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同于傳統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做好引導工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做好自身角色定位,革新教學觀念,以新模式、新方法有效展開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快速提高。對教師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如何有效調整自身角色,發揮更好的教學作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角色;重構
綜合實踐課程本身便是新課改背景下誕生的產物,是教改活動的一個嘗試,同時也是一個有效的突破口。這門課程也是教學模式從傳統向現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的一個有效試點。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實際情況,積極地進行自我角色重構,將更多更好的教學內容提供給學生。
一、綜合實踐課教學角色構建的重要性
綜合實踐課程與傳統的學科課程有著極大的不同,綜合實踐課程是讓學生在實際參與中更好地進行知識內容的重構,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內容與實踐知識內容結合的學習方法。教學活動期間,教師要在教學有效性的指引下,盡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體理念,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都交還給學生。所以,教師需要在角色方面進行重構,從角色方面進行改變,由初期的課堂主導者變成課堂指導者,并通過教材加工的方式,抽絲剝繭地了解知識的全部內容,將最為精簡的內容展示給學生。
二、綜合實踐課程中角色的重新構建
(一)從前臺講授到后臺指導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充當演員的角色,站在講臺中央,用嘴巴做武器,對學生開展教育,對教學進行重點掌控。學生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僅為聽眾,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但要接受信息,更要容納信息,且要理解這些信息。綜合實踐課程實踐教學開設之際,需要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若將學科教學看成是接受學習,那么綜合實踐課程就變成了自主學習。前者將教師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后者將學生看成是課堂的主體,在強調學生積極主動開展學習的同時,學生成了舞臺上的主角。但是也許會有人質疑,若是這樣教師退居幕后,課堂由學生主導,會不會偏離方向,教師的作用又在哪里呢?其實教師依舊在目標導向、動機激發、情景創設、疑難解答方面發揮極為關鍵的作用。教師僅從原來的課堂控制者變成了課堂引導者,將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交還給學生,通過服務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在實踐中做好教學協調。作為協調者,教師先要做好課內課外的各項活動調整,也要在協調學生實踐的過程中通過服務者的角色,協調好學生在社會實踐時與成年人的關系。服務者的角色對于教師而言很重要,由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會遇到大量的物質條件問題。譬如在實踐中場地、材料、工具、交通等都要注意,教師更要給予全面的考慮,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特別是在一些重大思想或者倫理道德問題上,教師適當的引導都是可以的。譬如在某次觀摩課上,學生提出希特勒是名人,教師在不否定學生想法的同時,適當進行補充,告訴學生希特勒是名人,但他挑起了戰爭,讓很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所以不能稱之為偉人。教師通過這樣的引導方式,讓全體同學投入到活動中來,這樣大家能在熱烈討論中抒發自己的情感,然后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鼓勵各個小組分組討論,自己動手查閱資料。
(二)轉變角色,做好教材的加工者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材是教師授課的主要參考,同時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主要的來源。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對教材展開深入了解,并掌握教材當中的實際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嚴格地按照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講授,完成整個教學過程,不會隨意更改教學內容或者出現自我發揮的事情。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已經成了教材內容的一個中轉站,成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傳聲筒。這樣的教學模式在綜合實踐課程當中并不適用。在進行教材編排時,綜合實踐課程的教材體系與其他科目截然不同,其并沒有按照傳統教材的邏輯體系進行內容組織,而是利用主題單元的形式形成架構。綜合實踐課程的教材本身不是要學習的對象,而是一種在實踐活動當中所必需的,可以作為參考的框架和指導。對于教師來說,這種教材并非是用來做知識點的搬運,而是為自己提供一個授課方向,讓自己掌握授課進度。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并不需要按照固定和死板的模式進行教案編寫,而應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當中。例如查閱資料、準備實踐所需的材料和工具、聯系相關場所進行實踐訓練。例如讓學生自己查資料,準備好相關的工具和安排場所的問題。另外,教師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教學進度進行調整,選擇更好的主題。
綜合實踐課程活動的開設需要教師的引導,更要有學生的參與,教師在清晰自己定位后,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引導,使學生能在動手實踐中,感受知識,了解各項知識的內涵,也能通過查閱資料、自己探究的方式內化知識。
參考文獻:
[1]張清建.淺談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空中英語教室(校本教研),2015(10):30-31.
[2]楊靜.淺談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角色的多樣性[J].學周刊,2014(23):142-143.
[3]潘洪建.活動的回歸與綜合實踐課程的重構[J].教育科學研究,2017(5):54-5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