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旭雯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從理論知識過渡到實踐應用能力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將課程中枯燥的理論知識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教學方式;綜合發展
綜合性學習不是簡單地將語文基礎知識累加,強加在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上,而是體現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閱讀、寫作、基礎知識的整體協調,以及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聯系上等方方面面。但是,經過實踐發現,語文的綜合性教學還處于小學教學中的尷尬地位。因此,基于這種現狀,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在“識字”上下功夫,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認識漢字,是小學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部分,也是學好小學語文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應該從學生的基礎抓起,從“識字”開始,熟悉漢字的獨特使用方法,了解漢字的來源和起源,進而快速地認識漢字,記住漢字,應用漢字。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識字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直觀演示的方式,幫助學生感知并理解基礎知識,引導學生獲得和鞏固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課程開始時,教師準備一些直觀演示的道具,同時,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給學生進行演示,讓抽象、復雜的漢字變得簡單、直觀、易學。然后,在教學“田”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出一幅動態的圖片——高空俯視下的農田,每一塊田和田之間都有溝壑相連互通。基于這幅圖片,教師繼續用黑色馬克筆畫出其中的一塊田地,使畫出的部分正好構成一個漢字“田”。最后,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古時候許許多多的漢字都是模仿生活中的事物所創造的,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象形字,如:日、山、火、龜、羊……
在開展識字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借助《漢字的演變》《甲骨文的發現》等閱讀材料進行課前教學,讓學生多了解漢字的發展歷程和演變歷史,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生出自豪感,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漢字。在這種方式下,既可以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在“閱讀”上下功夫,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閱讀,是小學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陶冶學生情操不可或缺的學習環節。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就要重視閱讀在綜合性教學中的深刻作用。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傳統節日》這一篇課文時,首先,教師進行圖片導入,出示和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節日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對圖片進行大膽的猜測,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隨后,在圖片上顯示傳統節日名稱,教師接著說:“這樣的節日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土地上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并成為中華民族象征的節日,你們可以說出一些傳統節日的時間嗎?”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有通讀全文的欲望,進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然后,在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感知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是以什么樣的順序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在這些傳統節日中可以感受到什么樣的民族精神和優秀美德?”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初步感受到悠久的華夏歷史文化的魅力。最后要結束本節課程的學習時,教師請學生收集一些有關于文章以外傳統節日的圖片、資料和古詩詞,親自動手實踐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食俗以及文化,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下一節課程的學習做充分的準備。
通過本節課程的學習,豐富了學生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認識,體會到了其當中蘊含的傳統美德和精神。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感悟,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在“寫作”上下功夫,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
如果把學習比作是一項輸入輸出的活動,那么,毋庸置疑,閱讀是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輸入,寫作則是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輸出,基礎知識的累積則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三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良好的基礎知識的積累,大量有效的閱讀,可以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寫作技巧的養成。因此,在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有計劃地開展寫作訓練,幫助學生總結寫作技巧。
比如,在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陽光下,在校園里,觀察花園的花朵、動物和樹木等,讓學生親身接觸春天到來的氣息,感受春天到來的環境變化。請學生在仔細觀察過后,閉上眼睛深呼吸、轉一轉大腦,想一想,先口述自己感知到的春天的變化,進入教室之后,加以總結,轉換為書面語言,這樣,可以打破以往一成不變的寫作教學方式,讓學生直觀地獲得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在寫作中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再比如,在母親節到來之前,教師組織學生利用放學回家的時間,悄悄地觀察母親的行為,用心感受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呵護,記錄生活中的幾件事情,并寫下自己的祝福,感謝母親,感恩母親。
通過這種情境,學生逐漸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找到語文寫作技巧,寫作源于生活,應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鼓勵學生觀察、收集,并不僅僅是為了寫作而寫作,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掌握生活化的寫作技巧,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之后的發展趨勢,要求小學教師摒棄陳舊的教學方法,打破低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基礎知識積累、閱讀能力提高、寫作技巧提升三者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不斷實踐中學習知識、開闊視野,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海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9(4).
[2]周燕玲.如何有效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J].甘肅教育,2019(4).
[3]王麗娟.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8(12).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