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皎皎
摘 要:數學作為小學諸多課程學習中十分重要的課程,其中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學習十分重要。通過此內容的學習,可以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在當前數學教學課程中,對兩位數加減法的學習和運算,多數學生卻不能深入課程內容進行理解和運用。以滬教版教材的數學課程為例,對其相關的教學方法進行了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領悟數學知識,在游戲中提升數學的實際價值。
關鍵詞:數學游戲;學具;自主探究
一、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和教學目標
通過滬教版教材中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相關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數學運算中的基本法則,并達到可以進行口算的目的。與此同時,通過對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和游戲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養成對數學學習的初步理解以及分析能力,提高小學生數學的敏感度。并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思維對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進一步提升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增強未來在數學學習中的樂趣和興趣。
二、以滬教版教材為基礎的教學過程設計
1.通過課前內容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和刻板。在原本不易理解的數學學習中,學生的興趣和樂趣更是大大降低。因此,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常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感,不利于教學質量水平提升的同時,更不利于學生未來的進步和發展。通過課前內容導入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數學教學的課程體系。
例如:在數學習題講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日常用語:“上周星期五是新星小學的家長入園日,每位小朋友的家長都積極參與了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參加短跑隊伍的家長有26位,然后又加入了10位家長,那同學們,參加短跑隊伍的家長最多只有48位,咱們來算一算,究竟這些家長們可不可以都參與到短跑隊伍中呢?”通過以上相關習題的口吻轉變以及情景的代入,將學生引入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數學運算中,繼而進一步指導學生對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運算原理進行掌握和運用。
2.通過自主探究式學習,深化數學原理的運算規律
新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讓自主探究式學習成為當今教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生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社會環境的變革讓涉世未深的學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只有在學習起步階段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發揮自主探究學習的優勢,才可以進一步培養自身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繼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口語化習題解釋和運算,學生會在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運算中得出一個具體數值。以上述相關習題為例,通過對26+10的運算得出數值36,那么教師可以根據此運算結果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知識深化。
例如:“同學們,誰能告訴我這道題的運算結果為什么是36呢?又是為什么48個人的短跑隊伍可以容納這36個家長呢?現在請各位同學進行自主選擇合作,大家一起動手利用長方形學具在書桌上擺一擺咱們學習的算式,我會邀請學生來觀察下,在26+10的式子中,十位數和個位數都產生了什么變化呢?”通過對教學學具的有效運用,讓學生通過互相協作的方式,對數學知識的運算法則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此同時,也可以請一組學生到臺前進行黑板教學學具的操作,并邀請學生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在學生操作和講解完畢之后,教師可以根據26+10的算式進行深入分析。
例如:“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黑板上擺出的2片和1片長方形學具,是不是就可以用2+1=3來表示呢?答案:當然不可以,因為2在十位數上,此表示的是2個十,而十個1才能組成一個十。因此,在這道題的運算中,加入短跑隊伍的26名學生家長是都可以參與到限定人員數量的隊伍中去的。”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對操作優秀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表揚,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同時,活躍數學課堂的學習氣氛。
通過學生自主選擇的分組方式,增加其課堂的積極性,并引導其根據習題內容進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可以最大限度釋放學生的游戲天性,解放學生雙手的同時,喚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并通過實際的數學運算操作,將傳統枯燥的數學公式進行直觀具象的理解和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更加高效輕松地學習知識。以此類推,在進行兩位數減整十數的運算中,也可以對以上探究式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運用。引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教學學具,并對個位以及十位上的數字變化進行觀察,最終得出個位不變、十位相減的數學法則運算規律。教師通過對習題的創新編制,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自然而然地交還到學生手中,并通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的提升,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能力。
3.通過對課后習題的鞏固練習,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對知識的運用和實踐。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是重要的,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未來學習和生活的質量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需要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通過對課后習題的不斷練習和鞏固,加深數學學習的意義,提高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相關類型的習題:“同學們,通過前幾日的學習,我們了解和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本運算方法,那么現在,老師邀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共同做幾個游戲。超市里采購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新鮮雞蛋,不同雞蛋有不同的價格,那么現在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將這些雞蛋放到正確的位置上。(34+20= 10+66= 49-10= 85-30=? )”
通過與實際生活建立有效的聯系,將數學習題針對性地引入生活中,幫助學生在情景學習的過程中,對相關知識內容進行鞏固練習,繼而加強學生自身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進一步發揮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將傳統枯燥的練習方式轉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可以在活動學生肢體、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不斷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形式,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也優化和提高了教學效果。問題來源于生活,因此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脫離實際獨立存在。通過將超市分雞蛋等實際生活情景引入數學教學課堂,并通過學具的巧妙應用,可以引導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數學實踐能力。
三、教學內容的反思和創新策略的提升
1.運用課前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由于數學學習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學生需在學習中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因此,在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課前實踐,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針對性的前期測試。在測試過后會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會計算,但對其知識內涵卻不能進行深入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課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可以及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制定適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教學計劃。
2.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思維,提供教學創新的新方向
在對小學數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學習體系研究中發現,學生對于教學學具的選擇和運用有著較高的積極性和熱情。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在未來的教學課堂中,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思維,為教學創新提供多樣性和可行性的新方向。首先,可以根據學生的適齡段和學習興趣的不同,引入情景式教學法。情景教學生動形象,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以課程知識點為基準,引入符合學生發展和具體認知規律的內容。在引導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參與能力。其次,在教學學具的選擇過程中要注意操作和使用說明。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學具的選擇中,對于熟悉度較低的學具往往會產生更大的好奇心。教師則要在具體使用學具之前,嚴格強調學具的操作規制和使用準則,避免學生在懵懂的情況下,引發不必要的課堂騷亂。最后,則是對教學環節的有效設置。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有限,而教學課堂的學習時間設定往往超出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中注重精簡,在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摒棄無意義和過于冗長的教學環節,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將學習難度不斷提升,在提高教學環節整體統一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取得更優質的學習效果。
3.對教學實踐的反饋進行思考和分析
在小學階段,教育教學體系賦予了相關數學教師一定的教學任務。因此,在具體教學課程設計和教授的過程中,需要思考數學知識的內在價值和含義,從數學知識的基本特點入手,將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連接,并將舊知識與新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將學生的發展可能性最大化。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校園開放日活動的開展,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學生以及學生家長進行針對性的問答,通過對問題的集中搜集和整理,積極接受來自各方的建議和批評,不斷對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系統的反思和分析。不僅如此,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準確且不脫離實際的激勵性評價,通過對學生的鼓勵和表揚,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樂趣。
在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相關課程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組合協作,進行自主編題和學生組與學生組之間隨機選題,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思維和意識的培養。并且可以在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學生可以在解決自己所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解答,提高學習的體驗感和成就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不斷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課堂活動機會,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和整體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這是未來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改革中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教育教學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周艷.巧用學具,探究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2(8):27-28.
[2]蘇生加.巧用學具,提高數學課堂效率[J].小學教學參考,2011(4):60.
[3]夏樹文.巧用學具實現數學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5(22):44.
[4]邊麗敏.例談傳統學具在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80-8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