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盛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也變得更加自由、靈活,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在飽滿的學習情緒的支配下快樂地學習知識,這對于我國的課程改革來說是一個非常可喜的變化。為了全面貫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了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希望能夠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因此,主要結合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總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融入生活化因素的策略,希望能夠給廣大教師教學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生活化主要是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并將其有效滲入課堂,以此來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并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極高的應用價值,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來促使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有效融合,為學生營造一種生活化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經歷不足,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基于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份好奇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創設一個貼近生活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學習。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動畫情境:在動畫中有A、B、C三名同學,分別騎著一個自行車,但是他們三個的自行車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A同學的車輪是圓形,B同學的車輪是正方形,C同學的車輪是一個六邊形。我讓學生觀察之后回答一個問題:“這三名同學的騎行,誰的會又快又穩?”學生看到動畫效果之后都很驚奇,然后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異口同聲地說“A同學?!边@樣一個生活化題目對于學生來說是沒有困難的,然后我問學生:“為什么會是A同學呢,其中又蘊含著哪些知識呢?”學生的聲音漸漸降低,隨后我跟學生說:“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地學習和了解一下圓,相信同學們學完這節課之后就會很好地解釋這個生活現象。”學生聽到后紛紛做出認真聽課的狀態。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生活與數學知識有效地連接,進而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
二、引入生活化學習材料
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標,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開發生活中的學習資源,運用生活中的學習材料來輔助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數”時,我在多媒體上展示了我們之前參加活動的照片,然后我讓學生數一數照片中的人數、花盆的數量等,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一起數數,看看誰數得又快又準。學生看到自己曾經參加的活動留下來的照片,瞬間就勾起了學生的回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有效地利用這張圖片來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是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學習材料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熟悉度,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場景中發現數學知識,通過與數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實例的引入來加強學生的練習,進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
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只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點的傳授,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僅僅是考試高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就感,還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數據的表示和分析”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每一個同學統計一下自己家中每個月的花銷,看看自己家中每一個月的錢主要用在哪些方面,然后進行數據統計,最終用條形統計圖畫出來,進而計算一下家中每一個月每一個人平均花多少錢。學生聽到要統計自己家中的開銷,小管家的意識馬上就出來了。第二天,每一個學生都高效地完成了這項作業,有些表現好的學生還對自己統計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
總而言之,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能夠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全面的激發,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運用生活化的信息來輔助教學,打消學生對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的抵觸心理,讓學生主動投入數學學習中,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明珠.以生活情境為支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252-253.
[2]李玉杰.讓數學課堂生活化[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二:理論前沿[C],2018:2.
編輯 李燁艷