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惠聘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期,學生對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特別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年級偏小,心智不甚成熟,主動學習意識缺乏,所以教學中若是缺少激勵學生的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教學中教師引入目標教學驅動法,使得教學的各個環節實施期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課堂,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內容。
關鍵詞:目標驅動;課堂教學環節;設計有效研究
目標驅動課堂教學模式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前提下開設的,教師若能在教學中做到有效的教,學生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的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設期間,教師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要給學生組織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對知識內容有更好的了解和認知度。教師將目標驅動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來,使得學生與教師能在目標渠道的前提下,形成積極的配合,共同的探究,最終構建起良好的學習模式。
一、目標驅動有效課堂的建設
目標驅動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應當圍繞著教學目標有效展開,在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將教學目標作為引導學生的主要工具,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工作內容,并進行針對性評價。同時,教師應當使用目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加強學習,鍛煉學生的數學素養。目標驅動教學的開展必須要以教學工作的具體目標作為引導,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當中,提高教學工作效率。
通過實踐的積累證明了目標驅動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可以對教學工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目標驅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做好引導工作,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以生本理念開展教學,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要在學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要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開展知識點的學習,并在這一過程中對成功的喜悅進行體驗。數學教學工作中,目標驅動教學的開展必須要具有開放性與多樣性,要對學生進行不斷激勵。圍繞設定的教學目標努力開展教學工作,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進行學習,對學生的心智進行鍛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創造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應當設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以激勵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行調動,提高教學工作目標。教師要認識到,教學工作中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并非是以自己的教為主,而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明確了教學工作目標之后,應當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了解,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之后再開展教學組織工作。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會很好地將教學活動變成一個高效運轉的整體,教師要靈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二、推動教師開展有效教學
(一)分析和總結教學要素
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在很多方面綜合進行,教師應當對數學課程中與教學相關的各種要素加以認真分析。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還要加強教學資源的收集,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教學元素的使用方式,有效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調動,最大限度地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最后,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使用正確的方式,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加以評價,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學習方法與習慣上的問題。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我評價與互評,通過相互學習的方式將自己的長處更好地發揮,將自己的問題徹底解決,使學生能夠快速進步。
(二)提高教學工作實效性
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自身也要重視經驗積累,不斷從經驗總結中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使課堂教學實效性得以提高。教師要通過革新教學理念、合理使用教學方法的方式實現高效教學。在教學引導上,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認知能力以及社會熱點、社會變化作為參考,設計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問題。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自身教學思想的與時俱進,加強學習,提高專業素養,完善自身教學能力。要與學生加強接觸,形成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教師還要認真地對待每一個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各個環節的教學效率,促使教學工作能夠向著最為高效的方向發展。
(三)強化自身的角色轉換能力
目標驅動有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自身應當充分發揮組織作用、引導作用和指導作用,要在教學工作中扮演多種不同的角色。教師要對教學目標進行針對性提問,讓學生對這些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并鼓勵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當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教師便要組織學生對這些答案再次進行討論,并自己展開分析和講解。要對學生的結論中的正確性加以評定,同時要對錯誤的答案深究原因,找出學生出錯的根源。在利用教學問題驅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做好組織工作,使學生能夠認真研討教學問題,防止學生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進行聊天,做好監督工作。在不同的角色之間進行有效且快速地轉換是教師教學工作中必須要做到的。通過這樣的角色轉換,對課堂教學工作進行最為有效的推動,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
三、目標驅動下的課堂教學環節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1.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先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進行培養,使得學生能在發現問題后具有探索知識的能力,在實現教學效果穩步提升的同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需要通過探究事物本質的方式為學生設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體積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先要讓學生動手展開盒子,在合作學習期間,教師研讀教材內容,帶領學生掌握長方體的概念,然后對盒子的長寬高等進行測量,最后能在計算盒子提酒的過程中,對盒子的基本測量方式有了解度。完成上述活動內容后,教師將學生獲得的答案匯總在一起,集體討論每個小組結論的正確與否,對于最終結果出現錯誤的小組,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然后大家一起討論計算方法與測量方法等。容積問題上面,教師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引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先探究盒子之間的容積是否相同?為什么?學生能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研究,進而深化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在自主學習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對知識內容有深刻認知度,在理解知識點本質的過程中,教師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做好教學引導,教師不能參與其中,也不能做過多的干預,需要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