物的感知就更生動真切了,確切地說對神話英雄有了發自內心的崇敬與感動。在體會人物形象時每個環節的結束語都是:盤古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不斷讓兒童豐富對神話人物的認知:力大無窮,堅持不懈,無私奉獻……對于人物形象的解讀達到移情的程度。
移情原本是一種心理學用詞,一旦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時,意味著教師必須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考慮問題。同樣的,當作為讀者的兒童移情于神話人物的角色中,學生所體驗到的便是角色的所思所行,體察他們的各種偉大與神力,這必將能使學生對人物有最真切的體悟。
四、文字特點重在感受
相比較而言,神話故事由于敘述的年代不同,其文字特點與普通的記敘文、說明文等課文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開天辟地》是非常經典的神話故事作品,這篇課文側重于一個大神——盤古的塑造。他是孤獨的神,卻又是偉大的神!他的一舉一動,他的神力,他最后悲壯離去,都是頂天立地的。這篇神話故事在創作過程中,文字以短句為主,輔以對仗,讀來富有節奏感,充滿詩意,像荷馬史詩般,有一種磅礴的美,更能讓讀者感受到英雄的偉大。那么這樣的文字特點該如何習得呢?老師可運用發現法,讓孩子們觀察,尋找里面的近義詞、反義詞,再講到對仗的特點,隨后通過朗讀指導,感受文字的魅力,最后讓孩子們學著使用這樣的寫作方法。也可以先講主句,“輕而清……重而濁……”,再讓學生尋找類似對仗句式,并全屏出示進行朗讀,感受這種句子的節奏感。通過圖片的配合讓孩子富有情趣地朗讀,更多了份趣味性。這種對語言的感受積少成多,量變引起質變,最終會化為學生的文學感悟力和表現力。
綜上所述,戲劇語文關注文本體裁的特點也就是重點關注它的戲劇元素,神話故事中“神”的部分戲劇沖突是比較明顯,比較容易引起讀者尤其是小讀者的興趣;關注故事情節的跌宕或流暢,如先開天辟地,再頂天立地,最后化身萬物,如同一部劇,動人心弦;關注角色的體驗移情,如體會“左手持鑿,右手握斧”“撐”,并關注細節背后人物的內心世界,抓住“一道微光”是什么光?“微笑”是怎樣的笑?關注文本的語詞特點——大面積的短句及對仗,這是中國古典劇本文學中的主要成就之一,如《牡丹亭》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等,讀一讀,意蘊全出。教師將課堂上得立體,將人物解讀得立體,最終這個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也會給人立體的感受與經驗,達到講述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較高境界。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