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摘 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離不開語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表達十分重要。教師通過準確的語言,能很好地表達教學內容,抒發課文中的情感,也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改善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尤其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語言藝術
語言是人們情感交流、知識傳遞的主要方式。語言是老師教學的必備工具,語言的運用狀況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學語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在傳授小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改革與實施,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不僅填充了國內外名著、名人名言,還涵蓋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內容豐富的語文教材,一方面塑造了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描繪了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把過去的歷史與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內容豐富的語文教材對語文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老師在對課本詞匯、句子進行講解的同時,還要通過語言融入更多的和教材相關的情感,從而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通過語言的運用將抽象的教材內容轉化為直觀的事物,將深奧的語文知識講解得通俗易懂,那么語文教學中語言的魅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將思維充分發散,這樣的語文教學效果會比較顯著。例如,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十里長街送總理》,語文老師在講解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播放人們上街送總理的錄像,隨著音樂的播放,老師可以朗讀課本中周總理關心百姓疾苦的語句。這樣會很好地感染學生,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也會得到加深。
1.利用語言藝術加強學生的理解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性。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具有較強的想象力,缺點是上課容易開小差,很難集中注意力,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較差。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呈現給學生,這對學生印象的加深效果較好,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老師講解內容的理解。教師也不能單純地羅列學生熟悉的事物,單純羅列會增加學生語文課堂的無聊感,所以需要語文教師相對具有想象力的語言輔助。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形近字“噪”和“躁”的時候,單純講解這兩個字的意思,學生很容易混淆,很難進行記憶。但是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告訴學生“噪”和“躁”讀音相同,但是意思卻不同?!霸搿逼允恰翱凇本拖裼袀€人一直在你面前喋喋不休地說話,讓你感到心煩;“躁”是“■”字旁,就像你為了辦成某件事到處跑,心里著急。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可以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基礎知識,也能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
2.利用語言藝術改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幽默語言的藝術性,讓學生在幽默的課堂教學中輕松地學習語文知識,這也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語文教師在講解枯燥、單調的語文基礎知識的時候,運用幽默的語言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改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語文教師批改學生的課后作業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這樣可以讓學生比較容易地接受自己課后作業的不足,會更加用心去改正。就拿小學生作文中的常見字“了”做例子,老師可以這樣批注:不該用“了”你偏用“了”,到了該用的時候你卻不用“了”了,“了”字使用偏多,以后要準確地用“了”。這樣的批注,比直接說學生作文略顯啰唆,“了”字使用過多效果好,學生一般會心情愉悅地接受批評并改正。總的來說,語文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改善語文教學效果。
3.利用語言藝術管理班級秩序
小學語文老師在管理班級紀律時要運用恰當、靈活的語言,不能單純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激化矛盾。例如,課堂上語文教師正在講解課文內容,后面的學生突然打架了,有個學生舉起凳子準備打另一個學生,這個時候班上學生的注意力都在這兩個學生身上,眾目睽睽之下,舉起凳子的學生騎虎難下。這個時候,語文教師就應該運用靈活的語言說:“這位同學看老師一直站著講課想拿凳子給我坐,老師謝謝你,你可以坐下了?!边@樣靈活的語言,輕松化解了學生的尷尬。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解決了一場課堂風波,課堂教學秩序也不會產生混亂。當然,課后還是需要將打架學生叫到辦公室,問清楚打架原因,并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認識錯誤,也心甘情愿地改正錯誤??偟膩碚f,靈活的語言有利于班級管理,可以推進教學進程。
三、結語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講究語言藝術,通過運用準確、規范、生動活潑、簡明扼要、具有美感的語言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要通過極具藝術性的語言感染學生、啟發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教學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王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