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蔚旻
摘 要:本校是南京市智慧校園示范學校,致力于“全腦理念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評價”研究和實踐。學校確立了“小先生”評價體系,將評價標準分為品德修養、身心健康、學業水平、個性特長四個維度,每個大維度下再細化,采取了“智慧評價”的新制度,運用“互聯網+”進行評價,教師隨時拍照記錄,用手機上傳到V校平臺,根據表現的微行為給予相應的勛章予以表揚,這樣的操作使教師評價更簡明,學生觀察更清晰,家長了解更及時。本校教師身體力行地推進“互聯網+”課堂教學評價成為必需的義務和任務,有了壓力,同時也充滿了動力。壓力,來自于“互聯網+”課堂教學評價的陌生;動力,正是因為這份陌生,顯得新穎和精彩,有挑戰,更有期待。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評價;體育
一、傳統評價的簡便易行卻力不從心
體育課中對學生的評價,是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環節。科學合理的評價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也應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鼓舞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士氣。體育測試的成績是體育課堂評價的重要方式,呈現在成績冊上。這種終結性評價比較簡單粗暴,它能反映學生在某幾項體育測試項目上的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水平,但不能體現出學生掌握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與方法,更不能反映學生的運動情感。
體育教學過程中,往往學習過程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在剛剛起步的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強調過程性評價,尤其愛用正面評價。站得正的就夸他“像威武的軍人”,跑得快的就夸他“可以當冠軍”等等。時間久了,我發現贊美的話就像是流動的風,剛吹過時,學生會感到舒適愉悅,可風一過,小學生活潑又淘氣的特質就占了上風。那就批評吧,面對批評,孩子還是很在意的,做得不對處他會立即改正。可是孩子的記憶跟魚的記憶一樣,七秒過后,他又淘氣起來。
我嘗試過對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一年級的孩子大多只能簡單地評價“會不會”“好不好”,在互相評價時甚至會因為對同學的評價不服氣而爭吵起來。
體育課堂中的過程評價往往是即時的,雖然評價的具體時間和內容不能預先準備,但對于評價的結果,即通過評價來推進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對于運動的興趣,我還是有極大的預期的。可是在課堂實踐中,評價的效能卻顯得力不從心。
二、智慧評價的躍躍欲試且活力滿滿
文靖東路小學打造“V校”管理平臺,其中一個重要的欄目就是通過“V校”管理平臺進行智慧評價。剛剛推行智慧評價時,我還有些茫然:上體育課帶著手機,在手機上操作評價,學生會不會認為老師不管他們,是在玩手機呢?平常通過語言的評價雖簡單卻也直接,學生能即時感應,“V校”平臺上的評價,學生看不到,能不能起到作用呢?教學過程中拿出手機進行評價,會不會耽誤教學時間?會不會打斷教學節奏?會不會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呢?
當我還在猶豫時,“V校”管理平臺已在文小全面推廣開來,智慧評價也被老師廣泛應用,我連忙趕上“智慧”的步伐。我選取二(7)班和二(8)班對照班級,在二(8)班的課堂教學上運用“V校”進行智慧評價,二(7)班則沿用傳統的語言文字評價方式。
第一次對二(8)班的同學說:“今天的體育課上我要用‘V校給你們發勛章哦!”學生立刻神氣起來,雀躍著要求老師關注自己,給自己發勛章,原來他們比我還要熟悉“V校”。第一次在課堂上進行智慧評價確實耽誤了時間,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提高智慧評價的效率和效益。
首先,智慧評價不宜隨時隨性。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我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快下課時統一進行評價,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其次,智慧評價沒有局限性。體育課堂上的評價不局限在“文問有特長(藝體小先生)”欄目,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表現,也可以通過“懂禮儀”“愛生活”“慧學習”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
最后,智慧評價須雁過留聲。一節課上下來,對學生的評價須及時完成,及時發布。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運動上的進步,面對困難時的堅持,競賽中的積極努力,點點滴滴都會記錄在智慧評價的平臺里,匯成他(她)和老師、家長都看得見、記得住的成長過程。
二(8)班的智慧評價自開展以來,學生對體育課明顯更熱情,更認真,更積極了。他們不但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色,在課前及課后也非常積極地參與力所能及的服務。比如,練習呼啦圈這節課開始前,需要把呼啦圈從器材室里搬到操場上,我問有沒有同學能幫幫忙,一下子舉起了好多小手!我用手機對正在勞動的他們拍照,他們還不忘擺出“V”造型。他們對于“V校”里的評價非常關注,總是希望自己的優越表現能得到充分肯定。二(7)班的課堂變化不大,與二(8)班相比,缺少那股積極主動的精氣神。
三、復合評價的生機盎然而大有可為
運用智慧評價,并不是拋棄了傳統的評價方式,課堂上復合兩種評價方式,使評價更有效,使課堂更具活力。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效果的表現,遵守紀律、團結合作、樂于展示等,教師依然要給予即時的語言評價,學生在運動項目上的成績,依然需要數據的記錄。課堂上的精彩表現,定格成照片或視頻,課堂上的表揚或批評,在課后轉化成智慧評價中對應的加分項。這個分數不是終端,而是持續疊加,能多維度地反映學生的體育學習信息。它們在“V校”管理平臺上與其他學科及老師的評價匯聚成專屬于這一名學生的大數據,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評價,幫助老師和家長對學生多元了解,并能制定出個性化的教育方案。
運用有效評價促進教育教學,運用智慧評價讓課堂量更具活力。體育課堂上的智慧評價,才剛剛起步,但已展現出盎然生機,定能旺盛發展,在智慧評價的實踐中,我們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任秀麗.淺談對體育教學評價的認識[J].大眾文藝,2010(8):252-253.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