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娜
摘 要:通過分析目前小學英語寒暑假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析了通過以“活”“動”激興趣、“復”“習”貫始終、“拓”“展”重運用為原則的特色寒暑假期作業,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保持英語學習熱情,培養探究意識,開拓文化視野,發展語言運用綜合能力,讓外國語小學的學生在寒暑假期中輕松、愉悅地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寒暑假作業;外國語小學;英語
寒暑假因其持續時間長、遠離教師面授、學生相對自由、以個體自主學習為主、缺乏英語學習氛圍等特點,成為小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中比較特殊的時期。對于外國語小學的學生而言,非放假期間每日浸潤在濃厚的特色英語學習氛圍中,到了寒暑假,學習英語的環境消失,極容易由于長時間脫離課堂而遺忘英語知識,也容易因缺乏真實的英語氛圍而使英語學習出現斷層。那么,外國語小學英語教師如何設計富有特色的寒暑假英語作業,在假期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有計劃地自主學習、運用并完成英語作業,利用寒暑假期間保持、鞏固英語能力是值得研究的有效話題。
一、傳統寒暑假英語作業的弊端
筆者結合從教十年間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觀察,發現傳統的英語寒暑假作業布置存在著不少值得商榷和改進的地方。
(一)寒暑假期作業缺乏針對性
許多教師沒考慮外國語學校的英語特色,很少自己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寒暑假作業,完全依賴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各學科大集合型的寒暑假作業,而不考慮這樣的寒暑假作業是否合適自己的學生。須知,一本寒暑假作業中的英語練習頁數不多且大部分內容都是筆頭書寫。根據調查,70%的學生可以在3~4天內完成全部英語練習題,最快的2天就能完成。在一個月的寒假抑或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僅憑這些英語作業復習舊知、拓展未知是遠遠不夠的。
(二)寒暑假期作業具有片面性
教師大多布置以“寫”為主的寒暑假英語作業,忽視了“聽”“說”“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片面枯燥乏味的機械式習題作業內容不利于開闊學生的英語視野,也不適合促進學生個性化地發展。教師布置作業,無非是想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而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僅在于會解答習題,更在于會在現實生活中交流對話,這點對于外國語小學的學生尤為重要。
(三)假期作業評價的缺失
缺乏針對性、具有片面性的寒暑假期作業,因為不是教師精心布置的,教師在開學初往往壓根提不起批改興趣,以至于評價也只能是“已閱”,有的教師甚至將假期作業隨意堆在班級一角,棄之不顧。如此一來,學生完成寒暑假期作業的成果,得不到教師及時有效的反饋。這樣的寒暑假作業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太大的幫助。
二、特色寒暑假期作業設計的應有之態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要組織內容多樣、形式豐富的課外活動,以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受課業安排緊湊、雙休日時間較短、各學科都在給學生減負的影響,教師能布置的創意作業形式有限。故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寒暑假時間相對較為充裕的特點,通過新穎、獨特的設計,從聽說、讀寫、玩演等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設計一些學生平時有必要但卻沒時間完成的、凸顯外國語小學英語特色的作業類型。
(一)“活”“動”激興趣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認識起源于活動。”既然活動是認識的開始,那么活動應該是英語寒暑假作業的主要形式之一,完成寒暑假學習任務要體現“活”與“動”兩方面的特點,要遵循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和在實踐中完成的原則。心理學家羅杰斯也曾說過:各種水平的學生在遇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感興趣的問題時,必然會進行主動的學習。形式各異的英語學習活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看似玩的過程中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一理念對外國語小學英語教師設計特色寒暑假英語作業有著啟迪意義。
筆者作為一名外國語小學五年級的英語老師,以自己設計的四年級寒暑假作業為例,談一談如何設計寒暑假期作業。
2018年暑假,筆者給四年級孩子布置的一項作業是My Va-cation Journal,圖文并茂地記錄暑假期間的經歷。這是一份加上封面共八面的作業,每一面上都有一個主題,分別是This is where I went./ This is what I saw./ This is what I hear./ This is what I touched./ This is what I smelled./ This is what I tasted./ This was my favorite thing that I did. 每頁主題下都有一個長方形方框可以粘貼上經歷該事件的留念照片或直接手繪畫作,方框下是六條線,上面可以用英語描述該事件或經歷。設計這份作業的基礎是外國語小學的學生,在四年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熟悉了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式和一般將來時,對個人情況、家庭與朋友、學校與日常生活、節假日、飲食、服裝、季節與天氣、顏色、動物等話題都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1)班的Anna在This is where I went.一面粘貼的是自己和家人暑假去天津旅行的機票,下面的英文記錄是I went to Tianjin. Tianjin is a beautiful city. I went there because I wanted to see the Board New Year paintings. 在This is what I saw.一面粘貼的是天津之眼(The Tientsin Eye)的照片,下面的英文記錄是I saw the Yongle Bridge Tientsin Eye. Its very big and tall. 一看就是旅行之后,又查了英語詞典,才能表達出如此專業的詞匯。
另一個孩子Tracy采取的則是畫畫的方式。在This is where I went.一面,Tracy畫的是西湖斷橋,下面的英文記錄是I went to Hangzhou. Hangzhou is an amazing city. Hangzhou is famous for the West Lake. I really enjoyed that trip. 在This is what I touched.一面,Tracy畫的是西湖一角,一汪清水,兩棵大樹,成群魚兒在湖里游弋,綠意小草熠熠生輝,英文記錄是I touched the nature. The tree is tall and the grass is tenacious vitality. In the rivulet,there are many fish and tadpole. They are so cute. 鮮活的畫作,輔以豐富的文字,隔著一張作業紙,教師都能感受到孩子在完成這項作業時的喜愛、用心與享受。
新學期開學后,當筆者將挑選出來的一份份鮮活、創意十足的作業進行展示并加以獎賞時,其他學生贊嘆不已,個別完成較差的學生紛紛表示下次一定也用心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特色寒暑假作業。
(二)“復”“習”貫始終
語言學家研究表明,提高語言復現率是最基本、最有效的糾正學生對語言材料遺忘率高的有效途徑。雖然寒暑假是學生休息和休整的時間,但休息和休整并不意味著英語學習的停止,智謀的英語學習要做到“復”“習”同時進行。“復”即舊知識的復現,鞏固舊知。“習”即針對新知進行預習,要對下個學期的新知識進行智謀的預習以作鋪墊。“復”是“習”的基礎,“習”是“復”的延伸。教師設計的寒暑假作業要有助于學生復習、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同時,也要有計劃地加入下學期即將要接觸到的新知識,以在下學期的英語學習中更有目的性,并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特質。
筆者給四年級學生布置的另一項暑假作業是每周日晚上7:00—8:00的English Corner英語雜談。具體內容分兩部樣:其一,看圖說話,筆者每隔5~6分鐘發一張上學期剛剛學習過的與主題相關的圖片,學生根據圖片用至少五句英文進行描述,并聆聽其他同學如何描述,可對別的同學的表述進行糾正,相互學習,此為“復習舊知”。其二,英語雜談的最后十分鐘,是Dictation聽寫時間,筆者會發送一張當日English Corner所要聽寫的單詞表,學生需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寫上要聽寫的單詞,并拍照傳到群中,筆者進行批改,指摘并訂正。至于每次English Corner英語雜談所要聽寫的單詞,來自筆者暑假前已整理好、學生人手一份的下學期將要接觸的、與普通非外國語小學所學的PEP教材接軌的PEP 5三會和四會單詞,此為“預習新知”。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對下一學期的新語言知識進行預習與探究,在下學期的英語學習中,課堂聽講更有針對性,聽課效率更高,同時,學生更會自發地將PEP 5英語內容與我們所學主教材做一個比較與練習,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此項作業暑假期間也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全班32人,六次English Corner英語雜談,每次參與率都在90.6%及以上,沒來得及參與的學生也會在事后進行補充。同時,這項作業也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與稱贊,知道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就是不一樣,也更感恩教師寒暑假也不忘創設英語交流環境,帶著學生講英語,感概此項作業能將“復”與“習”相得益彰。
(三)“拓”“展”重運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更為強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內心深處對自我肯定的強烈渴望。因此,英語教師在設計寒暑假作業時,應該有意識地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有認識水平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能使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探究的拓展活動。
筆者布置的第三項作業是“我做小老師,與父母的英語對話視頻”。學生做小老師,教會爸爸或媽媽一個書本上的英語對話,也可以是共創的一個親子對話。全班32人,上交了31個英語對話視頻,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孩子和爸爸或媽媽的對話,部分孩子是和家里哥哥、姐姐或者懂英語的其他家庭成員的視頻。
令筆者眼前一亮的是Hency的作品是和媽媽去扔垃圾,進行垃圾分類的英語視頻,涉及當前熱門的垃圾分類話題,母女倆英語對話設計精巧絕倫,頗費心思,加上配合默契,全程英語對話流暢無間斷,不愧是優生的創意出品。同為優生的Candy和媽媽英語視頻創設的是購物買衣服的場景,母女倆在床上和衣柜上擺滿了衣服,創設如臨其境的購物環境,對話過程中還穿插著討價還價的對話,令人感慨母女倆的用心設計。Charlie和媽媽選擇的是兩個人逗家里兩周歲的小外甥女玩游戲的主題,長達三分鐘的全英視頻,母子倆配合默契,小外甥女邊玩玩具邊大笑,和諧之至。如果說上述三個優生的親子英語小視頻太具有挑戰性與拓展性,那么學困生Judy和媽媽原汁原味地模仿書本上的一個對話則讓人感受到母女倆的盡力而為,雖然Judy媽媽的英語說的磕磕巴巴,但是Judy一直微笑著看著媽媽,等媽媽講完再自己接下一句話,令人贊嘆不已,不愧是媽媽的小老師。還有一個學生,Bill,媽媽因為年紀大,實在學不會英語,就配合孩子表演吃飯的場景,并模仿對口型,而實際則是姐姐在說話配音。如果不仔細看,竟看不出媽媽是在對口型。這樣的家校支持與配合令筆者感動不已。
這類作業真正體現了外國語小學的學生在所學英語知識的基礎上的拓展與延伸。
總之,外國語小學英語教師應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興趣的寒暑假作業,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已學過的語言知識,還可以為學生進一步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在此過程中,需按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理念,圍繞英語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開闊學生英語視野,從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等多角度、多方位入手,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從被動英語學習的困境中走出來,主動完成英語作業,感受英語作業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在富有個性的英語學習中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丁方,熊哲紅.智慧的發生:皮亞杰學派心理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
[2]連林倩.小學英語暑假作業設置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9).
[3]王丹.談外國語學校英語寒暑假作業設計[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
[4]江南樂.小學英語寒假作業設計探析[J].學園,2013(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