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坤
摘 要:語文作為我國教育領域中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各方面成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在新課標改革工作深入開展的今天,我國對語文學科的教育方式也有了新的要求與標準。然而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教學手段單一老舊,不能正確認識語文閱讀和寫作等其他語文教學之間的聯系。因此,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法指導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即教師通過相應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搜集信息,處理分析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閱讀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等,為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閱讀教學知識量龐大且復雜,學生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顯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學習這部分知識,這時候就需要語文教師進行更為系統科學的學法指導,通過多種教學途徑,立足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小學語文教師要采取各種教學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首先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沒有足夠的重視,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往往更加重視語文寫作教學、基礎知識教學,而忽視了閱讀教學,這就人為地割裂了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系了,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甚至還影響了學生寫作等方面的學習,阻礙了學生的自我發展。即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工作足夠的重視,但由于教師自身素養的不足,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手段單一老舊,缺乏新意,這就讓本就復雜的語文閱讀知識變得十分枯燥乏味了,不能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積極性。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沒有立足學生實際,容易以自我為教學中心,而忽視了學生對學習的看法與意見,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學習方法指導
1.教學內容貼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閱讀
學生是在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工作應該圍繞學生展開,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內容應貼合學生實際,從而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思考問題。例如語文教師在進行有關動物方面的閱讀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回想生活中遇到的小動物,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閱讀教材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學生面對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激起閱讀的興趣,在教師的幫助下對閱讀知識有深刻的理解,最終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體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簡單高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新型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團體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以班級為基本單位,根據學生的閱讀習慣、知識量、學習基礎等,在遵循公平資源原則的基礎上,將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個人數相同的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小學語文閱讀教師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閱讀這部分知識閱讀難度較大,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小組長合理分配閱讀任務,確保組員都能參與到閱讀學習之中,讓學生的不同思維進行碰撞,從而對名著知識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通過這種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豐富學生知識量
閱讀教材的內容是十分有限的,教師如果只依賴課內教材進行教學,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巧妙結合在一起,豐富學生的知識量。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魯濱孫漂流記》的節閱讀教學時,由于課本內容只是節選部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先讓學生去閱讀完整版的《魯濱孫漂流記》,并給予學生相應的閱讀指導,這樣學生也就能夠輕松地解決教材中的閱讀問題了,最終促進了自身的各方面發展。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語文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重視語文閱讀教學,立足學生實際,對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創新,積極進行教學指導,構建一個更加高效有趣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與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曹媛.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8(A0).
[2]孫淑清.翻轉課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吉林教育,2016(2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