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海健
摘 要:在當前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足球教學占據著較大比重。只是低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足球教學,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有效方法來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學習興趣,使其樂于學習足球,并積極地參與到足球教學活動中。為此,教師可以合理設計足球教學游戲,提高低年級足球教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體育;低年級;體育教學;游戲教學
足球實際上就是起源于游戲和升華于生活的運動項目,若是足球教學脫離了游戲和生活的背景,則很難提高足球教學的實效性。當前一些小學生喜歡足球卻對足球教學的興趣不高,歸根結底就是教師的足球教學過于理論化,缺乏趣味化和生活性,在枯燥乏味的足球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興趣顯然沒有被激發出來,反而受到抑制。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合理設計足球游戲,并將其落實在教學中。
一、小學足球教學游戲化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目標,小學體育教師開始探索改進現有教學過程的方法。就小學足球教學而言,足球本身就是一個備受歡迎的運動項目,卻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學生的足球學習興趣卻并不高。這一教學現狀不得不引起教師的引思,進而將目光放在足球教學游戲化上。
具體來說,小學足球教學游戲化的教學模式有著非常重要意義。
首先,足球教學游戲化可以將學生內心潛藏的興趣激發出來,在課堂上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地投入到足球運動訓練之中。興趣始終是保持學生良好學習狀態的關鍵要素,需要教師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
其次,足球教學游戲化可以讓學生在玩樂的過程中促進自己的體能發展。足球游戲的重要特征不僅有娛樂性,還有教育性,能夠讓學生在玩樂的過程中充分鍛煉自己的體魄,提升其身體素質水平,達到體能訓練的教育目的。
最后,足球教學游戲化可以營造輕松又愉快的教學氛圍,在潛移默化之中可以熏陶學生的體育文化情操,使其樹立起良好的意志品質。尤其是在對抗性足球游戲活動中,學生能夠樹立起團結精神,學會共同突破難關,共同提升自己。
二、小學低年級足球教學的游戲設計與實施
(一)競技類足球比賽游戲的設計
在小學低年級足球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合理的足球游戲,則可從足球運動的競技性這一點入手,切實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其感受到競技賽帶來的趣味性。而且競技類足球比賽游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教師應該積極地增強足球運動的競技性。比如在“比一比誰踢得更準”的競技性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制訂游戲規則:兩個人面對面站在距離為6米的位置處,所站的位置要畫一個圓圈,每個人都有同等的機會,努力地將足球向著對方的圓圈區域踢去,對方需要迅速將足球擋下,防止足球踢中圓圈,如果在規定時間內,踢中對方圓圈次數多的學生為勝者。在這一競技性比賽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了增強。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普遍都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可,所以往往會產生較濃的參與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低年級足球教學的效果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二)花樣式足球游戲的設計
富有變化性的足球教學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甚至可以讓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良好的運動訓練興趣。這對于促使學生樹立起終身體育意識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可以在足球課堂上積極地設計花樣式足球游戲,以全面地鍛煉小學生的體能,并提升其體育素質水平。例如在足球的基本動作這個方面,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我的足球動作花樣多”的游戲過程中來,將“踩球”“撥球”“拉球”“夾球”“推球”以及“挑球”等系列的基本動作都涵括其中。在這些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身體靈敏度、速度、協調性以及平衡性等等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足球運動教學承載著鍛煉學生體能的重要教學任務,教師要積極地落實花樣式足球游戲的教學模式,切實激活足球教學的活力,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效。
(三)小組式足球游戲的設計
小組式足球游戲是一種突出團體精神的游戲形式,主要是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彼此協調配合,共同完成體育學習任務。足球本身就是一項集體性的運動項目,要求教師不僅提高學生的運動技巧水平,又要注重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團體合作的重要性,使其樹立起良好的團體精神,發揮良好的團體合作能力,以完成協作學習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攻守堡壘”這一游戲過程中,讓一個小組扮演狼群,另一個小組扮演羊群,展開攻與守的足球體育游戲。在小組式的足球游戲中,學生的體能素質與心理素質等都可以得到發展。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足球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合理地設計足球游戲教學內容,比如競技類足球游戲、花樣式足球游戲、小組式足球游戲等等。在以后的足球訓練教學中,教師可以思索更多不同的足球游戲,將其合理地運用到足球教學中,以更好地提高足球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連輝.足球游戲在中小學足球教學中的合理運用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12):61-62.
[2]侯凱凱,杜鵬,關濤,等.小學低年段足球運球游戲教學案例應用分析[J].校園足球,2015(10):71-75.
[3]厲利華.體能視角下小學低段足球游戲的設計與思考[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12):146-14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